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凤凰网佛教新媒体台湾交流团抵达静思精舍,开始为期三天的参访,接下来将继续走访静思堂、慈济医院、慈济大学与大爱电视台等场所。 图为凤凰佛教交流团与证严上人合影。(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1966年,证严上人为了救助更多贫苦民众,于台湾花莲创办“慈济克难功德会”,由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节省五毛钱,汇聚起来济贫,成为“慈济”组织的起点。(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徐上杰)
最初由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省下五角钱,投入竹筒里,与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以克己、克勤、克俭、克难的精神创立慈济,开始济助贫困,拔苦予乐的工作。图为竹筒岁月的纪念。(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徐上杰)
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创立初期,证严上人亲身访贫,走入一处又一处的破落民户。(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张宝轩)
五十多年来,慈济的志业,由慈善到医疗、教育、人文;从偏远的花莲一隅开展至全球五大洲,已有五十六个国家地区有慈济志工,迄今援助过九十七个国家地区。图为慈济医院中看诊的群众。(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张宝轩)
目前慈济于台湾设立六家综合医院,同步推动“医疗志工”制度,配合医护团队,做到全程、全人、全家、全队之“四全”照顾,达到“身、心、灵”统合疗护目标。(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
为发扬捐赠者奉献医学教育的心愿,2000年慈济大学解剖学科向证严法师提出“以未防腐的捐赠人体作临床教学训练”的构想,成立“无语良师”项目。图为慈济大学大舍楼模拟医学中心。(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
在证严上人的鼓励下,模拟医学中心主任曾国藩教授及解剖学科王曰然主任着手规划此一创举,开发了以人文互动为基础的模拟手术教学课程。图为慈济大学模拟医学中心。(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
除了医疗与教育,慈济还设立了人文志业中心,通过出版杂志、书籍,同时透过广播、电视、因特网,以弘扬人性真善美为依归,担负“报真导正”之责任,彰显人与人之间关怀互助的大爱情操,进而提升社会的祥和美好。(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张宝轩)
慈济静思堂于1986年8月17日动土开工,全栋设计有十三层楼。慈济静思堂内部分成讲经堂、国际会议厅、宗教图书馆、史料馆、藏经阁、佛教文物展示室与瞭望台等,每一层楼都有其佛教精神与慈济世界的真善美。(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徐上杰)
图为静思堂讲经场所。(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徐上杰)
秉持着静思精舍“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坚持自力更生的精神,千禧年之际在马来西亚槟城开了第一家静思书轩;结合传统书店与咖啡店的性质,静思书轩贩卖的不仅是书籍与饮品,更展现了慈济人文精神,受到当地华人热烈回响。图为静思书轩。(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张宝轩)
凤凰网佛教新媒体台湾交流团抵达静思精舍,静思是证严上人现出家相前自取的名字;“精舍”则是修行人清修的道场。精舍是常住众们修行的道场,秉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俭朴踏实依律生活,节用资源,爱惜物命,节约开支以为慈善济施。(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徐上杰)
于慈济精舍内,证严上人与凤凰网佛教新媒体台湾交流团展开座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凤凰一行向证严上人赠送了“百印祥福”,为中国一百八十座名寺古刹佛宝法器的愿力加持。(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凤凰网佛教一行于静思精舍用膳,品尝美味可口、自耕自种的素食。(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
凤凰网佛教新媒体台湾交流团与慈济志工于静思堂正门欢喜合影。(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徐上杰)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2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