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的祖国遭遇西方发达国家恶意的、有针对性的技术封锁时,我还有什么可选择的吗?当然是站在祖国这一边!回国去!”
2007年,他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骨子里的“军工魂”烙烫着深耕世界尖端科研的理想目标,只身奔赴海外留学,立志用科研干大事;
14年后,他成为北理工人才队伍中的后浪,志在为国为民,要做出对国家有用的科研,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科技之光。
他,便是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毛雪瑞。他的科研之路始于北理工、回归北理工,如今,他亦带着一腔热血投身祖国科技事业,用自身行动照亮北理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
不甘落后,一心报国
毛雪瑞于2000年考入北理工,开启本硕连读之路,期间他师从杨树兴院士,做火箭弹圆锥运动稳定性的研究。从18岁到24岁,正是一个青年人人格塑成的关键时期。求学北理工期间,毛雪瑞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献身国防的情感也越来越强烈。
作为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双一流”高校,北理工素来有着“兵器技术人才摇篮”之盛誉,每位北理工人身上都肩负着为国铸剑的使命,血液里流淌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毛雪瑞也不例外。
受北理工浓厚的学术之风影响,毛雪瑞与大师同伍,接触尖端科研,并产出众多成果。2007年,他带着对科研的热忱和期待,一头扎进世界尖端科技的海洋中。14年的海外求学,他先后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法国综合理工学院,以及英国杜伦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学习与工作,致力于扰动分析方面的研究。
后来,毛雪瑞不甘心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科技封锁与围剿,也看到了中国科技界对于人才的渴求。他一心想把先进的知识带回中国,助力祖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与突破。为此,在国家需要之时,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国外的稳定生活和优越科研条件,回国从头开始。
回归祖国、母校,做“有用的科研”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和自己的科研偶像钱学森先生一样,毛雪瑞也希望能用自己的学识为祖国服务,去赢得世界的尊重。2021年,漂泊在外的游子重返故土,让一身本领在北理工这片沃土中绽放。
既然决定为国献力,必然要全力以赴,毫无保留。毛雪瑞将自己在海外所学植根于祖国的土壤之中,坚持做有用的科研,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迅速应用到祖国的航空、航天、国防等装备制造领域里去,为祖国的强大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回国后毛雪瑞将研究工作聚焦在数据处理和热管理两个重要方向,并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他突破行业发展的瓶颈,相关研究对我国自主进行大飞机的研制、在各种飞行条件下满足适航性要求有重要意义,助力于推动国家传统产业的升级,从而摆脱技术封锁,走向制造大国。
把想法变为现实,将理论结合实际,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却能走得长远。在北理工期间,毛雪瑞组建了数据流体与能量优化团队。团队具有完善的技术储备、物理及半物理实验平台及超算设备,与多个国际知名课题组、高校和研究所有密切合作,有效保障了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
身为北理工人,当以强劲的科研实力浇灌育人之花,以人才培育人才。毛雪瑞不忘师者之责,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将科研报国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承前启后,传递下去。众多学生在他潜移默化的指导中,也走上建设国防事业的探索道路,也将个人理想汇入国家战略当中,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未来,将有更多和毛雪瑞一样的北理工人才,涌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激流中,不断攀登科研高峰,为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注入强大的凝聚力,为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关注“北京理工大学招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211、985,“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理工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官微、北京理工大学官网、科学中国人、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11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