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留学中介机构都会特别强调“加拿大公校是福利教育,入读比较经济”,但这个概念对国际学生而言是一种误导。
中国赴加拿大留学的人数,近年来始终高居加拿大国际生来源第一位(占比约1/3)。加拿大习惯于将留学生称为“国际生”,而“国际生”又可进一步细化为大学留学生、小留学生和专上学院学生。目前管理相对混乱的,是大专、中专性质的“专上学院”这块。
加拿大政府欢迎国际生来留学,认为这是替加拿大发掘人才的途径。但对于选择留加的中国学生及其父母来说,弄清楚留学的门道尤其是内在的关键差别,才能少走冤枉路。
加拿大英语省份的大学不设入学考试,大学录取是根据高中阶段三年省考成绩综合评定的。本科国际生申请截止日一般为2月1日,入学则为9月上旬北美劳工节之后。
一般而言,较著名的加拿大大学都要求高中三年每学期(加拿大每学年分3个学期)各科成绩均不低于85分,对于语言能力也会有明确要求。如多伦多大学要求雅思6.5分以上,单项不低于6分。有些热门大学的热门专业,会要求提供社会活动经历证明或推荐信。
加拿大各大学是承认中国高中成绩单的,但成绩单需要经过公证。某些名牌大学,如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等,会要求中国考生先参加高考,然后提交经过公证的分数。
和美国一样,加拿大也有所谓“双录取”(CAP)政策,即允许语言不合格的留学生有条件进入该校本科,入校后需要强制性攻读语言,并可同时读本科的学分课,一旦语言考试达标,就可自动成为正式本科生;反之,即便修满其本科专业学分也不能升级,更不能结业。
在加拿大,有CAP政策的大学数量不多,只有二三十所,所谓“十大名校”中更只有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西门菲莎大学、安大略省的温莎大学和马尼托巴省的马尼托巴大学。
说法语的魁北克省情况有所不同。该省的大学分英语类、法语类两种,前者包括麦吉尔大学、康考迪亚大学等,录取国际生标准和英语省份大同小异;后者包括蒙特利尔大学等,要求法语语言成绩过关,否则要选择CAP,但学习年限通常只给1年,期满后考不过则需要重新申请大学。
2014年加拿大颁布8条“留学新政”。对于真正意在留学的学生,新政在打工、申请学签等方面较之前宽松,且原本是“游客”性质的交换生、访问生想变换身份为真正的留学生,也无需先回国再申请。但许多来加留学生真正的目的并非学习,而是学习为辅、打工为主,甚至以学习为跳板“曲线移民”,新政对这类“假留学生”的政策趋于严格。
由于加拿大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该国公立中小学实行校区制、就近入读,许多学校日益面临生源不足问题,加拿大各省区都鼓励国际学生就读加拿大中小学,尤其公立中小学。
加拿大的中小学分为公立学校、教会学校(由天主教或基督教教育局管理、政府提供部分资助)和私校。
申请公立中小学,需要在想去的城市,选择一所愿意接收小留学生的学区教育局,向其提交入读申请材料,包括学生个人信息、监护人声明(12岁以下的学生,监护人须住在学区范围内)等,同时缴纳报名费(一般为200加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1000多元)。如果对方认可,会发出“预录取通知”;之后缴纳1年学费,便能得到正式录取通知书。
需要补充的是,10~12年级国际生申请入读,需要提交一定数额的经济担保(一般为10万~15万加元,只需一张银行存款证明即可),以及过去3年成绩单的翻译公证件;10年级以下则要求降低,在许多省无需提供以往成绩单。一般而言,允许国际学生在语言能力不足情况下入读,但需要在入读后上专门的语言课(如英语的ESL,法语的COFI)。
申请入读教会学校,需要和其所在的教会教育局联系,很可能被要求提供学生本人或家庭属于该教派的凭证;私校则只需直接和学校或其委托的专门机构联系,虽然学费贵一些,但不像公校“只能选学区、不能选学校”(这对中学生而言差别不大,但对小学生来说,同一个学区的不同小学差异明显),教会学校、私校是可以直接选校的。
