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大学来了”小编按,2月8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宣布对高层领导团队进行调整,南京大学校友、美国工程院院士刘斌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研究与科技),此项任命将于2023年4月1日生效。
2月21日,经中央批准,南大校友、中科院院士丁奎岭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下,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大学和“双一流”高校中的南大校友。
泰晤士高等教育TOP100高校
张翔,现任香港大学校长,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Ernest S. Kuh Chaired教授 、机械工程系主任。
张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科学技术,材料物理,光子学和生物技术。1985年张翔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1996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1999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拿到副教授以及全职教授;2004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全职教授;2008年发明的纳米隐身衣被美国《时代周刊》列入全球十大科学发现之一;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2年受聘南京大学校长人才工作顾问 ;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自2003年起,他一直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纳米科学及工程中心主任,并于2014至2016年间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部主任。2017年12月15日被任命为香港大学第16任校长,任期五年 。2021年10月3日,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发表声明,称经与教务委员会商议后,一致决定现任校长张翔继续出任校长一职,校长任期将至2028年。
宫鹏, 现任香港大学副校长(学术发展)。曾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
宫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覆盖/利用分类、遥感生态测量学- 森林与草地生态参数的精确估算、全球土地覆盖/利用变化探测、多数据源空间数据的综 合分析算法、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的模拟与传播、以及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方法。1984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获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地理系,获博士学位。其后于约克大学和卡尔加里大学开展学术生涯。他于1994年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于2001年晋升教授。
1994年,创办了国际杂志《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s》任主编。1998年以来,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编辑,曾任《Canadian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编辑,是这两份国际著名杂志创办以来的第一个华人编辑。
2009年起,他协助清华大学重建地球系统科学学科,并于2016年成为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的创系系主任。他指导的博士生和博士后,有超过30位目前在美国和中国的主要大学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伊利诺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和清华大学等担任学术职务。
宫鹏于2008年美国地理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杰出贡献奖的唯一获奖者(该学会的遥感最高奖-美国主要遥感奖之一)、1994年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Talbot Abraham大奖(该学会最高科学奖-美国主要遥感奖之一)的获得者。
刘斌,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研究与科技)、讲席教授,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主任,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新加坡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9年,她以执行主编身份协助美国化学学会创办并编撰材料学旗舰刊物《美国化学学会材料通讯》(ACS Materials Letters)。
刘斌本科及硕士均就读于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博士学位,而后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重返新国大担任助理教授,2016年擢升为教授。
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杰出教授和大学最高级别的女性领导者,刘斌刘教授堪称有机纳米功能材料领域的翘楚,对高分子化学及有机材料在生物医药研究、环境监测暨能源配备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贡献卓著。刘教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杰出工作包括发展跨学院、学院和学校的充满活力的创新集群,包括新国大可持续发展集群,以及加强建立和发展大学人才库的努力。
刘教授近年来屡获奖项,包括2008年度新加坡国家科学与科技青年科学家奖、2011年度欧莱雅女性科研奖 (L'Oréal Women in Science National Fellowship)、2015年度 Materials in Society Lectureship、2016年度新加坡总统科技奖、以及美国化学学会颁发的2019年度纳米科研领域领导者奖 (ACS Nano Lectureship Award) 。2021 年,刘教授获得了卡比勒青年研究员纳米科学和纳米医学奖 (Kabiller Young Investigator’s Award in Nanoscience and Nanomedicine),并被授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百年奖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s Centenary Prize)。
吕建,现任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吕建的主要从事软件方法学研究,在软件基础理论与方法、网构软件方法学和新型软件平台及其应用方面取得系列成果。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获博士学位。1984年11月起在南京大学任教。历任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大学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兼)、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2018年1月任南京大学校长。
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个奖项。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丁奎岭,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丁奎岭主要从事基于有机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和绿色化学研究,提出并成功实践了手性催化剂设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发展了具有特色骨架的新型手性配体与催化剂。
198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90年10月至1998年12月在郑州大学化学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1995年晋升教授,其间1993年9月-1994年9月在日本龙谷大学做博士后、1997年10月-1998年10月在东京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1998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历任研究员、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所长,其间2003年8月至2003年11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物质科学研究中心担任访问教授。2009年5月至2018年9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所长。2018年9月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2023年2月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等。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内“双一流”高校
张荣,现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党委党校校长,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张荣长期致力于光电信息功能半导体材料生长、半导体新材料、器件和物理研究。1979年9月入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学习,1986年7月留校任教,1995年3月晋升为教授,2000年当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曾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正局级),山东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厦门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半导体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第八届国际电子材料会议(2002’IUMRS-ICEM)程序委员会委员兼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分会主席、第二届中日氮化物半导体研讨会程序委员会主席、第一届亚太宽禁带半导体会议副主席、2002年南京国际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讨会主席,第十三届国际半导体与半绝缘体材料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第七届牛津—神户材料论坛国际组织委员会委员。
朱庆葆,现任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11年9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2018年9月起任江南大学党委书记。
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高等教育管理、当代台湾等领域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20余种。
1982年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成斌,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从事经济社会学、高等教育研究,主编《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江苏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1986年6月至1990年6月,在南京大学哲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在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2000年2月至2004年9月,在南京大学经济社会学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2007年晋升研究员。
1990年8月至2006年5月在南京大学任教。2006年4月任常州市长助理(挂职)。2007年8月任常州市副市长,分管教育、科技、工业、安全生产等工作。2008年2月兼任常州科教城(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党工委书记。2016年1月任常州市委常委,兼任市委统战部部长。2016年9月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分管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协管教育发展规划工作。2021年11月任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当选中共江苏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王焰新,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结合管理实践,近年来开展了大学战略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高教研究。198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1999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从事环境水文地质研究。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宋学锋,现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江苏省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量经济与金融工程、管理复杂系统科学、煤矿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85年南京大学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上海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中国矿业大学博士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6月起在中国矿业大学任教,历任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兼学位办主任、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2002年8月至2015年1月任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期间先后兼任研究生院院长、孙越崎学院院长等职;2014年12月至2018年10月任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8年10月起,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学术团队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等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含合著)3部,译著3部,主编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有关教学与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5项。
李北群,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与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研究与研究生指导工作。1991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获理学学士,后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
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政府决策研究重点课题、江苏省社科基金、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咨询与规划等课题数十项。近年来,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江苏社会科学》《江苏高教》,《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时报》等期刊和主流媒体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一部。
叶美兰,现任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民革中央委员、江苏省委会副主委,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妇联执委会委员、江苏省妇联副主席。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后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2007年在扬州大学工作,2002年任扬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2007年5月任淮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挂职),2007年7月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2012年9月至12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跟岗培训,2016年1月任盐城工学院院长,2019年3月任南京邮电大学校长。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重大课题、江苏省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厅重大课题、江苏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等20多项,发表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专著、论著10部,江苏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史学会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各类奖项10多项。
朱迪俭,现任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深圳大学特约教授,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先后在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分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市委政法委专职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市委教育工委委员。
审核、编辑: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TOP大学来了”综合自“各高校官网、TOP大学来了以往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15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