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打破舒适圈##德国留学##央企##德国留学#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745位真人故事

我是小抠@艾小抠,今年40岁,也是一位10岁孩子的母亲。

在父母严格的管教下,我从小就是别人眼中听话的乖乖女。少年时期的叛逆在我身上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但叛逆似乎是每个人固有的基因,也许它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人到中年的我,却开始了叛逆的旅程——辞掉央企的工作,打破舒适的生活圈,申请出国留学。

(我是@艾小抠)

1983年,我出生在重庆的一个普通家庭,是家里独生女。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可能是职业习惯的原因,他们从小对我要求就比较严。在别人眼中,那时的自己是个听话乖巧的孩子,别人从未在我身上看到过叛逆的性格。

现在回过头来看,或许是从小在被严格管教、压制下的环境长大,反而到了中年让我变得有些叛逆。叛逆的性格似乎就是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或早或晚都有可能体现出来。

我爸爸是化学老师,也许是基因的原因,我的物理和化学成绩特别好,而语文和英语比较差,属于典型的偏科生。

高考时,物理和化学两科成绩比另外三科的总分还要高。也正是依靠这两科的优异成绩,我考进了四川大学,学习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我在大学和同学)

高中时,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太好,可以靠其他理科成绩来弥补,所以也没有下过苦功夫。但上了大学,就行不通了。学校要求必须考过英语四级才能毕业,对于我来说,英语四级就像横在自己面前的一座大山。

为了能按时毕业,我利用课外时间疯狂补习英语。考试前,我预想着成绩很差,但没想到竟然一次就通过了。

这件事让我找到了自信,通过努力,自己可以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接着,我一鼓作气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还是班里为数不多通过六级考试的学生。这件事让我尝到了勇于挑战的甜头,找到了学习信心,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也鼓励着我考研、考托福,以及之后的申请留学。

(我在大学和同学)

在大学时期,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奖学金、学生干部统统跟我没有关系。但研究生考试让我一战成名,以超过第二名50多分的成绩名列所报考专业的第一名,受邀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考研经验分享会。

读了这么多年书,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当学霸的滋味,也算是我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格外记忆犹新。

实际上,考研前我完全没想到自己有这么大的能量。有时候人要挑战一下自己,才能激发出更多的能量。

毕业之后,我进入了一家外企工作。在工作七年后,由于公司砍掉了我所在的整个部门,就这样我被裁员了。

(在读研时的我)

来自外界的不可抗力,是没有办法对抗的。当命运把我推到某一个位置时,我也只能顺势而为接受这样的改变,而且改变也许未必是一件坏事。

三个月后,我找到了一份在央企工作,公司是国内行业领域规模最大的公司,而且离家近,活不多,待遇还行,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在大企业待得越久,就越发受不了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当一个人在同样的工作领域待久了,思维很容易变得僵化,甚至大脑都只能活跃那固定的一片区域。我终于忍不住尝试着跳出框架去探索另一面的自己,于是,干起了跟本职工作风马牛不相及的副业——人像摄影。

摄影完全是靠我自己兴趣摸索出来的技能。之前也有人看我摄影技术不错,建议我开个摄影工作室,但那时候我始终在思想上放不开,也就没干成。

经历过裁员的事情,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与其被动等待改变,不如主动去寻求改变。

(我做副业人物摄影)

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拿起单反相机,自己去找客户,给他们拍生活、家庭、亲子等人物照片。这样不仅能赚些钱,而且还满足了我的个人爱好,也算是一种跳出自己固有思维框架的探索。

虽然做摄影挺累,每次都要抬着几斤重的相机拍来拍去,回来后还要修剪相片,但是我从不觉得它有多苦多累,因为我热爱摄影。

每次拍摄完,我几乎都废寝忘食地出片,一次满意的“创作”带给我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远胜升职加薪。这让我体会到,当一个人去干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时候,不管收益有多大,都可以做到满怀激情。

在央企工作几年后,我做了人生第一件在外人看起来“叛逆”的事情——从央企辞职到一家小公司。

身边的很多人不理解,都觉得我疯了,毕竟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背靠大树求稳才是合理选择。

(我做副业人物摄影)

事实证明,小公司的确也如大家所说,存在各种问题:人员流动大、工作不稳定、福利和工作环境更是跟大企业毫无可比性。

可体验过后,我才更清楚意识到,这些对我来说根本没那么重要,我更看重的是可以不用忙于无意义的会议和项目,可以更自由、专注地做自己想做的业务。也正是这次跳槽,让我想在知识产权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才有了后来顺利申请出国留学。

可能人的野心、胆量或者欲望都是一点一点被激发的。自从这次“叛逆”的辞职后,我又开始了第二次“叛逆”——出国留学。

但那时我已经40岁了,孩子已经小学四年级了,生活处在一种比较舒服的状态。出国留学就意味着我要打破原有的生活舒适圈。

之所以出国留学,除了自己想补充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外,另一个直接的导火索就是我的儿子。

(我和我儿子)

通过跟孩子的交流中,我感觉到了国内教育的问题。每个人似乎都处于非常紧迫的规则感中,仿佛人生都应该去经历一个标准模式:小时候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看书,回家努力做作业,长大考个好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再到适龄的时候结婚生子……然后下一代再来重复循环这个过程.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当偏离这个标准答案时,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焦虑。当想到这里时,我一下子就被击中了,就觉得这样不对!

