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氪体」体育圈人www.ecosports.cn
本硕六年,他如愿成为一名石油工程专业顶尖学府的高材生。然而就在人生即将起航之时,他却毅然放下一切成果,从零开始转而追寻内心真正热爱的体育事业。对于这一切,他是怎么想的呢?回头来看,他又是否曾为此感到后悔?
本期《体育留学人》,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刘洋不凡的体育人生路。
文/ 李 禄源 编辑/ 玛丽
他的身上有很多标签——学霸、美国塔尔萨大学石油工程专业高材生、双学士学位拥有者、双硕士学位拥有者、腾讯NBA驻前方记者……
然而当一切尘埃落定,他毅然放下所有与热爱无关的东西,回国成为一名普通的体育行业从业者。
他叫刘洋。没错,这是个在中国重复率极高的名字,但他时刻在内心提醒自己不可随波逐流,要让人生活出价值。他,就是我们本期体育留学人故事的主人公。
放弃校队,成为「全职」学霸
刘洋出生于河北的一个三口之家,父母都是石油行业从业者,从小便对他爱护有加。遗传家长的基因,初中时他的身高就长到了180厘米。
可能在我们国家,大多数打小身高突出的孩子普遍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周围的人都会劝你去打篮球,刘洋也不例外。父母每到周末闲暇时间都会带他出去运动,而他所在学校的老师更是问都没问就直接把他招进了校队,刘洋与体育的缘分就这么开始了。
回忆那段时光,刘洋坦言「其实我小时候属于比较听话的那类孩子,没有过多的独立思考,他们想让我多尝试几项运动,因此除了校篮球队,我还会跟着田径队练习短跑和跳远等等,但篮球毫无疑问是我最喜爱的运动。」
没过多久,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刘洋跟随家人一起搬至北京生活。
换了一个学习环境,他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反而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列。加之性格比较内向,在一群体育特长生中间稍显格格不入,与父母沟通过后,刘洋决定退出校队,把篮球作为人生中的长期爱好,转而成为一名「全职」学霸。
在他的家人看来,当初的这一「转型」是相对成功的。
自身学习成绩本就不错,加上父母细心地指导,高考过后,刘洋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录取,毕业后进入父母的领域与他们从事相同的职业,成为了他当时的梦想。
「中国人普遍家庭观念较重,传承也是我们家经常会提起的一个话题。如果我在踏入社会之后能够进入家人熟悉的领域工作,这在我们当时看来都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了」,刘洋如是说道。
面临毕业,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
大二学期,在一次家庭闲聊中,刘洋的父母向他提起学校与美国塔尔萨大学开展的「2+2留学工程」,并鼓励他一定要去尝试一下。
「塔尔萨大学虽然综合排名并不高,但在石油领域却排到了全美前三的位置。我父母非常看重这一点,他们认为去那里留学不论对我专业知识的提升、还是眼界上的开拓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其实对于这个提议,刘洋最初是抗拒的。他无法想象独自一人去到陌生国度、远离家人和朋友,会是一种怎样的处境。然而,依旧是那个愿意听从父母安排的好孩子,回到学校,刘洋找到负责老师递交了申请表,并在半年后踏上了前往美国的征程。
初到美国的刘洋,果然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完全陌生的环境,不再有父母在身边细心照顾,一切问题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没有熟悉的朋友,如何快速融入集体,对于内向的他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然而给他带来冲击最大的,便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在中国,老师们普遍非常负责任,他们把自己精通的知识全部灌输给你,而你只需要认真听讲并默默记住就可以了;但是在美国,老师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在教授新事物时,他们通常先是提出一个引子,接下来就是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的环节。每个学生都会逐一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回头来看,当完全适应新的环境之后,西方教育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不仅让刘洋学会了怎样独立思考、锻炼了他在公众场合的表达能力,还使他变得开朗起来,这也让他和家人感到非常开心。
眼看就要毕业进入与父母相同的行业工作,却遇上了意料之外的国际「石油危机」。那段时间,油价大幅下跌,各大石油公司纷纷裁员以维持生计,对于一名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似乎已经不太现实。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刘洋决定继续攻读本校石油工程专业研究生。
因为平时学习成绩优异,且本科期间就已经为想要申请的导师工作过,刘洋在递交申请之后几乎被塔尔萨大学研究生院「秒录」,还为他提供了全额奖学金。研究生生活并不像本科般轻松,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戴着一顶安全帽,「泡」在实验基地做科研。