收到正式录取通知后,家长需要去使领馆给孩子办签证。最好是提前办理两个可被冻结的担保金账户(学费、生活费,各打3万加元左右为宜),还要提交学习计划等。如果申请被基本接受,再到指定体检点证明身体健康(关键是没有传染病),就可以获得留学生签证。
国际生父母可同时申请俗称“陪读签证”的访问签证。该签证为多次往返签证,每次可停留6个月(期满可申请延长3个月);若出境后再次入境(比如当天往返美国),便自动获得下一次6个月停留资格。
费用方面,在大温哥华、大多伦多地区,小留学生一年需要折合人民币15~21万元的总费用(包括6万~8万人民币的中小学学费,若干杂费,还有寄宿费或陪读支出等);其他地区则要低得多。
许多加拿大省、市政治家和不少留学中介机构,都会特别强调“加拿大公校是福利教育,入读比较经济”,但这个概念对国际学生而言是一种误导,因为公立中小学免费教育仅适用于加拿大公民或持有枫叶卡的永久居民。省市方面之所以热衷推介公校,是因为“收入归省库”和“填补生源、避免关校”等现实利益考量。
不论选择公校、私校,原则上都并非一定要找中介代理。如今越来越多家庭是直接通过教育局或私校,递交入读申请,获得录取证明,自行去签证中心申请留学签证的。
北美在中学和大学之间,有性质类似中国大专、中专的“专上学院”(College)。其提供2~3年专业课程,学生毕业后可以得到专科文凭,有些还能获得教育部门承认的本科、研究生课程(主要是公共课)学分,但学校无权颁授任何学位。
这些学校大多数是民间商业投资开办的,也有和社区、企业合办的,办学形式灵活,覆盖面广,是正规教育体系的补充。在一些国际化程度高、移民侨民比重大的城市,有一些专为外国生源开的“专上学院”,名义上叫“中学”“国际学校”“学院”,甚至“大学”。
对于语言能力弱、海外生活能力差一些的国际生,“专上学院”中的语言学校还是有很大帮助的。但“专上学院”中的“国际学校”,存在很多系统性风险。比如,管理混乱,手续不齐备,造成就读学生无法享受本应享受的优惠待遇,而且缺乏长期教育产业资历的投资者一旦出现经营性问题,很容易“解套”走人,把危机甩给留学生们。
在大温哥华地区,由华裔商人劳伟堂开办的“英皇教育集团”,早些年曝出“向中国大陆学生许诺颁发其无权颁发的文凭、证书”丑闻,导致其旗下两所“专上学院”倒闭。而在温哥华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类似的情况层出不穷。
近年来,还出现另一种形式的“国际学校”:出租校园。
2017年加拿大《国家邮报》报道称,为增加收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部分正规大学已同意出租部分校园给中国公司开设私立高中。目前,出租校园的已有汤普森河流大学(位于菲沙河谷郡的甘露市)和昆特兰大学(总部位于大温哥华都会局所属的素里市,部分校舍在亚洲以外华裔比例最高的列治文市)。位于乔治王子城的北卑诗大学,也正与北京中加学校谈判出租事宜。
此事引发该省部分师生的疑虑,他们称上述大学都领有政府补贴,如今将校园设施出租给商业企业,且让未成年学生和成年的大学生、研究生混在一起,“未必合适”。昆特兰大学教师协会写信给该校董事会,称与中国“枫叶教育系统”(曾被《温哥华太阳报》指控“水平不达标”,“毕业生无法进入所想进入的大学”)的交易,“将对大学声誉构成潜在危害”。
另一方面,尽管被批“挤占了本地生源的教育资源”,但该省由于教育经费捉襟见肘,希望以留学生经济提振省级财政,还曾提出“增收留学生计划”。而作为海外有资格颁发加拿大中学文凭的教育机构,“枫叶教育系统”和另外40多家机构都获得该省教育厅的正式认证,是合法经营的。
不过一些业界人士也提醒,这种由中国公司在海外开办的所谓“本地学校”,素质参差不齐,且很多只招中国籍学生,会在异国他乡形成“中国小气候”,培养所谓的“洗澡留学生”(套用“洗澡大闸蟹”的说法),未必符合留学的初衷。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1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