我们这一代大部分人就是这样按部就班长大,然后人到了中年就无可避免地开始感觉人生疲软。

所以,我当即决定要做出改变,不能再让下一代去受限于这样一个标准的人生路径。

于是,我快速的复盘了自己的职业情况:高分子材料硕士毕业,工作了十几年,现在做一些跟知识产权相关的工作。

(我的业余爱好摄影)

我发现自己缺一个体系化的学习知识产权的经历,于是,我很快就决定跳出目前的职业状态,出国去读一个学位。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未来的留学经历,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一些自我修正和反思。

设定好目标后,我先找了一些留学中介去咨询,通过他们了解各个国家、学校的留学政策和流程,相当于免费为自己做了留学方面的“扫盲”。

考虑到自己已经工作多年,有一些行业积累,学位对我来说价值应该没有那么大。因此,我对这次留学,设定为一次成本可控、低预期的消费型体验。

留学的收益可能更多在与未来更多的可能性上,只要经济、时间、责任等成本的上限是我能承受的,就可以放手一搏。

最后,我选择去德国攻读学制一年的知识产权法硕士项目,预计一年学费加生活费大概十几万元。

我安慰自己说:“这次消费大不了就当是40岁送了自己一个爱马仕,反正我这辈子也不会花这钱。”

(工作中的我)

取得语言成绩是留学的必备条件。下定决心后,去年6月份,我报名了托福考试,一边工作一边备考。

我是一个擅长打突击的人,不会把准备的时间留得很长,喜欢快速把事情搞定。在备考阶段,我没有报任何辅导班,全靠自学。

在那段时间里,我利用上班之外的各种碎片时间去复习,走路、吃饭,甚至上厕所都在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最终在听、说、读、写四科考试中取得了总分100分。

经过这几个月的备考经历,我对儿子的学习都更加宽容了。想到自己在工作了一天之后,还要集中精力去干这个事情,就如同,孩子上了一天的课,还要再学点奥数、英语,真的是非常累!

特别是,当自己遇到一个瓶颈而无法攻克时,想想孩子也可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而且还可能受到来自家长、老师的压力,真是非常不合情理!

(自拍照)

参加完语言考试后,我开始申请国外学校的留学项目,当时申请了三所学校,包括两个德国的和一个荷兰的学校。2022年底,我将准备好的个人简历、推荐信等申请资料投递给这些学校。

幸运的是,今年上半年我陆续收到了上述三所大学的录取通知,最终我选择了有名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简称“马普研究院”)的硕士项目,今年9月份将奔赴德国学习。

在整个申请留学的过程中,我反复地复盘自己整个从业经历,职业规划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人生后半场还有这么多的乐趣,甚至有一种对未来职场的热情和期待。

对于留学这件事,特别是在40岁这个年龄选择留学,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当初我说出这个想法时,周围的人都觉得我在闹着玩,没当回事,家里人也不支持。

(自拍照)

我想带着儿子一起出国上学,但他有些排斥,不想离开国内熟悉的环境。我慢慢地让他了解一些国外学校的教学模式,他才觉得很不一样活挺有意思的,甚至产生了憧憬,非常期待我能把他带出去。

经历过这些事,我觉得每个人在做任何选择时,得与失一定是伴随在一起的。如果实践证明,失去的东西根本就没有那么重要,而得到的才是你最想要的,你就会满意自己的选择。

人一旦品尝过这种挑战未知带来的甜头,探索的脚步就一定停不下来了。无论什么年龄,如果想要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一些改变的话,首先要勇敢地迈出一小步,然后去养大自己的野心和欲望。

当你迈出了一小步,也许会发现可能之前担心东西根本就不存在,或者根本没有那么重要,反而自己可能会获得一些收益,同时感受到希望和自信。

希望和自信一点一点累积多了,就会有足够大的勇气,去相信自己去接受一些更多的挑战。

(欢迎大家关注“艾小抠ooo”)

【口述:艾小抠】

【编辑:Yuanzhong】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真实人物采访”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1452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月29日
下一篇 2024年1月30日

