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声鼎沸、热闹的恭王府西侧,是一条绿树成荫、非常静谧的大街~定埠街,街东口路北,有一座漂亮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楼前有一座保护标志碑,镌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辅仁大学本部旧址”。这就是建于1929年的辅仁大学教学楼。
安静的定埠街与漂亮的辅仁大学
顺着学校东墙往北走,有一座三开间王府式大门,门南侧开间墙上镶嵌“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涛贝勒府”标志碑,门道悬挂“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竖匾,在上个世纪初期,这两个地方是一个整体—爱新觉罗·载涛的府邸。
柳荫街27号,涛贝勒府阿斯门,现是十三中的校门
一.涛贝勒府的主人—爱新觉罗·载涛
载涛先生生于1887年,字叔源,号野云,满洲正黄旗人,他天生贵胄,既是道光皇帝的孙子,也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七叔。三岁就被封为二等镇国将军,长大后被封为多罗贝勒,这就是“涛贝勒”的由来。晚清时期曾担任过军谘大臣,宣统年间是紫禁城禁卫军首领。
清末的涛贝勒
他一生传奇,不仅目睹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内战、伪满洲国、抗日战争、日本投降、新中国成立、大跃进、反右、文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而且是有些重大事件的经历者,如宣统年间他和载沣(摄政王)、载洵(掌管海军)两位兄长共同执掌过清朝大权。
戎装的载涛
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从帝王皇权专治,到民国时期、再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清朝他是贝勒爷,朝廷重臣。民国七年(1918),徐世昌将其任为将军,也算是当过民国的官。新中国成立后,被毛主席命为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并且担任过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周总理接见载涛家人
纵观其一生,其所经历的大事、其所担任过的三朝职位,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说,此仅此一人。如果说在现代之人的一生中,能有如此给人一种历史的穿越之感的,也只有涛贝勒一人而已。
毛主席接见载涛
载涛先生才华横溢,他曾留学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专修骑兵作战科目,一生尤其爱马、善骑术,在他的花园里留有大片空地,方便骑马。他又是京剧票友,即能长靠又能短打,武功扎实,更擅猴戏,与杨小楼均为张淇林亲授,李万春曾随他学戏三年。他精通绘画,善画马。
抗战时期,载涛先生坚持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面对日本侵略者、汉奸头子,不断劝他出山,高官厚禄诱惑,都被他断然谢绝。就连他的亲侄子溥仪在伪满洲国时,派专人劝说其赴伪满任职,载涛先生也坚辞不就,表现出一种凛然的民族气节。
叔侄三人
1970年9月2日,载涛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二.府邸与花园
涛贝勒府前身是清康熙第十五子允褕的愉郡王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醇贤亲王奕譞(音:宣)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音:合)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此第,人称涛贝勒府。
涛贝勒府阿斯门
现在地址是西城区柳荫街27号(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府邸建筑基本完整。东向府门,应该是阿斯门(王府旁门),进入门内,才是正式的贝勒府大门。整个院落坐北朝南,分中路和西路、西侧院。中路有四进院落,西路有三进院。西侧院只有前后3排房子。南为花园,园内有曲折的长廊、叠石假山,山上建有凉亭。
涛贝勒府大门
一进院的银安殿
辛亥革命,清帝逊位。按照民国政府答应的“清室优待条件”,溥仪逊位后,仍然保留宣统
帝号,暂居宫禁,国民政府每年拨付皇室四百万两白银。到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故宫,宣统帝号随即废止,清小政权彻底消亡。至此,包括载涛在内的大清皇族彻底失去政治地位,也彻底失去经济来源。末代皇族很多人以变卖家产为生。
三进院
1929年,迫于生计载涛先生将府邸及花园卖给天主教会。
三.辅仁大学与北京十三中
辅仁大学是由梵蒂冈罗马教廷建立的。1911年,中国天主教界知名人士英敛之(表演艺术家英若诚的祖父)和著名爱国人士马相伯先生,向罗马教廷提出在北京建立一所天主教大学。因一战爆发,计划搁置。1919年,罗马教廷派遣代表来华,考察教会教育情况。1922年教宗庇约(Pius)十一世捐款10万美金作为学校基金,并下谕本笃会办理。
辅仁大学教学楼与涛贝勒府花园的长廊
1923年8月,全美本笃会委托宾夕法尼亚州圣文森学院司泰莱院长,全权办理此事,司泰莱随即委任奥图尔(George Barry O’Toole O.S.B)博士为校长。1925年1月,奥图尔来到中国,3月,以16万美金,永租李广桥西街10号涛贝勒府,作为北京公教大学(即教廷大学)校址。同年10月10日大学预科正式开学,取名为北京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并聘请英敛之为社长。后英敛之因病于1926年1月逝世,校务开始由陈垣先生主持。
