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向苏黎世捐建的中式园林——中国园。 市外办供图
1982年,昆明市与瑞士苏黎世缔结为友好城市,到今年,双方已携手走过40年岁月。
回望过去,双方友谊之树结出累累硕果。展望未来,双方还将通过一系列务实合作,让彼此心相通、民更亲,为昆苏友谊续写动人篇章。
山茶见证40年情谊
1982年2月17日,昆明与苏黎世结谊签字仪式在昆明举行,两市正式签定“昆明市、苏黎世市缔结友好城市议定书”。两市市长在昆明市政府礼堂前共同栽下友谊树——茶花,揭开了友好合作交往的历史篇章。
40年来,苏黎世与昆明坦诚相待。苏黎世将城市规划、公共交通、旧城保护、低碳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先进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昆明。两市友城关系不仅被誉为“我国上千对国际友城中发展最好的对子之一”,还被外交部和全国友协评为全国唯一的“模范友城”,并将两市关系提升到“中瑞国家关系的组成部分”。
为感谢苏黎世市政府对昆明市供排水项目提供的无偿援助和技术支持,昆明市于1993年向苏黎世捐建一座中式园林——中国园。中国园于1994年正式对外开放,深受苏黎世市民喜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双方守望互助、携手同行,可谓患难见真情。2020年,苏黎世市在欧洲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委托瑞中友协筹集了消毒液、防护面罩、呼吸训练器等物资捐赠给昆明市,并以市长信函往来方式相互鼓励,携手抗疫,为昆明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国际支持。
为确保友城关系“不掉线”,昆明市通过线上活动以及“友城+领馆”“友城+友华人士”“友城+外国驻华机构”等工作方式深化友城交流,彼此的情谊持续升温。2022年4月,市外办与苏黎世外办召开线上会议,就未来合作进行线上对话,为双方下步合作打下基础。
携手推进昆明城市规划建设
从南屏街到盘龙江,从呈贡新区到北市区……昆明很多有代表性的建筑和场所的建设,都有苏黎世方面的参与和指导。
人口居住量大、功能齐全的昆明北市区,其规划建设便有苏黎世专家的指导。
上世纪90年代末,昆明城市规划建设向二环的北部区域延伸。1997年,瑞士专家团队来到昆明,与昆明市规划院联合编制了北市区的概念方案,并对北市区的规划建设给予指导。
呈贡新城乌龙片区规划设计,也有苏黎世专家的指导帮助。“避免千城一面”“预留农田作为城市绿心和滇池保护缓冲区”“保留呈贡军用机场跑道和老昆洛路通道”“对村庄分类处理,湖滨区域保留村庄赖以生存的农田……”苏黎世和昆明专家在规划片区发展的同时,把生态保护、农民利益考虑在内,保障片区发展和谐有序推进。
在昆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方面,早在1998年,苏黎世专家就对昆明提出了“以公共交通为基础的网路城市”发展模式。2000年,双方完成了《大昆明地区区域发展方案》。2005年,昆明市规划局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达成协议,就《昆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项目开展合作。2006年,新一轮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启动编制,该规划纳入《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合作项目引起联合国有关方面和中国住建部的关注。
对于盘龙江沿岸景观设计,昆明学习了苏黎世利马河沿岸景观规划设计经验,为盘龙江沿岸建设发展预留公共空间。在南屏步行商业街设计中,苏黎世专家提出“老昆明的记忆”的主题,打造富有活力和情趣的城市公共空间。
推动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
昆明是中国第一个建内侧式公交专用线的城市,该专用线的建设,便是基于苏黎世“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建设理念。
1999年,昆明在苏黎世的帮助下,在北京路设计并实施了国内首条内侧式公交专用道,成为国内其他城市学习借鉴的对象。目前,昆明已在北京路、人民路、金碧路、西昌路、北京路延长线等城市主干道建成“井”字形公交专用道。
2011年至今,双方合作重点由城市轨道交通向都市轨道、市郊列车等多层次轨道交通领域拓展。苏黎世形成了《苏黎世专家对昆明都市快线规划的建议》《环滇市郊列车的服务理念及运营可行性》《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轨道交通衔接》等多个报告。
其中,昆明南站将市郊列车功能纳入,为将来开行环滇池市郊列车预留了条件。按国际经验,苏黎世提出昆明都市快线技术标准,其中绝大部分在嵩明至安宁东西快线技术方案中得以采纳,尤其是采用了国铁制式,保证了昆明都市快线的基本功能和服务水平,为将来与国铁实现一体化整合奠定了基础。
共推环境保护治理
