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网络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当知识和思想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被快速而广泛地传播时,传统课堂教学应当探索以何种优势应对教育领域的创新性革命。两者之间的最大差异即互动式教学,这将成为新课堂教学优势的首要经验总结。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作为世界公共管理领域的顶尖学府,是全球公共领导人培养的领军机构,在课堂教学创新方面拥有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实践经验。
案例教学法:“问题意识”
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们听到多元的声音,肯尼迪学院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课堂上,随着教师的接连发问和善意引导,讨论不断深化,学生们的意见常常会发生分歧,他们根据自己的立场表达观点,毫不相让。教授对于同一个问题会选择具有差异性背景的学生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会发现持有类似立场的观点相互补充、相互支撑进而达成共识,另一方面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坚定持有的观点只是多种思路的一种,它们仅仅是基于特定文化背景或理解模式建构而成的。通过耐心倾听学生发言,根据案例线索的逻辑不断向学员发问,教授最后提纲挈领地进行提炼概括。
教师通过组织、协调、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才能,掀起一场又一场头脑风暴,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潜能,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更能提高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把握和判断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基于问题而推进的教学进程实质上依据的是理论的展开路径,因为案例在设置过程中是经过严格设计的,其背后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学生讨论的案例是由肯尼迪学院案例编写小组的专业工作人员投入大量时间,严格地筛选和撰写的。有的调研甚至要持续一年多的时间,由专人赴世界各地获取真实的一手资料。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检验和不断完善,许多案例已成为经典。案例的形式丰富多样,包含阅读资料、讲义、幻灯片、多媒体数据呈现等,甚至还有些经典案例被拍成影片,或由学生现场模拟表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入到案例设置的情境之中,给人以更直观、更生动的印象。
案例的选题内容兼顾国际化,通过引入不同的观点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客观地讨论和思考问题。根据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要求,学生需要在课前预习教授下发的相关案例资料做好充足的准备。上课时,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教授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以期寻找到最佳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多元教学法:“矛盾辩证理论”
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大卫·艾尔伍德在被问及学院最突出的教学特色时,给出的答案是“多元化的教育”。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学生以解决全球问题、谋求世界发展为己任,因此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政治和经济成为了他们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前提条件。学生们来自诸多国家,在学识背景、年龄层次和社会身份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来源多样,例如有政府、国际组织、军队、新闻媒体、非盈利机构、企业等。
在笔者英文讲授的《海外当代中国研究》课堂上,中外学生齐聚一堂,大家有着多元化的背景、知识结构迥异,对于中国许多现实问题的理解差异性较大,这本是教学的一大难点。但在与同学展开交流时发现,学生每一种观点背后都由独特的生活和学习经历所支撑,反映了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因此,课程充分地将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肯尼迪政府学院学生的多样性,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形成了多领域、多层面的知识储备,为广泛地了解不同领域和地域的政治文化、公共政策提供了最好的平台,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理解和认知视角。
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哈佛大学前教务长阿尔伯特·卡内塞尔曾经讲到,我们的学院有很多的矛盾对立,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之间,实践者与理论家之间,有时还存在于学生与教授之间等。如果消除了这些矛盾,我们将会失败。因为我们的团队成员必须是持有不同观点的强有力的人,他们并不人云亦云,而是通过互相的质疑、思考和讨论来进行学习。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但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并不认为矛盾是弱点,相反我们热爱矛盾,在多元化中寻求平衡是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最大特色。
互动教学法:“思想助产术”
为了丰富教学方式,肯尼迪政府学院特别设置了很多极具特色、灵活多变的互动教学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小组学习、模拟管理、案例教学、名人演讲、政策辩论和角色扮演等。
有些课上,老师会给出案例并要求学生现场模仿或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案例的思考。有时,老师会要求学生根据主题,短暂地准备并进行现场演讲或展开政策辩论。课堂之外,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样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们可以利用假期参与到学校和各类社团组织的国内外游学活动,近距离感受异域文化带来的乐趣和挑战。学校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实习职位,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将所学技能运用于工作之中,以便更好地发掘工作志向和自身优势。
学生创作了诸多富有新意的课程成果,例如制作紧扣课程主题的微电影、原创话剧和情景剧,针对理论争论展开辩论等。通过学生展示、同学互动、教师点评的方式,同学们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对课程知识的好奇与求知欲不断增强。
苏格拉底是教育教学和思想传播领域的先贤,他所创造的“精神助产术”至今仍然是深刻且重要的教学理念。苏格拉底并不直接给出观点和答案,而是通过不断发问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其逐步接近正确的结论。互动式教学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运用互动式教学能够增进师生之间在授课内容上的共识,同样也是教师在运筹课程、展开教学上的挑战。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