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本月15日开始网上报名。近日,随着各高校招生简章陆续发布,“多所高校研究生人数超过本科生”的消息再度引发关注。
据兰州大学发布的公告,2024年该校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在兰大之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均已出现“本研倒挂”现象。
“本研倒挂”会导致学历贬值,甚至进一步加剧就业难吗?在网上,有人发出这样的担忧。
在高教界,学者们则另有看法。有高校研招办负责人分析,在研究型高校,研究生人数超过本科生是大势所趋。实际上,随着研究生扩招,未来,研究生在学人数尤其是专硕人数还会进一步提高。
眼下更值得关注的是,围绕高层次人才培养,头部高校的新一轮“竞跑”已然开始。多所“双一流”高校正通过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招生结构等措施,保证人才培养“增量提质”。
高水平大学研究生规模“扩张”,是大势所趋
从国内各大高校公布的2024级新生数据看,多所学校已出现“本研倒挂”。
今年,清华大学招生3760名本科生,研究生新生为12069名,研本比高达3.21;北京大学今年迎来4408名本科新生、6936名硕士新生、3867名博士新生,研本比达2.45。
记者也进一步梳理了沪上多所名校的数据。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该校2024级研究生新生共12486名,本科新生人数则为4838人,研本比达到2.58;复旦大学的研本比为2.8;同济大学研本比为1.6。此外,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已连续五年研究生入学人数超过本科。上海科技大学今年本科新生共计510人,而硕士新生人数达1042人,博士新生人数为576人。
“头部高校出现‘本研倒挂’,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由用人市场供需双方共同作用导致的必然趋势。”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分析,一方面,市场对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另一方面,人们对更高层次教育的渴望也随之增强。尤其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家庭能够负担研究生学历的教育成本。
在高教专家看来,研究生规模的扩张,尤其是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是教育强国战略下的必然选择。
“研究型高校硕士生规模超过本科生,这并非我国独有。放眼全球,这是共同趋势。”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主任汪佳霖谈到,在北美和欧洲,不少高校的研本比早已超过了2:1。研本比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校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优化学科结构的基础上扩招,不会形成“过剩”
相比研本比本身,更多人关心的是“本研倒挂”是否意味着研究生过剩?对大学生就业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樊秀娣分析,从公开数据来看,“倒挂”主要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属于重点少数。“要知道,‘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和教学实力相对更好,本身就承担了全国超过80%博士生和近60%硕士生的培养任务。”据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普通本科招生478.16万人,研究生招生130.17万人。也就是说,从全国来看,本科生人数依旧远高于研究生。
“从数据上看,我国研究生规模正经历快速增长,但从学科结构看,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在高层次人才供给方面仍然存在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陈啸寅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谈到,有统计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高达500万,不仅科学家高度稀缺,精通“技术+管理”的专业人才也是一将难求。
他认为,这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调整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优化学科布局的好时机。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学校近年来持续优化学科专业调整,开设了集成电路专项班,增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和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急需紧缺领域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对标国家需求新增的学科专业研究生,已成为该校研究生总规模扩大的重要组成。
教育部一则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理工农医类的硕士招生规模占比60%,博士招生规模占比超过80%。
汪佳霖表示,对高校而言,研究生扩招中的大量增量,正在向理工农医倾斜。以上海财大为例,该校2025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相比去年增加了95个名额,其中过半是数学、统计学、软件工程等理工科专业。“应该说,在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扩招的研究生,不会存在过剩的问题。”
破解“学历注水”,高校纷纷“上新”人才培养方案
多所沪上高校研招办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研究生招考中,专硕招生培养规模正稳步增长。2024年,华东理工的专硕招生占比已达研究生招生总计划的57%;在上海财大,这一数字已逾80%。
在不少沪上高校,工程硕博不仅规模空前,增速也很快。由此,也有不少人也进一步发问:高校的现有培养方案还能跟得上吗?高校大幅扩招研究生,是否潜藏“学历注水”风险?
对此,多位专家谈到,高层次学历教育并不能简单与高水平人才培养划等号。
“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质量是关键。”陈啸寅认为,高校需要通过制定和完善专业学位招生差异化考核、学位论文分类评价标准、用人单位和培养单位学科专业的统筹协调等一系列规范等,逐步实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目标。
目前,沪上高校正开启人才培养改革,确保增量提质。今年5月,同济大学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着力打造基于大数据大模型迭代式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以评估形塑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上海财大全面升级人工智能融合专业学位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强化专硕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上海财大将打通从有组织的实践学习到有组织的岗位工作“快车道”。“未来,学校将还在招生面试、论文答辩、导师带教等环节进一步严格把关,保证研究生的‘严进严出’。”汪佳霖说。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