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硕士

一个厚厚的本子,60多页,盖满了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纪念章。

它的主人是李依慕,今年21岁。从小学四年级时第一次踏进广东省博物馆(下简称“粤博”),十余年间,她的博物馆足迹已遍布世界各地。

2000年出生的李丙龙大学时才第一次走进博物馆,踏入四川博物院的那一刻,他感觉很惊奇:“就像看到一本好书,迫不及待地想要读完。”如今,他在广州海事博物馆担任志愿者讲解员。

今年暑假,国内各大博物馆热度直线飙升,人头攒动、一票难求。携程数据显示,今年夏天博物馆的预订量同比增长超90%。

在炎炎夏日,选择挤进博物馆的除了亲子群体,还有许多像李依慕、李丙龙一样的年轻人。社交媒体上,年轻人打卡博物馆的帖子刷屏,小红书关于“博物馆”话题的浏览量已达21.6亿次。

“2023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数量接近13亿人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青年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认为,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人的文化习惯,融入青年人的文化基因。

博物馆为何一下子“长”满了人?博物馆如何与当代年轻人“深度连接”?南方+记者聆听他们与博物馆“交往”的故事。

“就像小朋友掉进了玩具堆”

“国内博物馆太火了,要‘拼’手速抢票!”就读于米兰理工大学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李依慕,暑期回广州在某快消公司实习,一回国她就发现,粤博比以前的人气更旺了。

李依慕去粤博。

上小学四年级时,李依慕第一次走进粤博。从小饱读科普类书籍的她,面对讲解员的提问对答如流。

“讲解员姐姐表扬了我,这对当时的我是种莫大鼓励。”从此以后,李依慕与粤博结下了长达十余年的不解之缘。

李依慕保存着多年前收集的粤博纪念品。

在李依慕的记忆里,巅峰时期她一年逛粤博的次数上百次。她喜欢反复听不同的粤博讲解员讲解同一件文物。“你会发现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有的人擅长讲工艺技术,有的人擅长讲历史故事,这种差异性很有趣。”

粤博的重磅文物——明代潮州窑白釉观音立像,在她眼中看出了不一样的感觉:“有一天我再看这件文物,突然感觉是一位邻家少女的模样。”

因为“泡”博物馆,她养成了敏锐的直觉与洞察力、丰沛的灵感与想象力。她一度想去国外念考古学专业,最终选择了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我想博物馆也需要做文创设计和界面UI设计。”

90后女孩王丹薇是活跃在小红书上的一位博物馆科普类博主。她这样描述自己身上的“博物馆症候群”:一个月不看展就“眼睛痒”,展览空间有种说不清楚的神奇魔力。

王丹薇的小红书主页

王丹薇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广告公司、私人美术馆工作。2014年的一天,她机缘巧合,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当起了志愿者,自此对博物馆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2018年,她毅然前往莱斯特大学攻读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

回国后,王丹薇从事策展工作,用AR、VR等新技术来呈现文物。现在她坚持利用工作之余,在小红书做博物馆内容科普,她一直坚信“内容永远是最重要的,有时候最简单的事物,最能打动人”。

“博物馆最大的魅力是,满足年轻人的好奇心。”她形象地比喻道:“就像小朋友掉进了玩具堆。”

在博物馆找到“松弛感”

小红书上风靡着一段关于“逛博物馆的意义”的台词:“有时我们感到疲惫,于是我们就想走进博物馆,去‘他们’那里看看。”

“对于不少年轻人,博物馆是理想的社交空间。”王丹薇认为,不同于电影院、剧院、商场,博物馆平衡了公共空间的互动性和知识性,“这是一个有主题的空间,人与人之间可以交谈,也可以拍照”。

上海外滩美术馆活动现场。(来源:上海外滩美术馆)

王丹薇回忆,当年有个常年来看展的老先生,不少展览开幕时,如果现场没有位置了,外滩美术馆会专门为这位老先生搬一个椅子放在前排。

“和观众自然地发生对话。”王丹薇在外滩美术馆当志愿者的经历,让她感到,博物馆里有一种流动的、自然放松的气场。

这种“流动的气场”也发生在李依慕和粤博之间。2019年,粤博策展“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500年”,开展前,李依慕意外接到邀请,成为首批可以提前入场看展的观众。

“作为第一批观众,直击这批欧洲名画时的感觉很奇妙。”李依慕描述这种感受为“感动”,这是她和粤博多年默契的一种延续,“某种意义上,你是此地领略画作的第一批观众,你最先看到它的美。”

