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实验中学国际部校长张毛毛的创校路,起于2011年。到今天,已经是张校深耕国际教育的第12个年头了。
作为第八期校长班学员,在第九届VIS国际教育发展大会“马拉松”分会场上, 张校就《如何打造区域名校》率先发表了主题演讲,分享了该校在招生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其中对于向上洞察、招生定位、前期布局的阐述鞭辟入里,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东北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滋养下,长春这个城市的国际部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特点?作为国际部的校长,如何当好决策者,获得家长、学生的信任?本期新学说将通过采访张校,带大家了解长春的国际教育生态,分享张校创校12年间的收获与感悟。
张校与小编线上采访
作为一名80后,我是伴随着国际教育蓬勃发展成长起来的。在26岁之前,我是一名AP微积分的教师,26岁时,我在自己的家乡长春参与创办了长春市实验中学国际部,目前担任国际部的校长。我们学校国际部于2011年创办,至今,已经成为长春市几所稳定发展的公立学校国际部之一。
国际教育,要涵化而非同化
国际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学校的总校长曾经也问过我这个问题。在我理解中,谈国际教育,一定要了解文化融合理论的概念。
张校在第九届VIS大会发表演讲
但文化融合实际上会出现两种现象:同化与涵化。其实在国际教育发展的2.0后期,大部分中小学段中外合作办学进行整改的原因是存在国家认同意识不清晰、境外教材的引入存在意识形态学科或教材中有损害我国领土安全等问题。
文化融合的几个阶段
l 接触:两种不同的文化元素由于文化传播而发生接触,这是文化融合的前提。
l 冲突:不同的文化元素在接触时会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可能表现为价值观的冲突、生活方式的冲突、语言文字的冲突等。
l 适应:在冲突之后,人们会逐渐适应新的文化元素,开始接受并融入其中。
l 整合:在适应的基础上,新的文化元素与原有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文化体系。
以前的国际课程大都是被同化的状态,这种融合是不正确的。如果所有的文化都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这样就削弱了教育文化的多样性。
在文化碰撞的过程中,应该是涵化的,每一个文化都保留自己的价值观。
涵化式国际教育——跨文化交流的武器
在国际教育中,涵化意味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环境中相互交流、学习,彼此吸收和借鉴不同的文化元素,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交融体。这种文化交融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社会,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多元文化碰撞,在保留各自价值观的同时,我们以这个世界和时代的需求去共同研发出更先进的、更优质的,服务于全世界的教育体系、教育方法,或者是落地的课程体系。使受教育者能够以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世界的文化,我认为这个才是真正的国际教育。教育生态系统就需要多元化。
Q1国际学校文化交融如何能做到涵化而非同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多元文化环境:鼓励文化多样性的校园活动、开设跨文化交流的课程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对于国际化学校来讲这点很容易做到,因为我们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外教,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还可以招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
文化敏感性:国际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让他们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同时,学校也可以提供跨文化培训,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
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德育课程,如文化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接触和体验不同的文化。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了解,促进文化交融。
师资培训:教师的角色在国际学校的文化交融中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跨文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教师需要具备引导学生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素质,成为学生学习多元文化的榜样。
在吉林省这个独特的区域,如何在众多国际化学校中脱颖而出
在过去几年,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低谷期。由于政策的调整,许多国际化学校和公立学校国际部都面临整改甚至停办的困境。吉林省也严格执行了相关政策。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学生。直到2023年,我们才得以重新启动。
张校获“2023年福布斯中国十大新锐国际化学校校长”
在这个过程中,省教育厅提出了几项重大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几项重要的办学指导意见。
首先,长春的招生录取政策发生了变化。国际部招生必须严格纳入中招计划,这意味着学生必须达到同类批次的录取分数线才能被录取。其次,双轨制改为双籍、双证制度。学生可以参加会考,获得普通高中的毕业证书,同时完成学业,还可以获得外方文凭。
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迅速应对这些变化,确保学校的顺利运营。在2023年,国际部恢复招生后,在吉林省的高中国际部中,我们的招生人数和社会口碑仍然名列前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应对变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了解政策动向和市场需求,以便调整我们的策略和方案。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
一、向上洞察,时刻蓄力
项目需要每年报批,作为管理者,我们应具备一种向上洞察的视角,时刻关注并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及其走向,以便提前布局,应对可能的变化。
了解政策走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持续学习和准备的过程。除了对政策的深入理解,我们需要主动争取机会,让相关部门更加了解我们的办学成果和对社会的贡献。这不仅需要我们具备优秀的展示能力,更需要我们能真正做出成绩,展现出我们的价值。
政府会提供许多交流机会,这些是展示我们学校办学水平和影响力的宝贵平台。只有当我们能够代表该区域的国际教育发展水平,并在交流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机遇和认可。
二、招生:找准群体、抓重点
寻求机遇之后,就要思考招生的问题了。首先,明确国际教育的受众群体——家长和学生。
与以往不同,2023年长春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在招生政策上有所变化,学生需通过中考中招录取,且不可跨市招生。长春有近10家公立学校有国际部,而生源数量却是固定有限的。
因此,抢占有限的市场份额尤为重要。
首先,寻找潜在家长群体或具有招生影响力的人群,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使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了解学校,并通过讲座等方式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认可子女未来加入国际化学校。这类家长主要集中于长春的知名企业单位的中上游收入人群。
然而,仅知道有需求的学生家长在哪里是不够的,为了提高招生效率,需要采用杠杆原理,即抓住重点,找到这个区域范围之内影响力最强的人。如何让他信服于你?同样,要在很早的时间与他接触,让他了解学校办学文化、办学成绩,他自然就会在区域当中去传播。
此外,在生源地初中提前布局也是关键。根据历年招生数据,分析重点生源初中学校,从初一开始进行升学指导和招生宣传。例如举办开放日、教育讲座、中考考前辅导性课程,公益性地展开。
三、找准产品定位——为什么选择加拿大NS省课程
在选择国际课程时,我们对长春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综合分析,最终选择了加拿大NS省课程。这一决定是基于我们对长春市国际课程发展的理解以及我们属地生源的实际情况做出的。
