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于名门望族,却牺牲得衣衫褴褛,他酷爱墨镜雪茄,却更爱革命游击。他是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也是面庞英俊的机车青年。鲜血在玻利维亚绽放,信仰却摇滚了整个世界。如果我问你,他叫什么?请让他的名字,出现在每一个无产青年的眼前——切·格瓦拉!
谁是这个星球上最硬核的战士?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还是训练有素的雇佣兵?我认为是无产阶级革命斗士?
1956年12月,格瓦拉和卡斯特罗兄弟带领82名游击队员登陆古巴,开始了推翻亲美独裁者巴蒂斯塔的革命之路。
这到底有多硬核?想象一下,假设你带两个班的同学,就要去硬刚一个700万人的国家,而且背后有美国为他提供军事资助,更夸张的是,不到三年时间里,你还真推翻了这个政权,够硬核吧?这样硬核的战士要从他硬核的家庭说起。
大殖民时代,有一位新大陆最富裕的人,建立起了林奇家族,其家族成员还曾担任新西班牙总督,他们的后人名叫埃内斯托·格瓦拉·林奇,正是格瓦拉的父亲。
与此同时,另一大家族——德拉塞尔纳家族也是富可敌国的存在。有多富裕,其家族成员,甚至有人建造了一座城市。
德拉塞尔纳家族中,也有人曾担任过西班牙驻秘鲁总督,这位总督大人的后代即是格瓦拉的母亲塞莉亚·德拉塞尔纳。
1928年,伟大的精神领袖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就降生于这样硬核的阿根廷家庭中。
格瓦拉从小身患哮喘,但却也是一名运动健将,他擅长田径、游泳、自行车、足球、橄榄球。同时他也是一名学霸,热爱诗歌、哲学,并擅长包括政治学和社会学在内的各种科目。
1948年,20岁的学霸格瓦拉考上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医学专业,这所大学是阿根廷最大的综合学校,2020年世界百强大学第74位,相当于我国的上海交大和中科大之间的存在。
也就是大学期间,拥有着高贵血统的大少爷,摇身一变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追随者。
大学时,格瓦拉也如我们一样热爱诗和远方,他驾驶着自己的大力神号摩托车,环游了拉丁美洲。在途中,他看到了壮美的自然风光,也看到了这片大陆沦为了美国的“敛财基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与丰富的自然资源被美帝资本无情掠夺,而腐败的独裁政府,更是加速了当地两极分化与贫富差距。
也就是在此时,国际主义的思想在年轻的格瓦拉心头渐渐滋生,他开始抛弃从前学医的理想,走上了一条更为艰难也更伟大的道路。
他在日记中写道,“写下这些日记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时就已经死去,我已不再是我。”
1953年,20岁的格瓦拉带着一腔热血离开了家族,加入了危地马拉的革命动乱中。也就是此时,他有了最著名的称呼切·格瓦拉。“切”是阿根廷特有的西班牙语法,有朋友、哥们的意思。
在危地马拉,美军的轰炸导致了革命的失败,不过战火的洗礼,也把格瓦拉培养成了一名合格的战士。
在逃往墨西哥期间,格瓦拉认识了志同道合的卡斯特罗,也就是后来的古巴领导人,更是他一生的挚友与最坚定的同志。
1956年,格瓦拉与卡斯特罗兄弟带领着82人登陆古巴,由于消息走漏,他们刚登岸就遭遇伏击,仅12人幸存。在这次战斗中,格瓦拉作为军队的医生,当面前放着药箱和子弹箱时,他扛起了子弹箱。从这一刻起,一名真正勇敢的无产阶级革命斗士诞生了。
两次失败并没有击溃格瓦拉的意志,仅剩12人的小队在雨林中开始了游击战术。格瓦拉凭借超人的勇气、毅力和出色的战斗技巧,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
1959年,格瓦拉和卡斯特罗领导了古巴武装起义,推翻了独裁者巴蒂斯塔的暴政。格瓦拉被任命为古巴银行行长、工业部部长,这位年仅31岁的青年,成为了共和国最具有权力的几人之一。胜利并没有冲昏格瓦拉,他投身土改,整治官僚,生活节俭,拒绝加薪。
在这个最硬核的年代,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声称为了古巴的安全,将核导弹部署在古巴加勒比海地区,其实只是为了为苏联扳回一局。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仅持续13天,却是人类历史上距离灭亡最近的13天。美苏两国领导人终日徘徊在核按钮旁,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共同意识到,按下核按钮必将导致热核战争,最终冷静下来选择了妥协和退让。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结果。作为一名无畏的理想主义革命家,格瓦拉对此勃然大怒,如果核按钮在自己手上,蘑菇云将会在纽约上空升起。