踏入职场后,李依慕逛博物馆的时间越来越少,看展的心情也不复小时候那样纯粹,但一有空时仍会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让我感受到安静的气息,年轻人可以好好休息一会儿。”李依慕说:“哪怕只是来放松一下眼睛和大脑,就算只是随便逛逛,也很美好。”

王丹薇在展览现场。

王丹薇也将逛博物馆称为“休息”。去年,她去逛第14届上海双年展,中途困了,就窝在展厅的角落眯了一会儿,“在博物馆,你可以完全地放松下来。”

在博物馆,“get”一座城

“去一个城市旅行,总是先找博物馆和有趣的展览。”“为了一个展,奔赴一座城。”王丹薇曾在小红书上发起这些话题。

随着城市漫游(Citywalk)等休闲方式的流行,逛博物馆成为许多年轻人打卡一座城市的必经一站。

人们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参观。 新华社发

作为一名00后,李丙龙大学以前,从未踏入博物馆。但作为旅行爱好者,如今的他每到一个地方旅行,都要打卡博物馆。目前在读中山大学心理学博士的他,从去年开始,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当起了志愿者讲解员。

李丙龙说,城市根脉通常藏在当地博物馆里。走在大大小小的城市街头,城市文化肌理不容易被读到,“只有走进博物馆,我才能‘get’到一座城,理解这座城市内在的历史和气质。”

李丙龙当志愿者讲解员。

像李依慕这样的年轻人,属于Z世代青年,他们是1995—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有数据显示,我国Z世代规模约2.6亿人。而博物馆+VR、博物馆+AR、博物馆+剧本杀,适应了Z世代主流消费观念,博物馆热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必然。

“年轻人逛博物馆有一种渴求,想找到自我与世界连结的更多可能。”王丹薇说,博物馆应该是年轻人认识世界、开拓视野的渠道。

向外,逛博物馆能让年轻人Buff叠满,给自己贴上“受过良好教育、具备审美、拥有美好精神生活”的标签;向内,年轻人需要透过博物馆这扇窗读懂一座城,找准自己生活里的“锚”。

比起单纯的文物陈列,李丙龙更喜欢有完整故事逻辑的展览。王丹薇也提到,“对比‘秀展品’的展览,更希望看到一些展览,和我们对话,跟我们的生活发生关联。”

如何向年轻人讲故事,对博物馆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形式创新,更需要在内容上与年轻人“深度共情”。

中国博物馆协会专家组成员王芳告诉记者,广州海事博物馆正在筹备展览《遇见黄东》。黄东,只是一个生活清代的普通广州人,展览希望通过这个百年前普通人的谋生故事,一种更有代入感的角度,将那段历史讲述出来。

“以前我们总强调展览主题多么宏大、展品多么贵重,现在我们更愿意去做小切口的展览,呈现小人物的大世界,连接当代人的生活和感受。”王芳说。

专家对话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魏峻:

好展览要和年轻人“对话”

南方+: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走进博物馆?

魏峻:年轻人爱看博物馆,并不是现阶段体现出的最强特点,应该说从进入本世纪以后,我们各地博物馆观众中年轻人占比非常高。去年苏州博物馆统计的结果是,18岁到35岁观众占整个观众群体70%左右。这是一个整体现象,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博物馆,他们更愿意到博物馆里参观、学习、放松和休闲。

南方+:如何看待一些年轻人把博物馆当成放松的场地,只是为了打卡拍照,或者只是“逛逛”的心态?

魏峻:我们对博物馆新的定义,以2020年博物馆日的主题为例,就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并不是所有观众去博物馆都是为了学习,很多是为了休闲、娱乐。只要尊重博物馆的规则,例如不在展厅里吃东西等等,我认为博物馆都是欢迎的。年轻人到博物馆里休闲或社交,哪怕只是为了拍照打卡,也一定会接触到博物馆的文化氛围,接触到展览和文物,从而实现博物馆传播文化的目的。

南方+:如何向年轻人群体讲好故事,是不是对博物馆提出了更高要求?

魏峻:从博物馆的发展需要来看,即使是文物类展览的策展,也应该关注现当代社会,贴近年轻观众的生活。一方面,要求博物馆的文本撰写和展览内容构建上,和现当代生活挂钩,比如讲宋代生活美学,就需要讲它如何对现代生活产生启发,这是当代策展人需要在策展过程中去构建的。

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思维更加敏锐,对于展览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手法要更加多元。传统意义上,博物馆被认为是学术的、文化的殿堂,常常以较严肃、科学的态度对待观众,气氛上更加严肃。但现在博物馆越来越火,时常会要求博物馆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更轻松的方式示人,包括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探秘型展览,还有通过现代数字化技术做沉浸式展示的展览等等,博物馆人要与时俱进应对这些要求和变化。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赵媛媛