每个省市都有自带光环的学校,长春也有。比如属地中一所成立近百年的名校,涵盖大学多个分校及幼儿园至高中的十二年制教育。所有最顶尖的学生,自然地优先选择其教育体系,因此该体系学校的高中建立国际部时,其招收的出国留学生源自然是属地最顶尖的一大部分学生。
通过对长春本科出国留学市场调研发现,去英语国家方向的人数是固定数量的。该所学校每年招生会占据一半的市场份额,那剩下的一半怎么分配?如果均分,那每个项目可能都将无法存活,过少的学生数量会使项目无法拥有优质资源和外教的。因而选择加拿大NS课程,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加拿大NS省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全面且夯实。由经验丰富且经过新斯科舍省教育部严格审核的外籍教师授课,确保了优质的教学质量和资源。这样的体系不仅为中后段学生提供了稳固的基础,还为顶尖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挑战和发展空间。
其次,NS课程相对容易掌握。我们如果既要把中部、后面的学生全部都纳入进来,又能保证顶层的学生大学申请质量,选择一个难度挑战适中的课程体系是易于双籍并行的。我们能够确保学生在掌握加方课程质量的同时,有余力参与其他活动和竞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加拿大教育体系对转学政策非常宽容。如果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已经达到理想学校的水平,他们可以转学并获得相应的学分。这种灵活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灵活调整学业规划。
因此,对于顶尖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利用NS课程作为基础,结合AP课程和其他竞技类课程、竞赛的加持,挑战全球顶尖的学校。这样的策略不仅增加了他们的竞争力,还为他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加拿大NS省课程是基于对教育质量的追求、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注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长远考虑。维度拉大了,理论上这个逻辑就是正确的。
四、双籍规范下的课程落地
国际学校的双学籍规范是指同时承认和注册中国学籍和国外合作方的学籍,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中国教育部认证的毕业证书和国外学校的毕业证书。
在课程落地方面,需要根据双学籍规范的要求,结合国内外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出既符合国际教育理念又满足中国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案。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01课程融合
国外学校课程与中国课程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两种教育体系的差异和特点。这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只有充分了解两种课程的异同,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融合,合理安排教学方案,不浪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
02确定融合的方式和程度
在了解两种课程的差异和特点后,需要确定融合的方式和程度。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将国外学校课程作为选修课引入中国学校,还是将国外学校课程与中国课程进行整合。
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例如我所在的学校,因加高的课程有明确的学时和学分要求,无法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是减少课时,因此只能将两个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从教师教法和课程设计上去寻找解决办法。
03注重学科内容的衔接和整合
在融合国外学校课程和中国课程时,需要注重学科内容的衔接和整合。通过比较两种课程的学科内容,找出相似点和共同点,然后进行整合和优化。同时,还需要注意两种课程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尽可能地避免负面影响。
04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引入国外学校课程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同时结合中国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创新。我校充分利用了学生周末的自主学习时间,将部分课题以项目探究性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做检测和查缺补漏,有效地解决了两种体系并行时课时不足的问题。
05加强师资培训和交流
以上四点的落地,需教师具备跨文化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国际化水平尤为重要。
五、生涯规划切合家长和学生需求
相较于一线城市,东北的国际教育具备两大优势。首先,对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把握更为统一,管理上更为便捷。例如,长春地区的国企众多,家长的工作环境相对集中,因此他们的需求也较为相似。这为东北的国际教育在管理上提供了便利。其次,东北人的性格豪爽、直率,使得他们更专注于事情的本质。这种地域特点与思维方式相契合,为东北的国际教育注入了独特的魅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与家长的需求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学生期望在学校里有更多展示自我、表达意见的空间,而家长则更关注孩子的学习规划以及未来的升学结果。因此,除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还需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让他们理解并认同学校的理念和规划。
在高中阶段,学涯规划和生涯规划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尽早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我们学校非常重视生涯、学涯指导,不仅及早开始,而且持续到大一,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量身定制的指导。
在吉林地区,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他们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投资。为了让家长认同学校的规划和努力,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如家长访谈、家长日等,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与学校一起帮助孩子设定并达成目标。这也是我们中小型规模国际部的一个优势,能够更加频繁地实现家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百家争鸣,共襄春城国际教育盛举
为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国际教育的意义更加深远。它不仅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更是为中国教育、教法的革新提供交流、学习的途径。
张校参加第五届校长俱乐部年会
我们从事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在我看来,国际教育从事者都是同行者而非竞争者,同行者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这本就是比较少数的一些人群,在做这样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
国际部及国际化学校作为地区国际教育实施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的重任。作为教育者和领导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学校的发展,更要为属地的国际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我真心祝愿长春的国际教育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最后,我很感谢生长于这个时代。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1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