卡斯特罗认为此时最重要的任务是建设古巴。两人发生了意见分歧,格瓦拉辞去了自己的职位,远渡重洋,开始了解放刚果人民的革命。
1965年,在非洲刚果,格瓦拉向当地的辛巴人灌输古巴共产主义革命思想及游击战术,想将他们训练成一批骁勇善战的游击队。他在《刚果日记》里写道,当地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愚笨、漫无纪律、内部纷争不休。
历时七个月,格瓦拉和他的古巴战士对当地人失望透顶,沮丧的离开了刚果。直到格瓦拉离开刚果的32年后,这里才获得了解放。
1966年到1967年间,格瓦拉带领着50名游击队员活跃在玻利维亚。当行踪暴露后,美国中情局介入玻利维亚内战,并逮捕了格瓦拉。
1967年10月9日下午,面对将要行刑的刽子手,格瓦拉毫不畏惧,他大喊道,“开枪吧胆小鬼,你要打死的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格瓦拉死后,卡斯特罗在古巴发表了演讲。
“我们需要一个典范,一个不只属于现代的典范,一个会万古流芳的典范。当我们要表达,希望我们的孩子称为怎样的人时,我们能够以革命家的精神,热烈的说出,就是要他们称为像‘切’一样的人。”
卡斯特罗这些话是发自内心的,他和切·格瓦拉在革命中有着坚不可摧的友谊,有着共同的目标,一生同志,多少故事。
直到1997年7月2日,古巴才派人找到,被秘密埋葬的玻利维亚,已被美国当局切去双手的格瓦拉遗体。卡斯特罗兄弟亲自来机场迎接昔日并肩作战的老同志,以盛大的国葬待遇,将切·格瓦拉安葬在了他生前战斗过的圣克拉拉市。
上世纪60年代格瓦拉牺牲后,西方媒体把它描绘成了如恐怖分子一般的红色魔头,甚至有报道宣称,你们的英雄切·格瓦拉在被俘虏时曾狼狈求饶。
说实话,我有不同的看法,西方媒体歪曲事实的道行,已经修炼的炉火纯青了。一个带着82人就敢单挑古巴的血性青年,你跟我讲他是贪生怕死之辈,你信吗?
格瓦拉的事迹传播到西方后,这个面容英俊、头发凌乱却眼神坚毅的红色青年,直接引发了爆炸性的全民崇拜。曾经有一位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说过一段精辟的话,足以证明格瓦拉的影响力:“当今世界似乎只活着五个人,切·格瓦拉与甲壳虫乐队。”
为什么资本主义的青年,会潮水一样的爱上这个站在他们对立面的红色青年呢?这就要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欧美国家开始为妇女和有色人种争取权利,与此同时也迎来了“反越战”浪潮和“解放”浪潮。
年轻人开始奉行一套与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反叛、摇滚成了这个时代的标签。在这些年轻人眼里,切·格瓦拉是“红色罗宾汉”,个性自由,充满叛逆,常常以微薄的力量对抗强权,充满了浪漫的英雄主义气质。
除此之外,他的大量生活轶事也被报道了出来,他与传言中的“红色魔头”截然不同,人们相信这个年纪轻轻,战功赫赫,古巴最具权力的精神领袖。
他不像任何一个政权领导人,反而像极了我们每个年轻人。他热爱摇滚,喜欢甲壳虫乐队,他戴贝雷帽,眼神桀不驯。但是一个搅翻了整个世界的伟大战士,却是个戴墨镜、叼雪茄、骑机车的长发青年。如果非要给自己热爱的摇滚,寻找一个载体,谁也不能拒绝这张照片中的男人。
上世纪90年代初,唐朝乐队及魔岩三杰,在中国大陆达到流行高潮,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摇滚乐已经发展到至少有上千支乐队的庞大规模,但因为种种原因,这种反传统、反主流、反文化霸权的音乐只能在地下流行。
切·格瓦拉的事迹寄托了太多80、90摇滚迷的不甘心。即使到了今天,在音乐节的现场,你就有很大概率会看到一个戴着五角星帽子的中年,脱去T恤,露出切·格瓦拉的纹身,他大喊摇滚不死,摇滚是他的信仰,就像切·格瓦拉大喊革命不死,革命是他的信仰。
格瓦拉活在南锣鼓巷的水杯上,也活在乌镇大理的T恤上,他已经成了忠于理想,为理想奋斗不息的精神代表。
切·格瓦拉去解放古巴时也不过82人。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这种力量或许卑微,或许根本就是螳臂挡车,但勇敢却是每个斗士不可或缺的品格。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1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