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一个句读什么

作者:李君娜 沃佳

“未来的音乐演艺形态,究竟会是什么样子?我好像有点看到了,又好像有点‘盲人摸象’。”前不久,观众李悦宜在上海音乐厅看完“漫歌行——跨时空AI音乐叙事”时,告诉同行的伙伴。

“漫歌行——跨时空AI音乐叙事”是上海音乐厅首届“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的一个演出剧目。这场历时2个月的融创节,顾名思义,是科技界与音乐界的跨领域融合,呈现了原创作品、工作坊、展览等,探索了未来音乐演艺的新形态。

针对这次融创节引进的作品,有观众评论,“这是人们期待的21世纪音乐演出应该有的样子。就算是古典音乐,或者传统音乐,都有了全新的张力,是鲜活的,不再属于过去,而是代表当下。”

在获得叫好声的同时,这些不同传统音乐演出形态的剧目也引发新的思考:让科技手段融入音乐演出,是否意味着对传统音乐的冲击?音乐如何在数字化生产中被“量化”?当下,我们又需要怎样的音乐?

音乐能否被“量化”?

音乐是人对声音信号的精准控制。传统的音乐创作中,作曲家负责控制声音;而数字音乐的诞生,意味着人工智能夺走了主动权,以精密复杂的计算代替了直觉性的人工作曲。

音乐究竟是作曲家的感性产物,还是物理和数学的最佳计量结果?作曲家、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于阳认为,“人类对于声学原理的探索,从古至今没有停止过。自从人们发现一些材料可以用于发声和制造乐器,便开始研究如何统一乐器制造的标准。”尤其在中国古代,音乐往往需要多人配合,在神圣的仪式上一同演奏。因此,多种乐器之间必须保证音律统一,以便达到听觉上的和谐。“这涉及一套精密的计算方法。”

“计算音乐”并非AI技术下的全新产物。于阳说,“几百年前,莫扎特已经在用计算的方式写音乐了。”莫扎特一生都保持着对音乐、计算和代数的激情。18世纪的数学主张“绝对和谐”。莫扎特通过精密的计算,严格控制起音、句尾音以及乐句之间的呼应,用和声语言营造了音乐上的和谐,契合于当时古典主义的音乐审美。

随着计算机技术兴起,“计算音乐”的尝试进一步更新。于阳说,“1957年,伊利诺伊大学的两位教授用学校的超级计算机Illiac编写了《伊利亚克组曲》。它的算法中包含非常复杂的模型。”《伊利亚克组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首完全由计算机“作曲”的小提琴四重奏,可谓数字音乐和AI音乐的鼻祖。

无论古今中外,作曲家都曾试图通过数学计算,制造出各自时代下更入耳,或更符合自身观念的音乐作品。

AI能否代替人类作曲家?

AI出现,是否意味着艺术家会因此丢掉饭碗?

镜头拉回到今年3月的一个下午,上海音乐厅音乐立方座无虚席,现场观众一起见证一场特别的才艺比拼。当天,“音乐黑科技:AI大战人类作曲家,谁才是真正的音乐之神?”音乐人工智能创意互动工作坊举行。青年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朱序芝和音频算法工程师高月洁,时不时进行“高手”对决,交错的钢琴旋律不时响起。

不同的是,朱序芝的面前是一架钢琴,他即兴作曲,旋律在钢琴上即时倾泻而出。看上去更气定神闲的高月洁的面前,是一台电脑。她操作系统AI作曲,和演奏家朱序芝进行了一场“AI vs人类作曲家”的作曲PK大战。

现场观众即兴提供的图片、文字、音符等内容被“投喂”给AI进行现场作曲创作。AI作曲快速生成相关旋律,这给现场观众带来不小震撼。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教授陈世哲回忆,“最早在2016年看到李世石被AlphaGo打败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提高危机感了。这两年来,我们系的大一学生会上一门课,这门课上完,所有学生都很恨我。因为他们经过艰苦的艺考,考到上音,第一堂课我就告诉他们,他们可以换专业了。”

