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圣诞节,静谧、寻常、银装素裹。
考研的同学拎着笔袋,揉揉自己写卷子到发酸的手腕,默默走出考场。无论考好还是考差,欣喜还是挫败,此时心中只觉得一片怅惘。
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考试,结束了。
但人生,才刚刚开始。一个词条悄悄爬上了当晚社交媒体的热搜,点开微博,发现压着众多社会新闻、真题答案、娱乐头条,一路飙升到热搜第一的故事,叫“专科的风还是吹到了麻省理工。”
这是一篇来自冬天的,励志故事。
从职高,到麻省理工博士
故事的主人翁,名周信静。或许他本人根本不知,但周信静的故事早已成为每位莘莘学子心中的榜样。
康石石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官网找到了周同学的名片:
麻省理工学院 数据系统小组 DSG网站 图源:https://zxjcarrot.github.io/
我是麻省理工学院DSG的博士二年级学生,Mike Stonebraker是我的导师。我同样与 Xiangyao Yu 和 Goetz Graefe 合作共事。
在进入麻省理工之前,我有幸曾与 Joy Arulraj 一起工作。2020年,我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拿到了我的M.Eng.硕士学位,在那里我得到了 Ke Chen 和 Lidan Shou 两位导师的指导。而在那之前,2017年,我就读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并拿到了B.Eng.本科学位。
短短几句平淡的话,我们窥得周同学一路从双非本科攀爬至MIT的经历,在这过程中,也得遇贵人,这些知遇之人的名字被他逐一写进了名片中。
但从媒体中可知,这并不是周同学全部的求学经历。实际上,他的高等教育学历起点,是从职高开始的。
图片摘选自胡津铭撰写文章
周信静的室友兼好友胡津铭,在2021年时于他们的母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官方网站,分享了二人一同考上浙大,再一路目睹周信静如何斩获MIT PhD offer的历程,该篇文章名《从职高走到大专、杭电、浙大、麻省理工!周信静yyds》。
文章引言是这样写的:这是一篇
“近乎魔幻的逆袭故事
启发、激励了许多
仰望星空的青年人“
在胡津铭眼中,周信静是一个安静、腼腆的人,话也不多,人很谦逊。可一旦话题转到数据库专业领域,他就像换个人一样,变得滔滔不绝,眼中迸发着对数据库的热爱。在他看来,周信静是一个坚定自己梦想,勇敢前行的人。
由于一些原因,我转出了原来的实验室。由于信静所在的数据库实验室已经基本没有同学做数据库(都去做机器学习了),故信静仍然常常来找我这个不做也不懂数据库的人来讨论想法(idea)、实验和写作方面的问题。
某天晚上,信静突然非常激动地跑到我的寝室,和我说他新想出了一个想法。
——摘选自胡津铭撰写文章
这个想法就是降低一种新的存储硬件NVM撰写的频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点子。研究期间所遇困难不多赘述。不过在投递VLDB2020期刊时,这份了不起的想法却直接被否决。审稿人认为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NVM的模拟器上做的,希望能在真实硬件上做实验。但彼时,所有的硬件都只有和Intel有合作的企业才能拿到,学生想要拿到那么高阶的资源是不可能的。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可能都就这么放弃了,但周信静却不服气,后来,他自己想办法联系到了阿里的一个数据库的组去实习,这实验还真被他做成了。
信静想办法拿到真实NVM硬件做实验的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和信静的一个巨大差距:信静是能够打破限制 (break the box) 来解决问题的人 (problem solver) ,碰到没有NVM硬件这样的限制,他会想办法打破限制;而我则是一个只敢在限制内行动的人。
——摘选自胡津铭撰写文章
这样一个有毅力有天赋的人,按理说该是所有人眼中那种从小一路考满分上来的学霸,胡津铭也是这样认为。但偶然一次聊天,他震惊地得知好友之前居然读的是职高,并且是从职高->大专->专升本->考研到浙大!这种匪夷所思的动线一路读上来的。
信静尴尬一笑,说自己小时候不懂事,也没啥人管,天天就知道乱玩。到了初三的时候,职高来他们初中宣传,一忽悠,信静就一冲动,放弃了中考而选择了去职高。结果在职高读到第三年,他突然醒悟,觉得自己不想就这样度过一生,于是开始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无奈积重难返,且偏科严重,后来仍然只有考上一所大专。信静并没有因此而绝望,而是进入大专之后,继续维持着之前努力的势头,积极学习高质量的公开课,最终完成了专升本和考研到浙大的逆袭。
——摘选自胡津铭撰写文章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故事讲到这里,可以暂停了。因为假如我再顺着文章的脉络继续歌颂,那它就是一碗纯粹的鸡汤。
而当代青年人,最讨厌的就是鸡汤。甚至人人皆可化作“反矫达人”。
当他年幼无知时,能把“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奉为金科玉律,但行至而立,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除了学习外别无生活的苦恼,开始怼天怼地怼老板,烦恼水电房租和人情世故。
年轻人可以叉着腰讽刺以前的自己,“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真的很轻松”。看,疲惫的中年人诞生了。
当人们疲于用励志故事来加冕自身,再细细品读周信静的故事。或许你会深深叹气,并发出灵魂一问:学神的人生,谁能复制呢?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从职高考到麻省理工,这个个例太极端了,我学不来。
真的吗?真的学不来吗?