【拍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作者】 赵媛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341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16日
下一篇 2024年10月16日

相关推荐

  • 墨尔本全部大学

    墨尔本是澳大利亚文化中心,拥有多所全球知名的国际大学,比如墨尔本大学、蒙纳士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拉筹伯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等院校,学术学风严谨,教育质量一流。 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被誉为“花园之州”,环境优美,当地拥有多所全球知名的国际大学—— 1、墨尔本大学:是澳洲G8院校之一,是澳洲首屈一指的学术重镇,科研水平和教学实…

    2025年1月8日
  • 小春日本留学_小春日本留学网

    对于书法史研究来说,除了研究方法的正确、得法之外,研究对象的选择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书法史研究中最主要的对象或依据,就是历代书家留下的书迹。在照像印刷技术问世以前,书法的复制传播最常用的手段是镌刻。说到镌刻,以前研究者主要关注于碑版和法帖,如今,祁小春教授的《古籍版刻书迹例说》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领域——古籍版刻中的书法。从宋代开始,雕版…

    2024年3月12日
  • 慕尼黑大学博士读几年待遇怎么样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不读好书的人与文盲无异”。 但是世界很大,书也很多,要想成长为更好的父母,其中最大的捷径就是只读一流的书。 大家好,我是知树堂的青澜博士,家有儿女的教师妈妈。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为什么很多高知家庭,不愿意生二胎?” 周末和几个好友在梦想小镇一起吃火锅,畅聊小聚,非常惬意, 其中一个好朋友可妈,她前年从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毕业之…

    2024年12月7日
  • 武汉出国留学机构

    现如今留学申请的人数越来越多,其难度也在不断攀升,所有愈来愈多的人选择专业的留学中介机构帮助完成自己的留学申请,但是面对市面上众多的留学机构该怎么选?哪家留学中介机构比较靠谱?这就需要自己进项全面的对比,才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 说到这里,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下武汉几家比较热门的留学中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JJL 该机构成立于2007年,知名度广,机…

    2024年1月27日
  •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硕士招生简章

    一、招生简介 工程管理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MEM)注重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T型人才,面向制造、资源环境、服务、金融、建设、物流交通等行业部门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同时也为航空、航天与民航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工程建设、商业服务等方面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技术管理人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

    2024年10月16日
  • 中国mba排名_中国mba排名前十的学校

    在IT/数据方面的能力 在ESG风险/咨询/治理方面的能力 在工程技术方面的能力 在可持续性与环境方面的能力 在销售与市场方面的能力 创新力与独创能力 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 可信赖感与自律能力 韧性与适应能力 批判性思维与分析能力 又一批“新生”的管理者出现在今天的时代,是幸运还是悲催? 今天的时代可能正在遭遇康波周期(Kondratieff Wave①)的冲…

    2024年3月19日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留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留学是学校推出的国际课程培训项目,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园文化的同时,接受海外引进的课程体系教育。 114留学网老师介绍到,项目协助国内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学术能力、研究方法、外国文化和职业规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留学入学条件 1、英语班&亚洲班 (1)高考本科线以上或英语单科成绩100分以上; (2…

    2024年1月28日
  • 斯坦福和斯坦德是一个学校吗

    近日,以常春藤学霸留学生活故事为主线的青春励志电视剧《归去来》迎来了大结局,这部斥资3亿的留学生活剧,男女主被设定为美国旧金山斯坦福大学的学霸(剧中是斯坦德),女主还是法学研究生。看着剧中的留学生活,小编浮想联翩:美国的留学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真的有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女主唐嫣终于可以告别傻白甜女主的人设,而且大家终于可以告别八点档,那些狗血青春剧啦!留学…

    2024年11月19日
  • 文科生大专学什么专业好

    对于文科生来说,选择专业的过程往往充满了困惑和疑虑。尤其是对于那些高考分数仅能达到专科要求的学生,如何选择一个既符合就业市场趋势又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的专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今天,我将为大家推荐五个适合专科文科生的专业,这些专业不仅有助于你们在未来找到稳定的工作,而且具有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希望这些建议能为你们填报志愿时提供一些参考。 专业一:网络与新…

    2024年1月5日
  • 欧洲的大学排名_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于近日正式发布了2024欧洲大学排名。本次排名共有688所高校上榜,其中热门留学目的地英国上榜的高校数量达106所。同样热门的留学国家德国有54所院校入围;意大利有47所学校上榜;法国则有39所高校进入榜单。 、 英国Top10是哪些高校 在2024QS欧洲大学排名中,位列第一的是来自英国的牛…

    2024年3月26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