陈世哲并非吓唬学生,而是真正感受到了音乐行业近年来遭受的冲击。早在2000年左右,陈世哲便开始尝试AI作曲。那时的AI需要先由人工教学,再在此基础上创作音乐。严格来说,放出来的作品还需要经过人的二次加工。“当时AI只能生成到乐谱层面,音乐厅演奏层面的东西是生成不了的,包括音箱混音、声音处理。所以那时候危机感没那么强,那时候AI挺水的。”

仅仅20年后,AI音乐制作软件SUNO就能生成细节丰富的音频。陈世哲观察到,不少音乐制作公司开始缩招,然而,高校的反应速度却落后于产业和企业。如今,AI音乐甚至可能影响从业者审视音乐的标准。陈世哲说:“今年开教研会提出一个议题,今年有学生如果交上来AI的作品怎么打分?最终的结果是,请大家自己声明自己用了什么AI工具,靠自觉。”

陈世哲认为,在音乐行业发生的剧变,也同样适用于表演专业。“舞台为什么存在?因为人类有梦想,实现不了就会做梦,会有舞台。”可是,如果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成熟,如果我们的舞台全部变成眼镜里的虚拟世界,我们为何还要选择舞台?陈世哲说,“我们下一代受众很可能不愿意在剧场里看到一个表演者在那里表演。比如我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什么我自己不能扮演罗密欧?”为了应对“虚拟现实”的未来,陈世哲组织学生把传统艺术形式搬入VR眼镜。“这是我们应对现在行业变化所做的小小努力。”

“打”不过AI怎么办?

上海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创作策划部主任胡晨韵也遇到同样的挑战,他以另一种方式回应了AI音乐的兴起。在结束不久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来自民族乐团的音乐家们携手演奏了一系列由AI创作的曲目。通过这样一场融合了传统和科技、民族与世界的盛会,胡晨韵呈现了以“量化”方式创作音乐的可能性。

胡晨韵回忆,“之前有朋友问我,你觉得AI淘汰音乐家需要多长时间?当时,我信心满满地跟他说,音乐家不太容易被AI淘汰,为什么?因为音乐最有魅力之处不是‘被量化’,而是‘不能被量化’。”

在当时的胡晨韵看来,无论是西方音乐还是中国音乐,都有一个类似于“气口”的停顿。在真实的演奏中,观众会停下自己的呼吸,跟着演奏家一起等待下一个音符出现,这是整齐划一的AI音乐无法做到的。然而,胡晨韵很快注意到,一些音乐生成软件陆续登场。

胡晨韵说,“很多人在恐惧谁是下一个被淘汰的职业?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想。有朋自远方来,我们什么都不说,先来一个面向‘未来’的拥抱。”产生这样的想法后,胡晨韵开始探索,中国的乐器音色可以与AI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不少演奏家向胡晨韵表达了担忧。“他们问,计算机了解中国音乐吗?搞出来不会稀奇古怪吧。事实证明,AI音乐的可听性还蛮强的。”胡晨韵接下来想要尝试,电子、摇滚等富有时代精神的曲风,是否可能融合到唢呐这件乐器里。

也许,《伊利亚克组曲》以来一系列“数字音乐”背后,并非“AI大战人工作曲家”的尖锐矛盾,而是“AI融入人工作曲”的有力尝试。既然AI随手可得,对所有人敞开,那么,与其畏惧工具,不如用好工具。陈世哲说,“AI来了,打不过怎么办?打不过就加入。我们可以利用技术,让所有人都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21世纪需要怎样的音乐?

AI音乐进入人们的视野,对音乐的“计算”让声音更“可控”,对“量化”音乐的分析也进入了更精细化的阶段。在被数字包裹的音乐中,是否还有人类情感的一席之地?