1927年,北洋政府准予学校试办,并正式将校名改为“私立北京辅仁大学”。1929年,呈请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立案,更名为“私立北平辅仁大学”。并将预科停办,改为“私立北平辅仁大学附属中学”,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兼任附中校长。“辅仁”二字即取自《论语·颜回》中“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意思是要同学学友、朋友同道,相互切磋,相互学习,辅助成己之仁,培养仁德。
至此,辅仁大学完成建校,与清华、北大、燕京并称当时北京四大名校。
辅仁大学内保留的涛贝勒府花园的爬山廊
天主教会得到涛贝勒府后,聘请比利时籍的传教士和建筑师格里森,担任设计,在此建辅仁大学教学楼。虽然格里森是西方人,但他没有简单地使用当时风行的现代建筑风格,来解决学校使用功能与用地狭窄之间的矛盾,而是非常注重新建筑与周边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建筑相协调。他提出的设计理念是:“可以从中国的皇宫的宫墙、城门和城楼造型中得到某种启发,这些造型显示出中国皇宫的那种与众不同的特征”。
辅仁大学教学楼与保留的涛贝勒府花园长廊
他的这种先进的建筑理念,非常值得我们今天还在北京老城内,不顾历史文脉,不讲文化氛围,只顾一味追求扩大建筑面积,或一味显示自己建筑理念而不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建筑管理者和设计者们,好好思考和学习的。
他决定将教学主楼放在在贝勒府南侧的马圈和花园空地,花园原有建筑予以保留。教学楼建筑实际是一座微缩版中国宫殿式城堡。
辅仁大学大门与主楼
他用两层楼围合成横置的“日”字形两个封闭的院落。学校大门南邻定埠街,进入大门后是主楼,门楼三层,主入口使用汉白玉圆券拱门,上有精美石雕,第三层是挑出的抱厦,屋顶覆以绿色琉璃瓦。在主楼正立面上,还使用了许多中国古典建筑的细部做法,如汉白玉的须弥座、红色雕花的木制窗框、大门墩柱上蹲伏的石狮等等,构成中国宫殿的缩影。
教学楼西南角楼,收分明显。
教学楼东南西北四角各矗起一座三层的角楼,角楼外立面仿照城墙建筑,墙身厚重,有明显的收分。
整座建筑中轴线明确,完全对称。体现了中国皇宫的庄重森严的气势。
辅仁大学的围墙
辅仁大学不仅主体建筑设计精美、用料考究,即便是围墙,一丝不苟,同样讲究。一米高的墙基,全部使用石条,饰以须弥座造型,细部有精美的雕花。墙垛使用整块石条,造型优美,顶部就有一座雕刻精细的中国造型的石狮子。墙垛之间用镂空铁栏杆封护。如此讲究、精美的围墙,以至于现在的绿化工程都不敢掉以轻心,赶紧随过去,建造了讲究的石围栏和线脚。
弄得现在的街道绿化花池子和树池子都不敢凑合
当你站在定埠街上,看着这百年前的建筑,仍可感到当年设计的良苦用心和做工的精致。难怪在建筑一落成就成为是北平著名三大中西合璧建筑之一(另两处是位于东单的“协和医院建筑群”和位于现在北京大学的“燕京大学建筑群”)。
辅仁大学主楼精美的券门
1930年,辅仁大学迁入新教学楼,将原府邸北部校舍全作为辅仁附中(包括初、高中)所用。之后不久,辅仁大学另选址筹建附属女子中学高中部,故将原附中改设为附中男校,更名为“私立北平辅仁大学附属男子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辅仁大学及其附中,辅仁男附中更名为“国立辅仁大学附属男子中学”。
主楼的顶部
1952年,辅仁大学被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后为化学系在此办公教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继续使用,该教学楼建筑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辅仁男附中改由北京市第十三中学,是北京市重点学校,其占用的涛贝勒府1995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辅仁大学的文物保护标志碑
四.老校长陈垣先生
与辅仁大学大门正对着一条南北向胡同,进去后到路口右转,前行约100米就是辅仁大学老校长陈垣先生旧居,兴华胡同13号。这是一座普通的两进四合院,院门是一座合瓦、清水脊如意门,在后院的北房中有老先生的书斋“励耘书屋”。就是在这间简朴的书屋中,老先生笔耕不辍,对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在我国流传的历史都有深入研究,成为我国宗教研究的开创者。这个普通的北京四合院,2011年被西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文物保护单位。
陈垣故居大门
陈垣先生(1880—1971)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他从1927年担任辅仁大学校长,直至1952年院校调整,辅仁大学合并到北京师范大学,他继续担任北师大校长,直至逝世。他可以说是辅仁大学的终身校长,也是我国担任大学校长时间最长的学者。
陈垣故居及兴华胡同
抗战时期,辅仁大学是日占区惟一一所不挂日本国旗、不用日本课本、不以日本语为必修课的大学,并且还成立以研究顾炎武为名的“炎社”。也是惟一一所为国民政府所承认的占区内的高等学府。因此,不少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转移到西南大后方的知名学者、教授纷纷到辅仁大学任职,华北地区的热血青年也纷纷以辅仁大学为首选学校,辅仁大学的声誉由此大幅提高。
陈垣先生
辅仁大学学风古朴,学校里不分学生、教授,大都身着长衫,很少有人穿西装。民国时期,培养了一批英才、专家学者,如《铁道游击队》中政委李正的原型是辅仁大学的学生文立征,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叶佳莹等,他们中有11人曾任中外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作家萧乾等也都曾在这里就读。
陈垣先生雕像矗立在十三中西西跨院前
涛贝勒府、辅仁大学本部教学楼、陈垣故居三座文物建筑,不仅仅表现了中国传统古建筑、中西合璧建筑以及北京最普通四合院的建筑艺术之美,也是中国近现代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著名人士家国情怀的重要见证。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1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