相关推荐

  • 高三不高考出国留学

    高中生留学方案(一):不用高考照样上澳新名牌大学。 不参加高考如何去澳新读名牌大学?对于高二和高三在读的学生可以跳过高考环节,入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名牌大学。 ·方案一:读大学预科课程。预科学习结束可以直接升入名牌大学的大一课程。预科学习时长通常是六到十八个月,这个阶段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专业基础,熟悉以澳新的教育体系。 我们的经验是,经过预科学习…

    2024年1月29日
  • 高考后留学出国费用

    #夏日生活打卡季# 时间来到了6月,高考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家长能够给考生带去的最多的还是心理上的疏导,不要让孩子们有太大的压力。这个时间段知识的掌握也基本处于一个定型的状态,所以也没必要再去苛求孩子继续看书了。而作为家长除了让孩子们直面高考的挑战之外,其实每位家长也更关心孩子高考之后的学习生活。考得好进入到理想的大学,后续去到外地学习是…

    2024年3月9日
  • 她是全国唯一750分高考状元去了哪里

    一个人无论学习多么优秀,但如果没有大局观或者基本的品质,那么即使再好的成绩,也会让很多人觉得她不是那么的优秀。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如果能考上清华大学,那就是出人头地,但如果孩子没有向好的、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么家长也会蒙羞垂泪的。 河南的美女学霸何碧玉,她是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第一位也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位高考成绩满分,并且她还长相非常甜美大方,很多人…

    2024年3月5日
  • 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清华北大

    清华大学2023年各省录取分数线已公布!那么2023高考多少分才能上清华?清华多少分数线录取?本文小编将整理分享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2023全国各地汇总,来聊聊考上清华北大要多少分。 一、2023高考680分能上清华吗? 高考680分能上清华。 在文理分科模式的省份中,大部分680分的文科考生都能够上清华大学,其中新疆624分、青海621分、云南677分、广西…

    2024年3月8日
  • 高考后出国留学档案放在哪里最好

    最近,随着offer发放,许多同学也开始展开英国留学的行前准备了,其中,顾问老师最近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档案的存放。对于国人来说,档案是个十分重要的东西,它存储了一个人的全部经历,对未来工作生活有着重大作用,档案的保管与存放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那对于留学生来说,出国的这几年,档案放在哪里比较好呢? 如果你是大学毕业后再去英国,那么,可以选择把档案留在本科…

    2024年3月5日
  • 世界各国高考制度

    又到一年高考季。作为改变普通人一生命运的最重要的考试,高考并非我们国家独有的,世界各地也有所谓的“高考”而且紧张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其他国家的“高考”。 1、美国 美国并没有实行全国统考,而是实行SAT(学业能力评估考试)和ACT(美国大学测评考试)。SAT考试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举办,每年举办7次,全世界的各国高中生都可以参加并且申请美…

    2024年1月28日
  • 麻省理工高考多少分才能录取

    被全球理工科王牌——麻省理工学院(MIT)录取基本靠拼个人的实力。这点和哈佛不太一样。哈佛除了看申请者的个人实力外,个人背景和社会关系也是重要的参考项,并且往往背景和社会关系权重高。哪怕是个人各方面实力璀璨耀眼,但也可能被哈佛大学拒绝。因此,对于普通中产阶层,特别是社会资源普通的家庭来说,麻省理工比较适合我们这边培养体系的学生。社会名流家庭的学子比较适合去申…

    2024年3月14日
  • 美国有类似高考的考试

    加拿大苏安高中。 苏安老王说留学。 上期节目我说了C同学为什么从一个美国私校转学到加拿大苏安高中,从中国的圈养包办的环境到西方大学散养自觉的环境,中国留学生在中学阶段留学的平稳过渡非常重要。正是在苏安高中的环境里,许多同学包括C同学完成了这样的平稳过渡。 C同学以多伦多大学生命科学和西安大略大学医学科学专业保底冲击美国大学的录取,最终拿到美国排名第三的公立大…

    2024年2月19日
  • 高考直接留学

    高考后留学的五大途径#高考##留学##高考后留学# 01 高考成绩直接申请 学生通过高考成绩可以直接申请到国外大学。 优势 学生可以直观选择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语言水平提升较快。 注意 申请难度较大,对于学生的成绩(至少高考-本线以上)、经济条件、学习能力、英语水平、个人规划能力均有较高要求。 02留学预科#预科# 留学预科是常见…

    2024年3月15日
  • 高考留学两手准备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激烈的竞争下,不少学生和家长开始考虑高考、留学“两条腿走路”,为升学做进一步准备。 高考后这段时间是冲刺海外名校、争取秋季入学的“赛点”。国外大学招生时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大部分高校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提前做好规划,“逆袭”海外名校并非绝无可能。目前,高考后留学…

    2024年3月13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