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_东安格利亚大学硕士

在过去的2023年1月至2月

全球气象科技都有哪些进展?

世界气象组织公布

可持续监测温室气体计划

资料图 图片来源:世界气象组织官网

1月31日,世界气象组织(WMO)表示,各国政府和国际科学界正在认真考虑一项由联合国牵头的计划,旨在通过改善全球吸热大气污染物测量来应对气候变化。该计划将建立一个地面测量站网络,以验证由卫星或飞机标记的空气质量数据,并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尽管WMO在温室气体领域已经开展了几十年的工作,但目前并没有进行全面、及时的地表和空基温室气体观测资料国际交流,仍需在全球范围内改进模型开发,强化决策支持信息生成方面的协作。WMO表示,对温室气体浓度和通量进行持续、协调的全球监测,对帮助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及支持《巴黎协定》的实施至关重要,可为减少碳排放和增强气候适应能力提供路线图。

中国今年将发射

两颗风云气象卫星

风云三号G星模拟进行综合探测。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

据中国气象局气象卫星工程管理办公室消息,中国将完成风云三号F星、G星发射任务。风云三号F星预计8月发射。作为上午轨道卫星,该星将接替风云三号C星在轨业务,在确保极轨气象全球成像和大气垂直探测业务的基础上,侧重地球表面成像观测,主要应用于天气预报、生态环境、灾害监测等业务及研究。风云三号F星配置了10台有效载荷,2台载荷为全新研制,3台载荷为升级换代。风云三号G星预计4月发射。作为国内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该星主要用于灾害性天气系统强降水监测,提供全球中低纬度地区降水三维结构信息。风云三号G星配置了4台有效载荷,2台载荷为全新研制,1台载荷为升级换代。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升级全球表面温度数据集

图为相对于1901至2000年基准期的年际全球气温异常 图表来源: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官网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宣布NOAA美国国家环境信息中心(NCEI)在2月14日启用升级版全球表面温度数据集(NOAA Global Temp)。升级版数据集将覆盖全球,主要包含两项进展。第一,改进了对几乎没有数据的区域进行数据填充的科学方法,并从国际海洋大气综合数据集(ICOADS)和国际北极浮标计划(IABP)中添加北冰洋空气温度数据,以增加空间覆盖范围,尤其是覆盖整个北极。第二,现在的数据记录是从1850年1月开始的,将记录时间又往前提前了30年。NOAA Global Temp由全球海表面(水)温度(SST)数据集与全球陆地表面空气温度数据集合成。

英国气象局:

2022年成为有记录以来

第六热的年份

图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全球气温的影响 图片来源:英国气象局官网

1月12日英国气象局(Met Office)发布的数据表明,2022年成为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全球第六热的年份。2022年是连续第九年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时期(1850至1900年)高出或超过1℃。2022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基线水平高出1.16℃,比2021年的气温高出0.04℃。这使得2022年成为自1850年以来HadCRUT5全球温度数据集中第六热的年份。即使是受拉尼娜影响暂时降温的年份,比如2022年,也比2015年之前所有的年份都要温暖得多,甚至比那些受厄尔尼诺影响升温的年份还要高。HadCRUT5数据集是1961年至1990年参考期的全球历史地表温度异常的网格化数据集,由Met Office和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联合编写并发布。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发布新软件战略

资料图 图片来源: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官网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发布了一项新的软件战略,概述了其在2027年之前在天气预报过程以外的软件开发计划。ECMWF认为这正逢其时,因为他们正处于向一个基于软件组件化的加强协作框架转变之中。指导理念之一是软件开发要公开化,包括来自社区的交互和反馈,软件组件也将变得更小、更具多次使用性、更易于相互集成。该战略目标是在ECMWF内部软件开发和维护完善并已得到支持的社区软件之间取得良好平衡。多年来, ECMWF已经对与其综合预报系统(IFS)无关的所有软件制定了开源政策,其中大部分内容已能够于在线软件开发平台GitHub上获取。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太空任务精确定位

地球二氧化碳排放来源

在这张从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包括波兰在内的欧洲夜空中,灯光照亮了夜空。上面搭载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轨道碳观测站3号是一种可用于跟踪局部范围内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仪器。图片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1月9日消息,一项涉及欧洲最大燃煤电厂的案例研究表明,天基观测可用于从源头上追踪二氧化碳排放和减排情况。两项地球观测任务利用世界上第五大燃煤电厂作为测试案例,使研究人员能够探测和追踪单个设施的二氧化碳排放变化情况。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NASA轨道碳观测站(OCO) 2号和3号任务的太空测量数据,量化了波兰贝尔察托夫发电站数百英里以内排放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分析了2017年至2022年期间该工厂的烟尘排放情况,监测到二氧化碳水平的变化与每小时发电量的波动一致。研究团队还监测到因临时和永久的设备关停减少的工厂总排放量情况。科学家们表示,这些发现表明,天基观测可以用来追踪局地范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变化。

2022年《臭氧层消耗科学评估报告》

执行摘要显示

臭氧层有望在40年内恢复

图为2022年《臭氧层消耗科学评估报告》执行摘要 图片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网

1月9日,联合国支持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科学评估小组在美国气象学会第103届年会上发表2022年《臭氧层消耗科学评估报告》执行摘要。报告显示,如果目前的政策保持不变,预计到2040年,全球大部分地区的臭氧层将恢复到1980年臭氧空洞出现之前的水平。此外,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的化学品已经使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显现,臭氧层有望在40年内恢复。最新评估是基于一个大型国际专家小组开展的广泛研究和数据编制,其中许多专家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盟(EU)。

《自然-通讯》:

研究利用人工智能解开

厄尔尼诺对干旱和洪水影响之谜

2008年全球海表面温度年际异常 (单位:℃)。图片来源:《自然》杂志官网

1月20日,美国东北大学体验式人工智能研究所专家甘古利和三位合著者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他们的研究表明,利用机器学习处理现有数据,能够得到关于厄尔尼诺对世界上主要河流系统(恒河、刚果河和亚马逊河)以及区域天气模式的影响方面的讯息。甘古利表示,气候科学家根据观测和模式收集了大量与天气模式、全球海洋温度、洪水水位、干旱和其他气候现象有关的数据。到目前为止,这些数据资源还未被充分利用,而且这些数据有时被存储在单独的气候科学存储库中。但是机器或深度学习的新发展使得运用具有高计算能力的服务器处理巨大存储数据来开发预测算法成为可能。后续信息将能够帮助利益攸关方更好地应对洪水、干旱和其他影响生命、家园、工业、交通运输和粮食生产的气候事件。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1726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4日
下一篇 2024年3月4日

相关推荐

  • 2023年高考理科录取分数线

    今天,多地陆续公布2023高考分数线,截至目前,内蒙古、上海、云南、宁夏、吉林、江西已公布。 内蒙古:文科:本科一批468,本科二批379;理科:本科一批434,本科二批333。 上海: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405,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504 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304,体育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284 云南:文史类:本科一批530,本科二批465;…

    2024年3月16日
  • 世界各国每年高考人数

    极目新闻记者 黄佳琦 6月7日,全国各地开始了举国瞩目的高考。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是中国学生进入大学必不可少的试炼,也被视为是改变命运的最关键的一场考试。 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中国高考对于孩子和父母而言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实际上,世界各国都有类似于中国高考的选拔制度。不过,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社会条件和教育传统不同,他们的人才选拔…

    2024年1月27日
  • 美国高考次数多的优势

    6月7日,全国各地开始了举国瞩目的高考。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是中国学生进入大学必不可少的试炼,也被视为是改变命运的最关键的一场考试。 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中国高考对于孩子和父母而言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实际上,世界各国都有类似于中国高考的选拔制度。不过,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社会条件和教育传统不同,他们的人才选拔方式也不尽相同。 中国…

    2024年2月2日
  • 留学不参加高考了

    在中国,高考是一锤子买卖,很多人的心态都是不求超常发挥,只要别失常就万事大吉。虽然高考失利谁都不想遇上,但也不敢保证不出半分差池。 此外,每年报考高考的人数只增不减,去年报考人数更是达到了1291万人,比前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可谓是一年更比一年卷! 留学能帮你规避高考竞争压力,相较于一锤定音的高考,申请留学是稳妥许多的选择——留学申请的机会不止一次…

    2024年2月15日
  • 高考完可以出国留学吗

    2023年高考已经正式在上周落下帷幕。 已经有统计数据出炉,2023年全国报名高考的总人突破1291万人。 对比2021年和2022年报名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 高考结束后,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选择做升学+留学的两手准备。那么,高考后出国留学有什么要求? 1、一定的经济条件 114留学网老师介绍到,经济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现有及未来几年的经济收入是否…

    2024年3月7日
  • 美国高考中文试卷长这样

    美国高中的中文试卷让中国网友畏缩,但学习中文的经历却让人忍俊不禁。英语之所以可能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正是因为英国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对于国人来说,儒家时代没有人有过看到英语考试就头疼的经历!然而如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世界话语权的增长,汉语逐渐成为世界主要交流语言之一,中国的学习热潮已经掀起。在整个世界。即使在美国,很多高中每学期末都有…

    2024年3月5日
  • 高考学生出国留学

    在中国,高考是一锤子买卖,很多人的心态都是不求超常发挥,只要别失常就万事大吉。虽然高考失利谁都不想遇上,但也不敢保证不出半分差池。 此外,每年报考高考的人数只增不减,去年报考人数更是达到了1291万人,比前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可谓是一年更比一年卷! 留学能帮你规避高考竞争压力,相较于一锤定音的高考,申请留学是稳妥许多的选择——留学申请的机会不止一次…

    2024年2月15日
  • 高考如何考到700分

    学霸是如何炼成的?他们有哪些学习“秘笈”?9月5日,高分学子分享会在俊发俊云峰营销中心举行,云大附中星耀学校毕业生李浩楠现场分享了他的学习方法。 今年高考,云大附中星耀学校成绩令人瞩目,李浩楠就是其中一名高分考生,他以理科704分的优异成绩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大学录取。分享会现场十分火爆,吸引了来自云大附中星耀学校、云大附属会展学校、云南师大实验中学、云南…

    2024年2月6日
  • 高考180分考上硕士

    高考成绩仅180多分,意味着什么?恐怕大多数老师和家长,都会对考出这一成绩的孩子摇摇头。但在现实中,却有一些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告诉世人:起点低不等于没前途,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有进步。 这一故事的主人公是南京小伙陈同学。最近,他在社交平台分享了《我的30岁:专科、保安、双一流硕士、苏南教师编》一文,讲述了自己成长的故事,引发社会关注。 有网友表示…

    2024年3月7日
  • 高考后如何选择出国留学

    大部分地区的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于6月7日至10日间统一进行。高考后,出国留学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如果高考成绩不满意怎么办?很多同学选择再重新冲刺一年,期望取得更好的成绩。但其实并非只有这一个选择,如果你的高中成绩还算优秀,而且有突出的长项,不妨尝试高考后去留学。近年来,许多海外高校开始接受中国学生的中学成绩。学生甚至可以使用在校时的英…

    2024年3月17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