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传统儒家文化中,教育一直是重中之重,三字经中就说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我国改革初期也重点强调了教育乃治国之本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好不好,能从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不强。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教育水平高的国家国际竞争力也更高,能够吸引收纳全世界的高端人才。
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的教育程度呢?
大学的治学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最高水平的教育质量。所以大众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就是通过大学排名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准。
在世界上得到广泛承认的世界大学排名有美国的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英国的QS世界大学排名,以及我国的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等。
这三个排名的标准和侧重点各不相同,美国的U.S. News侧重国际影响力,英国的QS在去年增加了就业等方面的评判标准,我国的软科主要评价的是学术科研能力。
标准虽有不同,但综合三个榜单的前一百名来看,美国的大学无论是入榜数量还是大学排名都是一骑绝尘。
美国的教育实力毋庸置疑,而他的老对头俄罗斯的大学不管是排名还是入榜数都与美国有着天壤之别。
单拿榜单的前一百名来看,俄罗斯只在一个榜单进入前一百排名还特别靠后,而另外两个榜单中俄罗斯均未上榜。
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这几年因为战争,导致教育投入减少以及受到国际制裁的影响,由此可见和平安稳的社会环境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从上到下对教育表现出了足够的重视。据上个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经费情况来说,我国去年在教育上总共花了6万多亿元,比2022年上涨了5.3%。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0433亿元,占到我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的近4%。在所有的投入当中,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增速最快,有7.6%。
通过这些数字不难看出我国在教育上绝不松懈的精神。
我国的教育在国家支持层面没话可说,虽还赶不上发达国家的脚步,但在发展中国家已经属于是佼佼者了。
我国的高校也不负众望,在各方面的表现都逐渐加强,今年三家机构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就可以看出一二。
综合三个榜单,我国整体排名和上榜数量均有提高。但排名前十的大学还是被英美包圆了,不过,我国高校的整体水平在亚洲可以排到第一。
几份榜单就能说明一个国家的全部教育水平吗?显然不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还涉及到教育普及率,国民受教育程度,教育经费投入等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这几份榜单更重要的是在留学方面的参考价值。
虽然这几个榜单相对权威,但他们的评判标准的设定,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国政治倾向的影响。
所以一所有水平的大学,努力的方向不该是追求排名的高低,而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
在基本面上要做到人人都能接受基础教育,同时要向优秀人才提供更开放更包容的教学环境。
由于英美占据了全球教育资源的话语权,英文就逐渐变成了人才纳入的门槛。这对于那些英文水平不够好,但其他才能十分突出的人才来说就十分不公平。
我国十分有名的艺术家陈丹青,曾经就因此事招不到学生,愤而从清华辞职。近些年,我国的教育专家们也提出要弱化英文的学科位置。
教育向外看的同时更要向内看。欧美因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一直掌握着各个方面的话语权,在教育上也是如此,欧美标准成了全球标准。
我们自古就有文无第一的说法,然而因为欧美的这套霸道标准,欧美文明成了最好的文明,欧美的艺术成了最好的艺术。
在我们发展初期,各方面都很落后时,向外看齐,向贤看齐是十分必要的。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需要我们挖掘自身的特色。
向他人看齐永远只能是追赶别人的脚步,唯有看向自身,发扬自身优势,找到创新突破,跑出自己的赛道才能打破桎梏,建立自己的标准。
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提升是个可喜可贺的事情,但千万不能掉入名次陷阱。一味追求学术水平,有可能会脱离实际太远,教育不该全部平均主义更不能束之高阁。
这些年,网上经常讨论大学生找工作,工资水平还赶不上农民工;高学历的大学生从事的工作内容根本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高学历成了门槛却并没有发挥作用;
大学里教的知识,工作里根本用不到……等等类似的新闻,让我们发现我国高校教育的悬浮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的缺位。
学术教育固然重要,但向社会输送合格合适的人才更为重要。近些年,国家也意识到教育失衡的问题,在各项会议中都有提及要加强教育改革。
我国的教育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正面临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从各项入学率上来看,我国现在几乎做到了人人有学上,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社会越来越不缺“人才”,但也越来越缺“人才”。
教育要追求质量,需要完成分类分层管理,因为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规律和发展目标是不同的,因此教育的理念和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各个阶段做好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做好上一阶段向下一阶段过渡时的分化与分流。有小孩的都懂,层出不穷的衔接班正是这一问题的反映。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如何做到教育公平也是非常重要的改革方向。
虽然我国在基础教育上已经做到了覆盖率90%多,几乎达到了中高收入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但目前我国的优秀教育资源,仍集中在小部分地区。
许多偏远地区的学子为了去更好的地区上更好的学校已经挤破了头,而出生就在罗马的人轻轻松松就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改革一定是磕磕碰碰的,不会顺风顺水。在一些教育改革试点地区,从学校到家长都在经历质疑、抱怨、妥协的过程。
学校、孩子、家长,没有任何一方觉得轻松,大家总是说怎么越改革越不轻松。
事实上,教育本就不是轻松的事,改革换句话说就是在试错,这个过程必将造成一些损耗,但我们需要以运动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也需要不同的声音反映问题,不断去矫正再走向正轨。
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就是做好公平的同时兼顾人才筛选,而大学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点,改革的重点要放在如何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防止人才流失;
如何实现高科技的自立自强,减少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最后就是如何提高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水平,成为国家经济社会的重要引擎。
还是那句话,教育要以人为本,国家只能从宏观上提供和创造更好的环境,以及相对公平的资源。
作为家长,需要有自己的思考,需要观察孩子的特点,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谋求适合孩子的路而不是挤上同一条路。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侧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不是我们过去熟悉的教育模式,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更加努力,而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努力,大家共勉。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1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