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90后小伙将自己的求学经历制作成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发布,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他从医专一路进入斯坦福访学的经历,被网友直呼“太励志”。
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考入泰山医学院(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读本科,再到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直至到斯坦福大学访学,这条路,山东小伙何世豪走了十年。
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正值美国旧金山当地凌晨三点多,何世豪已经连续三十多个小时没有睡觉,他一直在准备项目汇报展示,反复修改打磨ppt, 全英文模拟试讲。“这是我来到斯坦福的第一次展示,不能让人看扁,必须力求完美,才能为以后的研究铺好路。”
十年漫漫求学路,对于何世豪来说,是一路披荆斩棘,更是一路坚持不懈,努力是他的人生信条,“我会努力抓住每一个机会,不能允许自己没有尽全力,更不想让人小瞧专科生。”
只要不停下,任何时候都是你的起点
在进入大学前,何世豪将自己的身份归结为“差生”,座位基本都是最后一排。尤其是在本该努力冲刺的高中阶段,玩游戏、看课外书完全占据了他的学习时间,甚至于自己都已经“自暴自弃”。
“但我对于自己的兴趣还是比较清楚的,我父亲是传染病科医生,母亲是乡镇医生,耳濡目染之下,自己一直对医生有种特殊的情结。”高考成绩出来后,仅能读专科的何世豪,依旧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
何世豪童年与母亲合照。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刚步入大学,何世豪兴奋而又充满期待,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歌唱比赛、学生会文艺联谊节目、演讲比赛、宿舍文化节、羽毛球大赛等一个不落。“但很快我对这些忙碌而欢快的日子心生厌倦,我意识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何世豪回忆称。
18岁的何世豪喜欢看美剧《实习生格蕾》,向往穿着白大褂,治病救人的外科医生职业。“当你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言行就会如何。”他的学习态度开始转变,也开始尝试享受独处。
当室友们晚上在寝室打游戏、看鬼片、聊八卦时,何世豪选择到寝室楼里的厕所学习,他自带小板凳,将脸盆倒扣搭建成简易“书桌”,基本上每天都能学习到凌晨四五点。“所以同学们就给我起外号‘何五点’,到现在我的社交平台签名还是‘要么五点睡,要么五点起’。没办法,底子太差,只能多花时间去补上来。”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何世豪考了班级第10名,这让他尝到了努力的甜头,之后的专业成绩便一直保持在全校前3名,并连续3年获得校级优秀学生。顺利地,何世豪也完成了专升本,并于2018年完成本科学业。
考研成功对于何世豪而言,也是人生的重大转折,“首都医科大学在医学领域声望很高,其实当时报考时我并没有十足把握,但当真正被录取后,感觉更自信了,也更有压力和动力。”何世豪说。
2019年,何世豪参加一带一路 中国-南亚东南亚神经外科论坛留影。(左三是何世豪)
后来的人生,他仿佛开了挂,一路顺利升学。2021年,继续攻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博士,又在大洋彼岸的斯坦福大学访学,主要从事烟雾病发病机制及认知障碍的相关基础研究。
在何世豪将自己的求学经历制作成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发布后,迎来鲜花掌声的同时,也遭到部分网友质疑,质疑首都医科大学为什么要收一个专科生?你再努力也改变不了自己的第一学历等等。”对此,何世豪也想对像自己一样正在同命运抗争的学子说,“如果你正在迷茫,害怕被别人看不起,只要坚持继续向前走就好,不要停,任何时候都可以是你的新起点。”
我想做个好医生
“支持你一路求学,不断向上走的动力是什么?”何世豪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与坚持。”
何世豪读的是神经外科专业型硕士,按照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只需完成毕业论文、取得医师资格证便可顺利毕业,但何世豪读研期间仍以第一作者的身份设计并发表了4篇SCI论文。
“刚开始入学之时,会因为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担心自己专科出身被别人看低,我焦虑得斑秃了半年。”但很快,何世豪积极调整好心态,苦读烟雾病(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研究领域论文1000多篇,所有的焦虑都在行动中化解。
“大量阅读思考后,让我对烟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的研究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也使我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博士期间研究课题提供了广阔的思路。”这个积累的过程,何世豪称为扎根。
何世豪本科阶段寝室的学习桌面
在首医就读及实习期间,何世豪也积攒了大量的临床案例,锻炼了自己的执刀技术。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吻合技术是神经外科手术操作的重要基本功,是脑血运重建的基础,是脑血管病、复杂颅底肿瘤等手术成功的关键技术。
