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书法史研究来说,除了研究方法的正确、得法之外,研究对象的选择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书法史研究中最主要的对象或依据,就是历代书家留下的书迹。在照像印刷技术问世以前,书法的复制传播最常用的手段是镌刻。说到镌刻,以前研究者主要关注于碑版和法帖,如今,祁小春教授的《古籍版刻书迹例说》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领域——古籍版刻中的书法。从宋代开始,雕版印刷术普遍应用,雕刻书籍所使用的字形体势,始终与书法艺术有密切的联系。今天大家都习惯于把雕刻书版所用的字体称为“宋体字”,其实“宋体字”的最初源头正是来自于唐代楷书名家欧阳询、颜真卿等人书法风格。另外,随着雕版印刷业的繁荣,镌刻技法及所用字体不断丰富,将书写者的手迹直接刻版印刷的做法也很快被普遍采用。这种现象不仅进一步扩展了书法艺术的传播手段,同时也使得许多没有或极少有真迹流传于世的书家、文人的书法面貌,借助雕版书籍而保存下来。然而由于中国古籍的研究是一项专门的学问,需要专业的知识、经验及学术素养,所以大多数书法史研究者对这一领域鲜有涉及。祁小春先生大学毕业后曾从事古籍整理研究的工作,在版本目录学上有扎实的基础,因工作需要,曾遍访各大图书馆的古籍收藏,见识丰富。同时他还师从名家学习书法篆刻并从事书法史的研究,对搜集历代名家的书迹资料十分留心。正是由于如此的学术基础和背景,使他能够将书法史研究与古籍版本研究结合起来,利用中国历代古籍中保存下来的书迹资料,为自己的书法史研究找到一个独特的切入点。二十年前,正在日本留学、工作的小春先生曾出版了日文著作《中国古籍の板刻书法》,以图版为主,收录了大量宋、元、明、清版刻书法资料。而在该书篇幅不多的研究文字中,则讨论了版刻书法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与版本目录学及书法史学的关系,并对历代版刻书法作了概括论述,可以说已经初步确立了作者版刻书法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如今的中文版《古籍版刻书迹例说》,图版资料大大充实、丰富,研究文字则更为完整、全面,特别是增加了大量对具体书籍版本、所刻书迹及作者的考证与解说,与前书相比,学术含量显著增加,是一部更为成熟和系统的研究成果。在我看来,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作者对于版刻书法研究的对象、意义与方法作了系统、概括的阐释。前面说过,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专门的知识,素养及经验,小春先生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不仅受过古籍版本方面的学术训练,还曾对国内各大图书馆收藏的善本古籍做过系统调查,同时更是国内专门研究版刻书法的拓荒者。正因为拥有这些优势,本书所提出的版刻书法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等基本原则便显得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高屋建瓴,视野开阔;其次,本书收录的大量宋、元、明、清版刻书迹资料,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角度,开拓了视野,启发了新的研究方法。古籍中的版刻书迹如果单独来看,虽然有拾遗补阙的价值,但通常是个体的、零星的,而一旦将这些资料集中起来作全面考察,便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座书法“宝库” 。除了其中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书家、文人书迹,往往能令人有意外收获之外,版刻书迹还与书法史上的碑刻、摹拓、刻帖等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研究,可以大大补充有关书法史特别是书法复制传播方式的认知;再次,对版刻书法的研究,还将书法史研究与古籍版本研究联系起来。书法史与古籍版本这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由于书法艺术的连接,各自都得到了拓展、补充和丰富。从而使后人对于传统文化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艺术能够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小春先生在本书的自序中说道,本着的体例偏重于介绍,许多具体问题都有待于今后的个案研究。可见他还将对版刻书法做持续、深入的研究,这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期待。我相信,这部著作面试后,一定会引起书法史研究者的关注,也会有同道者加入版刻书迹研究中来。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本书的引领、倡导意义将会越来越凸显出来。(刘恒)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19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