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读岗位制博士是什么体验?“impact factor”给我上了“扎心一课”
我的ETH读博体验
——邂逅美好 如期而至——
自我简介
我是Lincoln,现在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读博,目前是博士三年级,平时会在保罗希尔研究所做博士科研,然后专业方向是固态锂金属电池。
写这篇文章,首先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苏黎世联邦理工的读博体验,还有一些趣事,其次,主要是为了给后续想来ETH的学弟学妹们做个相对真实的、全面的参考,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为什么选择苏黎世联邦理工?
首先,我对电池材料领域很感兴趣,想继续深造,读博符合我的职业规划。
其次我喜欢德国的教育体系,因为我硕士也是在那读的,所以想留在欧洲或德语区。
另外,我想在读博期间多去其他国家旅行,增长见识。选择瑞士的话,就像刚才说的第一点是它都是德语区,生活习惯和德国比较相近,所以对我来说,适应起来就没有难度。
第二点就是瑞士的学校,当时主要就是看苏黎世联邦理工和洛桑联邦理工。这两所学校这个科研能力和学术声望都是比较好的。
然后第三点就是瑞士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都比较好。
在择校环节,佑途的老师帮了我选了很多,也整理了很多相关的信息,第一梯队是看德国和瑞士,后面也看了很多英国的,然后欧陆的其他学校,比如说荷兰戴尔夫特,我们也看了。
最后我们是按顺序这样去申请,还比较幸运,就是我最想去的就是瑞士,然后也申请到的就是瑞士。
学制和团队氛围
我现在读的这个博士是相当于合同制的,它是四年制,属于苏黎世联邦理工集群的一个项目,教授是ETH的教授,但平时工作是在瑞士的国家研究——保罗希尔研究所。
总体来说读博的内容就分为研究和代课这两版块,平常科研实验都是在保罗希尔研究所,但是要去上一些课或者去代课就要去ETH。我这个组大部分的学生还都是欧陆的。就是瑞士本地的,以及德国的,奥地利的、法国的,然后如果是欧陆以外的话,就是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较多。
然后团队氛围的话,我个人感觉我们组是比较轻松。
导师和我们这些学生之间相处模式比较轻松,不是那种很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或者是要求你去做什么什么,这边的导师更多是倾向平等交流。
然后另外一点就是,他们把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分得很开,就是下班时间是肯定不会来找你的,周末也肯定不会来找你。所以整体来说。相处还是比较愉快。平时工作时间是周一到周五,主要是也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周末是不允许在实验室加班,你要在家里加班随便。
化学实验室按合同上来说,每天应该是要工作八个半小时,不规定打卡,工作时间反正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你可以九点来,五点多走,十点来12点来,八点多,时间很灵活。
我了解到的我们这个研究所和我这个ETH这个学院,大部分是以实验为主的,所以时间基本上都花在读文献,然后实验设计做实验,还有最后的数据分析上面。
老师他比较注重这个科研的质量,不太追求速度。所以基本上不会强迫你限时完成。他希望你从底层到也就是从最下面到最上面一个要搭建一个完整的体系。
此外,每个月固定和他会有一个两个半小时的讨论。如果有什么突然出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或者想要跟他讨论的,就随时跟他约讨论就行。
生活开销
生活开销方面,一个月2500瑞士法郎左右。然后主要的很大的一块的消费60%左右就是住宿上,主要是住宿比较贵。当然,这取决于你对不同人对住宿的要求。我是住的单人公寓,所以就贵一点。
但如果你愿意去合租,就去住学生公寓,那就会便宜可能一半,所以说如果是稍微节约一个月1700~1800瑞士法郎左右,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要生活舒服一点,就一个月2500左右。
如果你要生活很好,那就肯定就一个月3000多4000多瑞士法郎,开销的话因人而异,但是如果是最基本的,就一个月1700~1800瑞士法郎。
中西博士培养体系和毕业难度
我觉得中西教育体制各有特点,国内教育注重团队合作和高效率,能够快速产出高质量成果,但可能对学生压力较大。
相比之下,瑞士等西方国家更注重个人全面培养,鼓励深入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虽然前期成果产出较慢,但长期积累有助于厚积薄发。
两种体制各有优劣,适合不同个人需求和职业规划。国内适合追求快速成果和高效率的人,而瑞士等西方国家适合愿意长期积累和全面培养的人。
在中西教育体制里,合同制研究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偏学术的,就是搞国家项目,重点在学术成果上;另一种是和企业合作,更看重实际应用和企业满意程度。
学术型的,虽然不像国内那样要求发很多论文,但得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比如至少发两到四篇。
企业合作型的,可能不太在意论文数量,但得确保研究成果能落地,比如能申请专利。
不管是哪种,答辩时都得经受住学术委员会的严格考验,至少得准备两到三小时的问答。所以,虽然看起来压力不大,实际上要求还是挺高的。
你得做出有分量、有质量的东西,不然很难过关。总的来说,两种体制都要求你投入大量工作,只是对成果的期望和评价方式不同。
文化冲击与“扎心一课”
西方的同学真的很会享受生活,太太会玩了,在这方面我的价值观受到了很大“冲击”。
