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埃默里大学,一所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以其优秀的教育质量和学术研究享誉全球。然而,近日发生的一起悲剧,让这所名校笼罩在了一层阴影之中。一名年仅19岁的中国留学生,在宿舍中突然自杀身亡,消息传到国内,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第二章:背后的故事
这名留学生名叫张一得,他的父亲张岳,是一位在广州育儿圈颇有名气的博主。
张岳在张一得一岁多时与妻子离婚,从此,他一个人承担起了抚养儿子的重任。张岳的教育理念独特,他认为,爱孩子,就要放弃自己的自尊。其中透露出的父爱浓重到无以言表,他的教育方式,或许就是张一得选择自毁的起因。
第三章:幸福的童年
2001年张一得出生于广州一个高知家庭,他的父亲张岳是一家民营企业的高管,母亲则是一名律师。两个人都属于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然而,张一得的童年并不幸福,他的父母在他一岁多时便离婚了。张岳为了争夺儿子的抚养权,甚至与妻子对簿公堂。最终,张一得被判给了父亲。
但是个人的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张一得出生没多久,张岳父夫妇关系便开始恶化,儿子一岁多的时候,这对夫妻感情彻底走到了尽头,他们毫不犹豫的选了离婚
第四章:父爱如山
离婚后的张岳,既要工作又要一心照顾孩子,无法兼顾。然而,他拒绝了找保姆或再婚的建议,因为他认为,没有人能像他一样用心对待儿子。最终,他选择了辞职,卖掉市中心的房子,带着儿子搬到乡下开农场。
之后他又当爹又当妈,张岳成为了儿子生活的中心,他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名字,自称“一得他爹”。
张一得曾经说过,能被法院判给父亲是幸运的,他虽然在乡下长大,但他的生活幸福指数比大多数城市里的孩子还要高,因为张岳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完美父亲”,无论是生活还是精神上都对儿子无微不至。
张岳给儿子做的饭能够十年不重样,旅行途中的风景、特殊的日子,或者一个玩具,都能成为他展示厨艺的素材;小桥流水的美景、世界杯的球场、野象漫步的丛林,各种新鲜有趣的餐点制作无一不精细有趣丰富。
父子俩的乡下生活是张一得一生中最快乐的回忆,张岳从来不拒绝孩子的要求,他乐于接纳儿子的每一个兴趣点,比如张一得喜欢踢足球,都会满足他,他就自己动手在农场里修了一处足球场。
为了记录儿子的成长历程,张岳先后用废了5个相机,拍摄了20多万张生活照。
专门打造一个很小一间博物馆,里面装满一得的物品,比如一个玩具、一副画等等,非常有纪念感。
而尊重孩子的兴趣同时,张岳对儿子的自力发育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同时费劲很大心思和大量心血。
张岳发现儿子的与众不同的生活之后,很早便开始对其进行教育,张一得3岁时候就开始接触英语,最初张岳教儿子用英语对话,利用生活所见的事物提高儿子的词汇量。
张一得4岁时候,已经能够英语与父亲对话了。
除此之外,张岳还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家里父子二人相依为命,他担心遇到意外情况,从张一得四岁起开始教他做家务,八岁的时候,张一得就可以独立做一桌子菜。
与此同时,在张一得的童年生活中,赚钱也是必备的技能,他常常会跟着父亲一起给附近的邻居修车,有时候上山捡破烂换钱。
不过对于他来说,赚钱不是为了满足购物欲,在父亲的教导之下,张一得从小就心怀大爱,看到可怜的人他都会主动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他还专门买了一个小药箱在学校里,用来服务有需要的小伙伴。
从张一得的童年生活可以看出,张岳是一个“完美爸爸”,而他也确实培养出了一个完美的儿子。
或许其成长过程有些“揠苗助长”的嫌疑,但天才早慧,也是情有可原,那些十三四岁的高考状元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呢?
