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国旗,奏国歌!”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天安门广场灯光璀璨、气势恢宏
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祖国儿女共同欢庆新中国74周年华诞
自强不息的清华人
始终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
在这个喜庆而庄严的日子里
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
定格清华人携妙笔
为国家形象增彩的瞬间
一、国徽
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新中国成立之初,清华人在国徽的设计、国旗的讨论和国歌的选定等过程中呕心沥血、奉献智慧和力量。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国徽石膏模型
国徽方格墨线图
国徽的设计是清华人的骄傲。1949年8月,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改称中央美术学院)受邀设计国徽图案。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担任组长,成员有建筑学家林徽因,营建系教师莫宗江、李宗津、朱畅中、汪国瑜、胡允敬、张昌龄、罗哲文等。国立北平艺专国徽设计小组主要成员有张仃、张光宇、周令钊、钟灵等。张仃后来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光宇后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1999年并入清华大学。
1950年6月,政协会议讨论的国徽图案中,清华大学设计的5颗金星方案和中央美术学院张仃小组设计的彩色斜透视天安门图形方案受到与会者赞赏,并请两个专家小组综合几种不同方案的优点再做设计。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设计小组倾注全部心血。梁思成甚至将家变成了工作室,因过度紧张和劳累病倒在床。1950年6月20日,在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国徽审查小组会议上,参会人员对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方案各抒己见,最终选定了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庄严典雅的清华设计方案。6月23日,毛泽东主席主持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国徽图案。国徽的设计凝聚了以梁思成为代表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以张仃为代表的国立北平艺专(后改称中央美术学院)共同的智慧结晶。
国徽图案通过之后,梁思成推荐同为营建系的高庄来完成国徽立体浮雕模型设计塑造任务。1950年国庆前夕,高庄和徐沛贞等老师带领营建系学生,完成了第一批各种规格的国徽模型的制作任务。《人民日报》刊登了吴劳(后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绘制的国徽方格墨线图、国徽断面图,以此说明国徽各部分的结构。
病中的梁思成与林徽因讨论国徽方案
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成员与设计过程中的各种方案图案合影
1950年国庆前夕,张仃(右一)带队在天安门城楼悬挂国徽。
跨越七十余载,清华大学与国徽设计的故事再续新篇章。2022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人民大会堂东门国徽维修改造工程启动实施,经过充分论证,人民大会堂管理局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参加国徽维修改造设计项目,委托制作80厘米国徽精准模型小稿及5.6米等比例人民大会堂东门国徽的生产监制工作。
王青春老师在制作80厘米国徽精准模型石膏稿徽精准模型石膏稿
建筑学院王青春精益求精、圆满完成任务。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特别向清华大学发来感谢信,向清华大学对该工程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2022年9月14日,新版国徽正式悬挂到人民大会堂东门。
人民大会堂东门新版国徽悬挂完成
二、国歌
张奚若、梁思成等在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会座谈会上关于国歌意见摘录(1949年9月25日)
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张奚若、物理系教授钱三强和梁思成在国旗、国歌的确定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筹备会决定,在常委会下设立6个小组,其中第6小组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首都等方案,组长为著名教育家马叙伦,13名成员中包括张奚若、钱三强。
在国歌的拟定中,著名画家徐悲鸿倡议以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抗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但当时有人不赞成,认为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话已不适当。张奚若教授指出,原歌词有特定的时代意义,不必改词,并举法国国歌《马塞曲》为例。1949年9月,《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三、国旗
同升一面旗,共祝祖国好。
五星红旗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1949年7月至8月间,我国国徽、国旗图案的征集工作同时展开。约一个月的时间,收到国旗应征图案2992幅。
梁思成、钱三强等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关于国旗意见摘录(1949年8月24日)
8月24日,负责国旗、国徽、国歌等方案草拟工作的第6小组开会,讨论国旗方案,大家各抒己见。讨论伊始,以红旗上排列五角星,或者红旗中加五角星、再加一两条黄杠代表黄河和长江的一类图案,较受评选委员的认可。结合该类设计图案,身为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顾问的梁思成建议旗上的星可以再大一些,成适当比例。星靠角好些,这样即使无风时也能看得见。钱三强提议将方案中的五角星改为黄色。这些讨论中的具体建议也与最终选定的上海普通市民曾联松的设计方案不谋而合。
开国大典上,在全国人民饱含深情的期盼中,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
四、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侧上部浮雕“光辉永照”
1949年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天安门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1949年10月,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主持下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聘请了专家组统领纪念碑的设计。梁思成是专家组的成员,委员会成立后开始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
1952年初,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成立,彭真任主任委员,梁思成、郑振铎、薛子正任副主任委员,梁思成同时任建筑设计组组长。最终委员会决定以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设计方案为主,同时参考其他方案来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
梁思成回忆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经过的手稿,1967年12月。
郑可、张仃(后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被聘为美术工作组组员。1953年,邱陵(后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装饰组副组长。邱陵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装饰浮雕工程工作,设计了碑体侧面由红星、松柏及胜利旗帜组成的“光辉永照”装饰浮雕及碑体纹饰。他与石刻工人一起调查研究古代石刻装饰的石质、手法及泥塑效果,和建筑家、雕塑家合作,先后草拟、修订、完成了纪念碑碑身各部位的装饰浮雕的设计方案。
1952年,邱陵摄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设计室外。
五、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墙楣(常沙娜设计)、柱头(崔毅设计)
