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8月21日,“中科大少年班”的曹原第九次在顶级期刊《自然》上发表了自己论文,轰动了整个学术界。
但很快,有细心的人发现,曹原的个人简介上显示他已经留美任教。
可在曹原刚开始留学的时候,他还曾公开拒绝接受美国绿卡,表示自己要“回国效力”,而曹原如今接受美国教职的行为,不由得让很多人怀疑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那么,曹原为什么会接受美国教职?他真的要背弃自己“报效祖国”的承诺了吗?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天才少年曹原
曹原从小就展现出远超常人智力,他在11岁时就入选了深圳耀华实验学校的超常班,只用了3年时间就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全部课程。
曹原在14岁那年就参加了高考,以669分的高分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进入了中科大与中科院物理所合办的“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哪怕在中科大少年班这个汇聚了无数天才学霸的地方,曹原依然脱颖而出,不但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还在2014年获得了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
从中科大毕业后,曹原接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奔赴美国留学,并将在自己的博士论文方向定为了石墨烯研究,而他的目标,是让石墨烯实现超导,这个“超导体”难题已经困扰了科学界107年之久。
2018年,曹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两篇石墨烯超导角度论文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轰动,这不但让曹原入选《自然》杂志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学人物”,还被学术界称赞为“开创了一个全新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
截至今年8月,曹原已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了9篇论文,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1篇论文,因为在石墨烯研究领域内的突出贡献,曹原还获得了“石墨烯驾驭者”的称号。
2018年,还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曹原得到了获取美国永久绿卡的机会,可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对媒体表示,“我是中国人,我希望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两年后,曹原获得麻省理工的博士学位,但让人有些难以奇怪的是,在求学期间一再表示自己计划回国的他,竟然选择在哈佛大学担任初级研究员,继续自己的石墨烯研究。
2023年11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官网显示,曹原将在2024年7月开始担任该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这一消息在今年8月曹原发表论文的时候已经得到了印证。
爱国但也执着于学术
虽然曹原的归国之路出现了转折,但选择留在美国继续石墨烯研究,不但可以让曹原得以继续精进自己的学术水平,也让他在学界的地位不断地水涨船高。
美国作为引领了上一次科技革命的人才汇聚之地,虽然已经有所落寞,但依然存在着很多世界顶尖的科学家,有着最为优越的科研环境和资源,对曹原的学术发展大有裨益。
尽管没能兑现自己回国的承诺,但曹原并未因为获得美国顶尖学府的教职就中断自己与中国科研界的联系,他继续保持着自己和国内相关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从不吝惜对他们的指导和分享。
由此可见,曹原接受伯克利的教职邀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作为一名刚刚28岁的年轻科学家,他正处在自己学术创新的巅峰期,美国的学术环境显然更适合他做出成绩。
此外,虽然暂时留在美国,但是已经有成绩傍身的曹原并没有因此就去申请美国长期绿卡或者直接要求加入美籍,还经常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希望未来能为中国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至少在目前来看,曹原依旧保持着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他并没有忘记“将自己的才智和成果回馈给祖国和人民”的科研初心。
曹原的选择反映了当代科研人才面临的复杂处境,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科学研究已经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如何平衡个人发展、学术追求和爱国情怀,是每一个前往海外交流的学者们都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海外交流下的人才问题
在当今社会,前往海外学习先进技术的交流活动日趋频繁,这就导致了吸引力相对较差的中国,长期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大量优秀学子都因为各种原因在完成学业后留在美国发展。
美国毕竟是一个老牌科技强国,有着世界一流的科研环境和资源,他境内的大量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可以让科研人员享受到先进的设备、充足的经费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过,伴随着中国近些年的崛起与复兴,越来越多的留美科学家又开始选择回国发展,这种人才回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科研发展。
比如著名物理学家薛其坤就在美国工作多年后,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教授,他的回归帮助我国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曾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多年的生物学家施一公,回国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推动了中国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回国科学家的回归不仅带回了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技术,还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科研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升。
当然,大量海外科学家的回归,和欧美针对华裔科学家的“无形天花板”分不开关系,已经在当地功成名就的他们,很难在欧美再有进步。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国的各种人才引进计划更具吸引力,我们已经可以为海外人才回国工作提供相对优厚的条件,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专心科研。
我国的科研环境也在不断改善,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硬件设施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研究经费也出现了明显增加,这进一步地增强了中国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
此外,文化认同和家庭因素也是促使一些科学家选择回国的重要原因,多年寓居海外的经历,让很多中国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思乡情结和文化归属感,爱国情怀与对合家团圆的心情促使他们做出回国的选择。
不过,人才回流并非一帆风顺,许多归国科学家因为存在科研环境适应、文化差异等问题,无法适应国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导致自己无法挖掘出自己应有的学术潜力。
因此,也有人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科学家的国际流动有利于促进知识交流和创新,那些留在国外的科学家的“报国”行为并不一定只有回国一个选择,通过国际合作同样可以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才流失和回流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它涉及个人选择、国家政策、科研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是个人发展和国家需求的艰难抉择。
结语
不过,曹原的选择目前还代表不了什么,在国际关系风云变化的当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曹原在学术界地位的不断增加,他在中美之间的抉择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天才少年曹原发表第九篇Nature,被称为“石墨烯驾驭者”》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241992159764340&wfr=spider&for=pc
大象新闻——《95后曹原入职美国名校,为什么我们留不住人才?|大象夜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451834003926953&wfr=spider&for=pc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