说起韩国,大家都不会陌生,在我记忆里最受到触动的便是当年火遍亚洲的人气偶像团体EXO,啊当时的全民喜欢的热潮也让韩国为人熟知。但是关于韩国的身份证大家可能就没有那么熟悉了,因为韩国人的身份证上他们的格式是用韩文写一遍自己的名字,额外再用一个括号里面标注上自己汉语的名字。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韩国人的身份证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他们,属于自己自作自受的典范。我们都知道中国是拥有5000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它的发展源远流长,其中汉字的发明和实用也是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从炎黄五帝再到夏商西周,从春秋战国到宋元明清这每一个朝代,他们对于汉字传播都是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朝鲜,韩国,越南,日本,他们都是在古代与中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他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今它们的文化里还是我大中国的文化影子。
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朝作为最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他的势力也是逐渐开始衰弱,由于西方的工业迅速崛起而东方中国统治者故步自封。最终导致了通过工业革命后,西方越来越强,于是开始开殖民全世界,近代中国也一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国家对于其他国家的侵略目的是为了将其变成他自己国家的殖民地,按照他们的一贯做法他们会破坏掉这个民族的自身文化特点。以及让自身国家的文化和文明得以传播。因为因为这样的做法,可以让殖民地民众失去自己的民族认同,更加服从于殖民者的统治,其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比如,被西班牙变成殖民地的南美就讲的是西班牙语,印度遭受英国的殖民说的就是英语。
在殖民者到达这片土地以后,他们都会使用自己的语言,使用自己的母语来进行对殖民地统治。像中国的汉字是韩国以及越南他们早在几千年前就使用的,后来在殖民者的强制要求下,不得不废除使用了几千年的汉字。譬如越南,他被法国所殖民以后使用了全新的,基于法国文字的越南文。而朝鲜半岛的朝鲜和韩国被殖民后则使用了一种叫做谚文的语言。
谚文同英语、法语、越南文一样属于表音文字,是通过不同的读音来传递信息。而汉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表意文字,汉字是兼具象形和表音的立体文字,我们可以通过字本身的形象来传递信息,也可以使用字的发音来传递信息。谚文因识读和书写简单,多在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朝鲜人群中使用。以前在朝鲜民族是一直借用汉字来作为纪录他们语言的文字,二十世纪初期朝鲜被日本吞并后,种族主义的兴起让韩国人开始排斥在朝鲜半岛流行了许久的汉字,谚文也成为主要书写文字之一,这时候谚文与汉字混用。
朴正熙时期下令韩文教育而抹去汉字,汉字开始在韩国小学、初中、高中的教科书中消失,这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韩语中的同音汉字比日语多得多,这导致韩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同音异义词。比如,长、葬、场都读一个音,所以会长、会葬、会场都是同音词,“会长来会场会葬(送殡)”念起来会让人啼笑皆非,所以从文脉来判断很难。平常说话交流还没那么严重,可一旦书写时对于正确传达语意有很大的影响。韩语中,神社和绅士读音相同,在被问到“靖国神社”时,韩国年轻女性竟回答“应该是某个伟人吧”,把靖国神社理解成某个伟大的绅士。
由于拼音文字谚文所产生的诸多不便,有许多同音词,人名与地名更是出现混淆,容易误解语句内容,后又恢复汉字基础教育以分辨同音词汇的不同意义。从2019年起,韩国全国小学五到六年级教材将标注汉字及其读音和释义,所以为了区别,身份证只能在后面打个括号,用汉字写清楚了。
而且,谚文的另外一个坏处就是对于当代年轻人不学习汉字的人来说,看懂历史文献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因为这些国家的,他们的历史文献都是用以前的汉字来进行书写的,而且都是比较难懂晦涩的文言文,作为当代年轻人,如果他们确少汉字的学习,对他们自己国家的历史都无法看懂理解,是多么的尴尬,哪就更别提树立他们的爱国情怀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日本了,因为他们也曾想废除汉字,但并没有完全废除,而是仍然保留了很多汉字。这样可以使历史文化来进行很好的传承下去,所以日本取名字的时候就不会像韩国一样来打括号。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1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