张一得初中毕业之后,父亲担心他的心理状况便和前妻联系,将张一得送到了苏州的国际学校接受教育。
在苏州,张一得一如既往地耀眼,但是他心里的郁结从未散去。
张一得早就知道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为了转移注意力,他拼命学习,拿下了杜克大学数学竞赛三等奖,积极参与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屡次在辩论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除此之外他还参加自行车比赛、足球比赛,用身体上的疲惫缓解心理上的痛苦。
张一得喜欢骑摩托车,还考取了专业的资格证,而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开心起来,还专门买了一辆摩托车送给他。
但张一得骑摩托车不是为了享受风驰电掣的快感,反而跑去为救护车保驾护航。
但即便如此,他仍未与生命和解,张一得曾经对高中同学艾力说:“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希望能把我埋在广州的山上”,或许那这时起,张一得就已经有了轻生的念头。
他上高中、读大学都顺利地拿到了全额奖学金,SAT考试虽然考了四次,但其目的在于拿到最理想的成绩,而且在父亲从小到大的精心培养下,他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基本上都能够独立解决。
除此之外,他的生活中也没有什么值得背负的重担,父亲张岳一向无所不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母亲生活富足,另有家庭,也不需要他的操心,从这个角度看他似乎没有任何压力。
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中这样说:“必然者为重,而重者才有价值”,张一得的悲哀在于他的生命一片坦途,灿烂而又轻盈,让他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感受不到生命的价值。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优秀”二字或许就是张一得的巴别塔,没有人能理解他的郁结,没有书本能够解答他对生命的困惑,因为找不到继续生活下去的意义,所以最后他只能选择自杀。
2021年3月,疫情还在全世界蔓延,美国的高校在经过一年的网络教学之后终于重新开放,但这时,张一得没有从哲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其精神状况反而越发萎靡。
在回到校园之后,张一得曾经发过一个朋友圈,上书“生活还要继续”,这句话像回光返照一样,留下了他最后的挣扎,5号那天,他毅然赴死,再没有留恋这个世界。
远在大洋对岸的张岳得知消息之后,整个人都陷入了恍惚,在他心里儿子一直是聪明而勇敢的少年,他从未想过最终会是这样的结局。
在这之后他一夜苍老,一连数日水米不进,最后是他的好朋友主动上门陪伴照顾他。
父子相依为命十多年,张岳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浇筑在了张一得的身上,他对儿子的感情之深已经到了融入骨血的地步,因而他一直无法面对儿子的死亡,只能拜托前妻去为儿子办理丧事。
张岳最终没有接回儿子的骨灰,反而将张一得永远留在了美国,可以猜测,张岳这样的做法或许是在逃避儿子去世的事实。
而他在写给埃默里大学师生的信中这样写:“他很聪明,他知道自己这一次的选择,与以往一样,我会尊重他。”
在张一得死后,许多人将天才的陨落归咎于张岳严格教育方式,但是这显然是欲加之罪,张一得自己曾经在面试中亲口说过,如果有来生,他希望还能够做父亲的儿子,可见父子感情之深。
而且如果真正了解张一得的成长历程就会发现,这位伟大的父亲从来都是抱着尊重的态度面对儿子,他从未苛求过儿子一定要优秀,就像他自己说过的那样“我尊重他胜过我自己。”
第五章:天才的陨落
张一得的童年虽然失去了母亲的陪伴,但他却认为,能被法院判给父亲是幸运的。在乡下长大的他,生活幸福指数比大多数城市里的孩子还要高。张岳对儿子的教育倾注了心血,他不仅关注儿子的学业,更注重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然而,这种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或许就是张一得选择自杀的原因。
第六章:网友的热议
这起悲剧在网上引起了热议,许多网友对张岳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过度的爱和期待,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然而,也有网友表示理解,认为张岳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的教育方式虽然独特,但初衷是为了孩子好。
第七章:生命的反思
这起悲剧让我们反思,教育的真谛究竟是什么?是追求学术的卓越,还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或许,我们应该从张一得的悲剧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方式,找到平衡爱与自由的方式,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总结:这起悲剧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孩子心灵的滋养。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健康、快乐、有责任感的人。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2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