在胡津铭的文章中,他是这样描述周信静: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也是我最敬佩的同龄人。”但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天赋极高的学生,因为“计算机领域多数情况下就是这样一个领域,天赋在其中的作用或许不算多大,而努力与勤奋才是最重要的”。而“信静是我熟悉的人中最为勤奋的一位。”
周信静毕业后进入到腾讯繁重的大厂工作中。我见过许多大厂的员工,早9晚9,下班后通勤一小时,等到十点多躺在出租屋的床上时,整个人累到连抬抬手指都费劲,有种拿命赚钱的美丽。但在这样繁重的工作中,周信静做到了利用业余时间与Joy合作做科研,而这份科研成果也成为他去往MIT的跳板。
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 L同学 获 哈佛大学 MDE offer
这件事呢,让我想到东家H·ART,目前已经在哈佛念书的T同学。
T同学的起点,也是双非本科。
但他足够努力,起初T同学来H·ART时是一个不会用CAD、不会用Rihno等一系列的建筑软件的建筑学生。但他这么描述学习时的自己,“我会全身贯注,非常认真,把我所有的生命力和专注力都投注在这上面”。再加上极高的托福和GRE成绩,让他得以圆梦哈佛。
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 T同学作品集 获 哈佛大学 建筑设计 研究生offer
他们二者有何共通之处?是努力吗?是的。不过,若将万物都归结于努力,那这个答案就太味同嚼蜡了。每个人都在努力,但每个人收获的结果却不同。诚然“努力”二字可以创造奇迹,但究其根本,在于大多数人对“浅层次技能”的心安理得和裹足不前。
只手摘星辰,星辰高几丈?
什么叫浅层次技能呢?
你看过去啊,古代人讲“君子六艺”,那么对于那些才高八斗、又多才多艺的人,都是历史中的风流人物。现在也是这样,不过现在的各种才艺都被商品化了。我们有绘画班、钢琴班、围棋班象棋班、游泳班、书法班等等等,变多才多艺的机会比过去多多了。但大部分孩子,他可以多才多艺,他会钢琴十级,却弹不成下一个朗朗;他年幼聪慧,精通算数,却成为不了下一个华罗庚……
是天赋问题吗?或许有。但真正原因在于,我们任何的技能学习都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整个过程中一定会依次经历很多的瓶颈期、停滞期,甚至是下降期。
学习力高原现象理论
而人呢,又是很轻易被挫败感打败的物种。心理学有个经典的理论叫“学习力高原现象”。
就是说比如大家从小学数学,小学时期甭管你考99分还是9分,孩子学数学都会很快,1+1=2,1X1=1,举一反三,再笨都能快速学会。快到甚至给家长们一个错觉,嚯,我孩子是不是数学天才?但到了初三和高三,随着你在数学领域钻研地越深入,你的学习瓶颈期到了。有人可以突破瓶颈,所谓“好像突然在学习上开窍了”,然后越走越高。而有人一直盘旋在瓶颈期之中,数学不及格是家常便饭。但是,高考,要求你数学分数必须得高,不然就考不到好大学。因此,绝大多数人可以咬着牙突破自我。
可到了大学以及工作后,没有人会逼着你学习了。我们对于数学的这项技能便逐渐退化,普遍到许多家长在给孩子辅导小学功课时都觉得有点儿困难。
但是那些一直能够突破自我,毕生都在遇见瓶颈——突破瓶颈——螺旋上升的人,他们,就成为了数学家。
因此我们说,不要让自己成为在浅层次能力上“自满”的人。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周信静的故事,你会发现他是真的热爱数据库这一领域,他爱研究,他还很勤奋。同时,他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知识奥秘的步伐。从世俗角度来看,你会羡慕这个人拿到腾讯的offer了,那个人他年薪百万了!好像到达了人生的巅峰。那么有的人选择止步于此,而周信静选择突破这个瓶颈继续螺旋上升而已。
当然啦,每个人选择不同,有人喜欢享受阳光、沙滩、雪山和高原,一辈子不卷。这没什么,你是life诗歌中鲜活的哲学家。但假如你想要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就最现实的,你想要读博,那么你是只想要个文凭?还是想要留名学术史呢?
其实大部分来找康石石做艺术留学的孩子都有一颗想往上走的心。国内读211的,就想申英国G5;国内读清北交的,想去哈佛斯坦福留学。没有人想往更差的学校考吧?没有吧?那所有学生都这么优秀,为什么有人做到了有人没做到呢?
康石石东家-H·ART
带教学生获得伯克利、EIT、代尔夫特理工、阿尔托等名校offer
Wanron老师分享教学心得
▽▽▽
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G同学 作品集 成功申请 加州·伯克利 设计MDes
说白了就是,你有没有拿出100%甚至200%的态度来学做作品集呢?你喜欢学设计吗?你的约课时长是多少?你的调研花费了多久?你为了做项目读了多少文献?翻阅了多少书籍?你切身实地地考察过吗?你英语准备的如何?你的A-level/GRE达标了吗?你获了多少奖?做了几个商业合作项目?有背景提升吗?了解留学保研信息差吗?你凭借什么东西让名校认为你比别的竞争者强呢?
《海上钢琴师》有一段经典台词送给大家:
”一部钢琴,从琴键开始,结束。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它们不是无限的。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活的惯。你把我推到舷梯上然后扔给我一架有百万琴键的钢琴,百万千万的没有尽头的琴键,那是事实,max,它们没有尽头。那键盘是无限延伸的。然而如果琴键是无限的,那么在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弹奏的音乐,你坐错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钢琴。“
话有些唠叨,肺腑之言。
如果感觉刺耳,敬请见谅。
更多背景提升、艺术留学、保研、申博相关、作品集创作的问题,欢迎私信康石石。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1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