我刚到瑞士的时候,不太习惯他们的生活方式,因为我之前在德国读书三年,但瑞士人更会玩。我们组的人,工作日也会找时间运动,比如攀岩、打羽毛球,周末更是会去徒步或者夏天去湖里游泳。
他们放松的方式主要是接触大自然,瑞士不像我们有KTV、网吧这些娱乐。
一开始,我周末就想在家休息,但他们告诉我,出去运动才能更好地放松和充电。我最初不太理解,但后来跟着他们一起去爬山、徒步,慢慢就适应了。
我开始接受他们的生活态度:努力工作学习,但也要好好享受生活。他们认为,如果现在能快乐,就不必等到以后。
这种态度也影响了我,让我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简单来说,就是学会了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享受当下。
再讲一件印象很深刻的事,我今年是博士三年级,然后每一年我们这个所里面会要求导师和学生有一个双向的评价,民主互评。
因为我们和导师关系其实很平等,我对他有什么不满不爽的,我就可以直接跟他说。有次互评时,我就跟我老师说:
“我觉得我们组成果出的太慢,比如说发文章效率不是很高,因为我打算以后是要回国的。我觉得这样对我不利。如果发不了那么多文章,又没有那么多高质量学术期刊会高影响因子的文章,以后回去面对和中国学生的竞争,就会很吃亏。”
影响因子的英语就是impact factor,然后我老师就问我,他说:
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做出来的成果就一定有用了?他说这个impact不应该是有多少引用它就是高。而是最终对这个产业、对这个社会有没有impact,这才是真正的impact。”
他又继续说:
“如果你做了这个东西,发了一个差点的期刊,你就觉得他没有impact,你就觉得他不好吗?”
他这一下把我问住了,确实很扎心,一直以来我没想过impact factor里面的“impact”该如何定义,然后我就说:
“我理解你说的,我们是为了做一个很好的东西,但是我还是需要在面子上过得去。就是我一定需要一些数字上的东西。”
然后最后他就妥协了。然后他说他说行,又补充说:
“针对你的情况,我会去协调调整一下。但是你绝对不能为了数量去发,如果你是为了去发水文章,在我这我是肯定不给你过。”
我和老师就是观念上的不同,他们并不觉得应该去追求数量,做一个东西,质量比数量更关键。“impact factor”给我上了“扎心一课”,这一点对我还是感觉影响挺大的。
职业规划
我个人大概率倾向于继续做一站博后。这个是基于我刚才说的,前期成果出的比较慢。
如果我以后想回国走学术的话,肯定要做博后,但是如果在瑞士有适适合的工作我也会考虑,因为这边其实在瑞士的公司上班挺香的,所以工作和博士后应该会同时进行。
申请建议
我准备了三点建议或者是一些就是分享。
第一点的话就是读博不容易,不要为了文凭去选择这条道路,否则你会很痛苦的,不管是读研还是读博都要想清楚你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个专业?
一定要基于热爱去选择在这个专业继续读博,这样的话就至少你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你会更有内在的驱动力,你有动力和勇气去帮助你克服这些困难。
在读博期间,不管你是从哪个地区来ETH读博,都不要奢求别人能帮你太多,平时就要多注意培养一下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在考虑读博时,还要想清楚你的身体素质能否支持你去读博?读博是个漫长的过程,耗费时间和精力,需要强大的耐性,所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其实也很重要。
第二点也就是在我看来一个非常关键的点,一定要去认真的选课题组。
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关于这一点,我依旧很感谢佑途的老师,帮我整理了很多信息,然后整理的过程也很细致,关于意向导师的信息,都帮我整理到一个excel表,看表就能知道意向导师做什么,然后这个老师有什么方向之类的。
在选择课题组的时候,一定得花时间去看他最近几年他的科研成果、规划与方向,这些信息基本上官网上都会有的,不要急于去做出选择。
因为有的坑,你一旦掉进去,你就很难爬出来,会让你身心俱疲。
比如说刚才我说的像我们组他其实不适合任何人,如果你是那种焦虑型人格。
然后你来这的话你会很痛苦,你需要比别人花很多时间去做东西,然后这样其实不适合你,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去内耗。
如果你抗压能力比较差,那你也不要去选那些很卷的组,你也会很痛苦。
所以说要认真仔细的去了解课题组的总体氛围,不要太慌的去做选择,好的选择就是成功的一半!
然后很客观的一句话,如果你想在这个专业做深一点,做细一点。好的课题组和导师绝对比好的学校重要!
如果你是为了找工作读博,那你就去选一个好的学校。如果你想好好做研究,做学术,那你就去选个好的课题和导师。
然后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就相信自己的能力。你要相信自己的刻苦,一定会给你带来收获!收获可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当你在这个路上花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慢慢地你整个人都会变得更优秀!
在提升自我的过程中,你的能力可能是表象的,但是你的内核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内核一定会更强大,这就是功不唐捐,你所走的每一步路,肯定都算数的,
无论如何,请相信自己。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4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