刘洋表示「石油工程到了研究生阶段,实践类的科研项目非常多,而我所在的钻井项目组,几乎每天都在模拟油田工作间里活动,真的非常苦,但是没办法,这个专业就是这样。」
在同一专业摸爬滚打6年时光,冗长的学习过程和每天面对复杂的计算公式使他感受到深深地疲惫,不知从何时起,刘洋开始反复思考「我真正喜欢的到底是什么,我以后到底要过怎样的生活?」
成为NBA前方记者,坚定体育信念
在研究生即将毕业那年,BIG3联盟来到塔尔萨大学举办了系列比赛,一直对篮球运动保持关注的刘洋有机会参与到其中几场比赛的解说工作当中,而这段经历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心中最爱的——还是体育。
2016年底刘洋研究生毕业,国际石油局势依然没有恢复往日的光辉,只是当他再度面临找工作这一问题时,不再局限于所学领域,他也开始尝试在体育行业中谋求一席之地。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洋发现腾讯体育正在招聘NBA驻各个城市的前方记者,其中就有令他非常向往的迈阿密,他决定为此放手一搏。「我从中学时期就特别喜欢韦德,所以当我看到那个消息之后,立马递交了申请,并直接搬到了迈阿密,甚至都没有想过后路。」
因为本科期间曾长期担任体育部部长、并在学生会从事过校广播站体育内容播报工作,加上在BIG3实习解说的经历,他如愿获得了这份工作,成为一名迈阿密热火队的随队记者。那一刻,梦想仿佛真的照进了现实;那一刻,也坚定了他今后从事体育行业的信念。
既然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就要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体育领域知识。为了方便在工作和学习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刘洋决定直接去到位于迈阿密当地的圣托马斯大学,找到招生负责人递交了体育管理硕士的申请,并最终获得录取。
两年时间内,刘洋不断在「热火随队记者」和「体育管理专业学生」两个身份间来回切换,他把从学校获取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同时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
作为一名随队记者,刘洋每场比赛前后都会在更衣室对球员进行采访,并独立撰写了超过100篇新闻稿件。此外,他还配合后方编辑对韦德、德拉季奇等10余位球星开展深度专访。在两年时间里,刘洋与球队的管理层、球员和工作人员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一次对韦德的专访中,更是得到了后者赠送的一件签名球衣。对此,刘洋直言「那简直太酷了」!
入学半年之后,他还被导师推介去Complete Ticket Solutions票务公司(CTS)参加实习工作,使他真切感受到了体育行业公司的魅力以及社交的重要性。
「CTS的老板和我的导师是当年的同班同学,而那也是我第一次真正进入一家体育公司工作。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发现同事都是体育爱好者,平时交流也是围绕着各个体育项目,真正做到了把全部热爱投入工作之中。」
此外,刘洋坦言学习体育管理与其他理工科专业最大的不同就是社交尤为重要。每天都会认识不同的人、接触不同的事物,虽然会有一些不太适应,但当真正通过社交有所收获时,便会感受到它的意义。「无论国内外体育行业的工作,内部推荐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所以社交和人脉都意义重大。」
也正是在那期间,刘洋结识了WEsport体育国际教育的联合创始人姚琼先生。因为后者也曾担任过热火队的随队记者,这份共同的经历使他们交流起来无比畅快。
在一次闲聊中,姚琼无意间和他提起了自己目前所从事的体育留学工作,没想到引起了刘洋极大的兴趣。
「我认为他们是在用心把一件事情做好,而我自己在美国留学和生活了7年,也有着成功的跨专业进入体育行业的经历。回国从事体育留学咨询工作,引导更多想要出国和想要跨入体育行业的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能够使我自身的价值最大化。」
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伴随着韦德「最后一舞」,刘洋也结束了自己在美国的生活,回到中国成为了一名体育留学咨询老师。正如他所说,「树,总有人要种,为什么不是我呢?」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问到刘洋,付出那么多努力积累下来的成就和荣誉全部抛弃,不可惜吗?他给出的答案也异常坚定。
「我把那当作人生一段积累,虽然看起来我现在脱离了它们,但那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总有一天它们还是会显现出自己的价值。何况留学生活还开拓了我的眼界、塑造了我的性格。现在我想要为我热爱的事业而奋斗,为祖国的体育产业输送更多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停顿了几秒,刘洋又补充道「喜欢就要去做,不是吗?何况我一定会成功的。」说罢,他露出了一个自信的笑容。
「ECO氪体」体育圈人www.ecosports.cn原创稿件,欢迎转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寻求转载请添加圈妹微信(ID:quanmei20)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17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