195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在北京建造了一组公共建筑,通称国庆工程。其中主要有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和北京火车站等工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在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等首都十大建筑的设计和装饰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8年至195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70余名师生参与首都十大建筑装饰工程,组成“十大建筑”装饰设计工作队。人民大会堂作为重点工程,专门组织美术学院奚小彭、常沙娜、崔毅配合北京设计院完成重点装饰设计任务。负责人民大会堂装饰设计的奚小彭在会堂天顶中心将五星、光芒和向日葵组成了既富于形式美感,又富含寓意的顶灯装饰图案。
人民大会堂天顶灯饰及室内设计
常沙娜在设计宴会厅天顶装饰时,受敦煌唐代藻井图案的启示,将唐代风格的花瓣与通风、照明的功能需求及不同材质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既有民族风格,又能科学适用的天顶装饰。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顶装饰
崔毅设计的人民大会堂外立面廊柱,柱饰采用中国传统莲花瓣纹,廊柱上为仰莲瓣纹,下为覆莲瓣纹。根据柱子直径大小,莲瓣有 14、16、18 等不同数量。
人民大会堂外立面廊柱柱头装饰
师生一起讨论人民大会堂室内装饰设计方案
备受瞩目的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从设计到施工经过了20多次修改,这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王炜钰的杰出代表作。王炜钰先后参加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澳门厅、香港厅、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中心等建筑的设计,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人民大会堂澳门厅和香港厅。她以一腔爱国热忱,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心血,为游子建起一个温馨的“家”。
六、革命历史博物馆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悬挂了一副长约2米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设计水彩渲染图,这是革命历史博物馆建设之初建筑学院师生的倾心之作,也是清华大学1959年参与的国庆工程之一。
周恩来总理审查清华大学关于国家大剧院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设计方案
清华方案将正面的门廊设计成“胜利门”的样式,象征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获得具体主管此项工作的国务院原秘书长齐燕銘认可,在上报的直染图上用红铅笔批示“最后决定用此图样”。
革命历史博物馆建设清华方案的水彩渲染图
此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1964年的天安门广场改扩建规划中也提交了多稿设计方案,为天安门广场的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七、荣誉勋章
国家勋章
壮阔七十载,奋进新时代。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其中,国家勋章包括“共和国勋章”和“友谊勋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首次集中评选颁授了“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这是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具有开创性、历史性的重大实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何洁团队等参与了国家勋章设计并完善勋章体系的设计标准。
“七一勋章”
“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以朴素、庄重为主要设计理念,以红色、金色、白色为主色调,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彩丝织锦等工艺制作,章体采用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与光芒等元素,绶带采用向日葵、光芒、星光等元素,寓意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勋章获得者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与设计的又一力作。
除此之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还参与设计多项勋章设计:周令钊、陈若菊等合作设计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勋章,陈汉民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勋章等,华健心设计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章等。
清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与设计的勋章(部分)
八、香山革命纪念馆
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进驻北平“进京赶考”,香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更好地再现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的革命历史,2018年4月中共中央决策开展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修缮革命旧址,新建香山革命纪念馆,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建设项目。
纪念馆东南角鸟瞰
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任项目顾问,庄惟敏院士领衔的设计团队承担了香山革命纪念馆项目的规划、建筑、景观、室内、建筑智能化、夜景照明等整体设计工作以及现场的施工配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育帆团队负责整个项目的景观规划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洪麦恩团队负责纪念馆的展陈设计。2019年9月,项目整体竣工完成。
纪念馆室内
该纪念馆展示了香山革命历史,传播着香山革命精神,用建筑搭建一本寓意深远的立体党史教科书。在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的光辉历史,透过红色场馆建筑的感染力,打开党了的历史画卷,重温初心。
九、红飘带
广场上的“红飘带”
波澜壮阔,岁月如歌。广场上壮丽、灵动的“红飘带”,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典的亮点之一。南端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北端是长安街,“红飘带”从南到北延伸,寓意红色基因连接历史、现实和未来,也象征着党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红飘带”绚丽夺目,呈现了最佳的景观效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马赛团队负责天安门广场景观设计,土木系石永久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团队也为“红飘带”提供了结构方案的构想和设计,以智慧创作广场“美丽风景”。这不是清华人第一次担纲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盛典艺术设计,历届典礼上都能看到“清华人”的身影。
从建校之初起
爱国就是清华人最深层次的底色
一代代清华人
以笔绘心
在行健不息的砥砺奋进中
爱国奉献 追求卓越
爱党爱国
对清华人来说不只是一个口号
既是深深扎根在心田的信仰
又是行胜于言的坚毅行动
时代号角,催人奋进
宏伟蓝图,鼓舞人心
盛世华诞
让我们说出清华人共同的心声
“我爱你,中国!”
文 | 王晓霞
资料来源 | 清华大学校史馆、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央视网、中国教育报等
封面图 | 霍元东
排版 | 曾净
编辑 | 赵姝婧
审核 | 许亮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1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