昆明和苏黎世同为湖泊城市,两座城市的湖泊——滇池和苏黎世湖都曾经历重度污染。苏黎世城市湖泊治理的丰富经验,被应用于滇池保护治理。
1987年,苏黎世市长率团访昆,双方达成合作共识,制定了《昆明城市供排水总体规划》,苏黎世提供了110万瑞郎,资助昆明建成第6自来水厂和第1、2、3污水处理厂。2008年,“昆明滇池国际城市湿地项目”工程启动,来自瑞士的专家团队深入研究,对湿地公园后续发展及生命力作了长远规划。
此外,双方合作完成了《松华坝水库水源调查报告》《云龙水库项目报告书》《掌鸠河引水工程项目报告书》等,确立了水源保护的方法和原则,并开展藻毒素、叶绿素等项目的研究。双方还成立了昆明—苏黎世供水合作项目办,昆明市派遣人员到苏黎世学习水厂管理、水质检测等技术。
2006年,节能项目被列入“2007—2009昆苏城市合作项目协议”。2011年,瑞士驻华使馆与昆明市政府签署“气候变化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昆明正式加入中瑞低碳城市项目第一期合作。2017年2月,昆明市政府与瑞士联邦发展合作署签订中瑞低碳城市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同年6月,双方签订中瑞低碳城市合作项目实施协议。
2019年5月,中瑞低碳合作项目在昆明举办国家级项目成果展示交流大会,标志着中瑞低碳城市合作项目圆满收官。昆明参与该合作项目成效显著,瑞士苏黎世专家关于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低碳指标体系、滇池治理、海绵城市、低碳社区建设等方面的专业意见已纳入相关规划成果。
未来,双方将在低碳城市、水环境保护等方面持续开展合作,为昆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优方案。
共推历史文物保护
1993年起,昆明与苏黎世旧城保护专家围绕“保护规划研究、保护规划实施”的主题,在昆明旧城保护项目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1996年,昆明与苏黎世开展“老城保护项目”,将“文明街区”列入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中必须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并启动对历史建筑维修的试点工作。
1997年,昆明规划部门建立了占地约20公顷的“文明街历史街区保护区”,确立“文明街片区”实行“完整保护历史遗产”的保护目标。2000年,在昆明方面的建议下,双方开展了对文明街片区内“金兰茶苑”历史建筑的维修工程,该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地区2001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奖。
2005年11月,两市共同开展了对祥云片区的调研工作。苏黎世专家评价该片区“新老建筑在此自然而然地互为补充,营造出多姿多彩的城市风情和活力”。苏黎世专家提出“中心区严格控制、周边适量建设”的原则,严格保护历史建筑、民居建筑集中的核心地带,成为该片区多年来规划发展的指南。
未来,昆明市将加强与苏黎世的交往,在历史文物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开拓新的交流与合作空间,为中国与瑞士人民间的友谊、昆明与苏黎世官方及民间的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
相关
瑞士有座“翠湖公园”
在瑞士苏黎世湖畔,有一座雅致的中国园林,名为中国园,这是苏黎世的友城昆明1993年赠予苏黎世的礼物。今年9月,苏黎世中国园“中国日”活动在这里举行,让昆苏人民再次关注这座园林。
1993年,为感谢苏黎世政府在自来水厂和污水厂扩建中给予的科技支持,昆明市政府向苏黎世赠送了这座花园。经过一年修建,于1994年对公众开放。中国园建筑风格源自昆明的翠湖公园,占地面积3325平方米,是目前海外最大的中国式园林。园内古树婆娑、花木扶疏、怪石嶙峋、曲径通幽,有沿途山花烂漫的丽湖、两岸芳草萋萋的小溪,还有古韵典雅的亭台阁榭和长廊石桌。漫步园内,中华文化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对中国和昆明更增向往。这座充满异域特色的园林,被瑞士友人誉为“东方瑰宝”,游览者络绎不绝。
今年9月,瑞士苏黎世中国园“中国日”活动在园内举行。当天,琵琶、古筝、二胡等中国乐器演奏出的民乐声声绕梁,身着旗袍、汉服、民族服装的中国嘉宾载歌载舞,象棋、剪纸、书法、茶艺等传统艺术吸引外国嘉宾互动参与。
中国园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瑞、昆苏友谊的重要平台。正如驻苏黎世兼驻列支敦士登公国总领事赵清华博士在活动中的寄语,未来,中国园将保持勃勃生机,作为苏黎世湖畔一瞥中国园林美景的窗口,成为两国人民友好的“绿色打卡地”。(昆明日报 记者董宇虹)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4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