“漫歌行——跨时空AI音乐叙事”上,评弹名家高博文和AI“机械臂”歌手艾莉合作,带来一场奇妙碰撞的音乐之旅。其中,“机械臂”歌手艾莉现场“演绎”《苏醒》《回头皆幻景》《繁华如烟》《重逢如是》《涅槃》《重逢》等多首曲目。尽管这里的机械臂已经被“拟人化”,但依然不改机器演唱的本质。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机械臂实验室主任郑康奕提出忧虑,AI音乐会让人类世界陷入扁平化,会抹除音乐的细节。尽管AI音乐大大提升了音乐制作的效率,但“效率”未必是人类终极的追求。

郑康奕认为,“人类依旧有情感。我曾经在一个美术馆做过一个作品,两个机械臂在培养皿里打点滴,整个过程耗费8个小时。很多人有不同解读,有一个工程师说,它非常好地诠释了上班摸鱼的状态,点滴明明可以很快打完,为什么打8个小时?”由此,郑康奕发现,每个人都生活在自我认知的世界中,对事物有着各异的情绪反应。哪怕是数字音乐,在弹奏过程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面对新技术对古典音乐的挑战,音乐科技融创节的评审加布里埃尔·普罗科菲耶夫表示,“不管AI发展到什么程度,最感人的还是来自自然的声音。不管技术如何发展,有些声音依旧来自情感,它不能被复制,也不能被机械替代。”

在21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音乐?AI又如何拓展音乐的形式?旅法青年艺术家陈俊恺想到,“未来的交响乐,是不是可以有其他设备或技术加入其中?也许音乐不再受限于每一个乐器的音域,也许舞台的灯光更多样,也许舞台的空间不只是在陆地。我的老师跟我说,他的一位朋友曾把低频音箱放在游泳池里,让游泳者听见水中的振动频率。”在陈俊恺心目中,飞到火星上聆听音乐会的未来图景值得期待。

AI可能会让音乐启蒙更容易普及。不少家长都曾为孩子购置过乐器,但音乐教育往往难以为继。如果孩子没能坚持弹钢琴,直至走向音乐学府,钢琴是否沦为孩子幼年时期的玩具?

上海锣钹科技创始人兼CEO解路禄想要创造一些产品,让没有任何音乐经验的人,也能从指尖流淌出音乐来。“我们把唢呐通过数字化的形式传承下来。至少我孩子听到这个,就知道这不是双簧管,从而对民族乐器的声音有了认知。”解路禄希望把横在每个乐器学习者面前一米多高的台阶,变成一个小斜坡。“你学会演奏了以后,想要演奏得好,还是需要练习的,只是前期没有那么痛苦。”这些看似“反传统”的音乐启蒙,实则更有效地提升了使用者的音乐素养。

“效率形式都在变,但需求本身没有变。”纵观不到100年的计算机发展史,解路禄发现,其实中国古代的算盘和后来的图灵计算机诉求一致。音乐也是如此,人类最早在狩猎时喊口号、敲击木棒,后来将乐谱刻在竹简上,再后来刻在黑胶、磁带上,存在iPod里。“对音乐的需求没有变。我们只要跟随趋势,拥抱新技术,依然可以传承旧的东西。”(李君娜 沃佳)

来源: 解放日报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28267.html

(0)
上一篇 2024年6月19日
下一篇 2024年6月19日

相关推荐

  • 最新肺炎消息(最新肺炎消息数据)

    平安假期过后,我们即将迎来中秋和国庆双节长假。对于游客来说,这是出境旅游的高峰期。然而,在尽情游玩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登革热的传播。最近,登革热在东南亚地区迅速流行,全球范围内的病例也明显上升。据报道,中国台湾地区登革热确诊病例达到8358例,死亡11例。越南境内确诊病例也快速增长,仅9月4日至10日就有5180例。新加坡、孟加拉国等地也出现了登革热疫情。另…

    2023年11月16日
  • 威廉姆斯学院线上课程

    美国多所大学又更新今年秋季开学的最新安排了! 此前,哈佛大学、纽约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渡大学、东北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维克森林大学、凯斯西楚大学、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威廉姆斯学院等已经宣布秋季正常开学及相关安排的政策。 目前,大部分学校公布的计划依旧是采取线下教学、线上远程教学、线上与线下…

    2024年12月14日
  • 去日本留学一年要多少钱

    日本留学 有网友问:家里只能提供20W人民币,够去日本读完一年语言学校+4年本科吗? 这个问题答案是可以也不可以; 1、可以:如果作为启动资金的话基本是没问题了,结合来日本后打工的话后续的也基本能维持。 2、如果光靠着20W在日本生活5年,一年4W人民币,没有其他收入支持的话基本是不太可能,相信目前国内的消费也都是不太够的吧。 简单介绍下日本留学的过程和每个…

    2024年6月26日
  • 专业的留学机构联系方式

    24Fall一些院校已经开放了申请,很多同学抓住机会赶在了第一批递交申请,目前已经拿到了offer!小编一直建议大家要早准备、早申请。很多同学其实是抱有捡漏心理的,总认为英国高校末轮申请的截止日期较晚,第二年6-7月去就来得及。 但是英国院校的申请一直秉承“先到先得,录满为止”的原则,虽然不排除“捡漏”的可能性,但是对于背景一般或想申请热门学校/专业的同学来…

    2024年1月9日
  • 南阳理工学院学生坠楼为啥

    来源:@南阳理工学院 南阳理工学院10月18日发布关于我校一名学生坠楼事件的情况通报:9月28日,我校信息工程学院一学生从青年公寓(学生窗舍)坠楼。事发后,学校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救,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110报警电话,并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医院全力抢救,当日16时45分左右,医院确认该生已无生命体征。 经警方调查,确认该生系生前高空自主坠亡,排除刑…

    2024年11月7日
  • 四平职业大学怎么样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很多高职院校实现了“升本”目标,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院校虽然升格为本科院校了,但是都是属于“职本”类型的,这个区别于普通的本科院校,偏重于职业技能的教育,有点类似应用型本科院校,但是比其要更加明确,更加的突出技能方面的培训。 为了保持职业教育的特色,这类学校升格之后不能抛掉“职业”的字眼,所以校名就是“职业大学”和“职业技术大学”了,…

    2024年8月10日
  •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登录

    南都讯 记者程安 实习生凌梓莹 通讯员吕文繁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是学术文化交流服务和对外接待的窗口,是一所现代化大学在教学科研与外界交流互鉴、促进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发展、推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交流平台,在试运行两个月之后,1月12日,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华夏·弘博馆)正式开馆。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剪彩现场 当天上午,广州市从化区区委常委…

    2024年10月27日
  • 国际贸易专业就业方向

    导言:国际贸易与金融专业作为一门融合国际贸易与金融领域的跨学科专业,扮演着连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这一专业为学生开启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和丰富的发展机会。本文将详细探究国际贸易与金融专业的内涵,学习内容,就业方向以及为此所需的努力,包括相关专业证书的考取和研究方向的选择。 一、专业概述及学习内容国际贸易与金融专业致力于研究国际贸易与金融领域,并为跨国企业在全…

    2023年12月13日
  • 美国康涅狄格州(美国康涅狄格州鬼屋真实事件)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近日警告称,8月28日到30日之间在康涅狄格州部分地区捕捞的牡蛎可能受到了污水污染,除了康涅狄格州,这些牡蛎可能已经销售到马萨诸塞州、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弗吉尼亚州等地区。康涅狄格州相关部门此前曾就此事发布召回通知。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要求餐馆和食品零售商停止供应和处理可能被污染的牡蛎,并敦促消费者不要食用,如果食用后…

    2023年11月7日
  • 日本高中毕业能做什么工作

    日本留学毕业就业也是很多同学和家长关心的,究竟在日本什么岗位受欢迎,我们一起看看日本的学生最想从事的职业。 此前日本最大的社交平台LIEN发表了一份针对高中生的问卷调查报告,调查的内容是“将来你最想做什么样的工作?” 该调查中选取了日本约1024名高一至高三的学生进行了理想职业调查并统计了男女高中生各自前十位最想从事的职业。 根据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女高中生心…

    2024年6月17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