在《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吻合》这门课上,医学生要用鸡翅的动脉血管进行模拟练习,在一毫米的血管上缝十针。这对学生手的稳定性、眼神的准确度、精力的集中度、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操作不稳很快会出现“飞行状态”,颤颤巍巍,无法进行精细操作。而这门课也是何世豪引以为豪的课程,他的成绩优异,多次受到表扬。
2018年《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吻合》课程中何世豪在显微镜下放大20倍后对1毫米的鸡翅血管缝合练习。
在采访中,何世豪多次表示,自己的硕士生导师、国内知名脑血管专家王嵘对自己的医学之路有着重要影响。
硕士期间,何世豪每周三都会和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任职的王嵘一起出诊。“每一次在门诊为患者看病,王主任总是用临床症状加上与之对应的最客观的检查依据,为病人提出最利于其切身利益的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时机、挑选手术方式。王主任也对团队的要求极高,‘三查七对’、谨慎至微时刻让大家铭记在心,他一直强调患者的生活质量、切身利益高于一切。”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何世豪,直至今日。
“之前在医院的时候,有个男孩带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来门诊感谢王主任,也对我触动很大。”何世豪回忆说,男孩在读小学时,经常在大声读书(过度换气)或劳累后出现右侧的肌力下降,有时头晕伴有眼睛黑蒙,一直没有就诊,直到出现一侧偏瘫、偏深感觉障碍,家人才重视起来。孩子休学一年,四处求医无果,最终找到了王嵘主任。主任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确诊他为烟雾病,并为其实施血运重建手术。术后男孩进行了良好的康复,还学会了左手写字。十年后,他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特意带着录取通知书再次来上门感谢。
“当我看到他的录取通知书,看到他现在阳光自信的模样,那种无法描述的使命感和信念感油然而生,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做个像王嵘主任这样的好医生,努力提高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慢性缺血性脑疾病的诊疗系统,完善手术评价体系,为更多的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何世豪说。
当下依旧选择坐科研的“冷板凳”
2021年,何世豪顺利留在首都医科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那个暑假他没有回家,而是选择去到延安山区和乡镇卫生院义诊服务。
何世豪在义诊现场。
何世豪称,当时自己研究遇到瓶颈,想要去国外交流,已经申请过多所学校。但是因为义诊工作繁忙,差点错过了斯坦福大学的面试邀请,“其实当时我看到时候,面试已经超时,只能立刻回邮件说明情况,看有没有希望继续争取一下。”
幸运地是,正是因为他的此次义诊经历,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素养以及诚恳的态度,何世豪顺利通过面试,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入场券”。
在此之前,何世豪也曾收到“全球第一医院”梅奥医疗中心的邀请函。“但我还是想跟随Gary K. Steinberg教授学习,他是斯坦福大学脑卒中协会的创始人和烟雾病中心主任,他对烟雾病的研究非常权威,所以我放弃了前面的offer。”
斯坦福大学的邀请函。
2022年8月,何世豪来到旧金山,加入斯坦福神经外科后,他发现有许多专业名词没有听说过,要学的知识还有很多。一个多月来,何世豪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到实验室,晚上12点多再回寝室。
周围的环境不停变化,身边的人来来往往。何世豪不敢丝毫懈怠,“我会努力抓住每一个机会,我不能允许自己没有尽全力,我不想让人小瞧专科生。”
在师弟们眼里,何世豪非常平易近人,总是乐观积极,精力充沛,喜欢帮助大家,惜时如金。“我平常劝他最多的话就是早睡觉,我经常说,你这种工作强度还不睡觉,不猝死都是医学奇迹。”一名相识四年的师弟对澎湃新闻表示,“他很有担当,我觉得我心目中的医学家就应该是这样子的,会带领大家一同前进,有理想、有使命、有担当。”
现在处在异国他乡,何世豪同样也收到了他人的帮助与温暖。实验室负责人Rani来查看实验室,发现细胞间医疗废物垃圾桶踩着有点费劲,执意要换一个新的,并耐心询问何世豪的喜好,为他量身定制了三套绣着他名字的斯坦福实验室的衣服。
课题组组长Michelle发来七封邮件,帮助何世豪修改汇报的ppt,并且逐字逐句审阅之后,真诚地提出了建议。她还叮嘱小何处理病人标本时要保护好自己, “所有仪器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保护自己。”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感受到了什么是科学无国界,这里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耐心地和你交流,他们尊重科学,传递知识,我也会把这种精神和态度传递下去。”何世豪说。
斯坦福神经外科Gary K. Steinberg实验室成员合照,何世豪(右二)
在采访结束时,谈及当下,何世豪有着坚定的信念,“身边的朋友有的结婚生子、家庭幸福;有的步入工作岗位,在一线治病救人,实现职业理想;而我目前仍然坚定地选择坐科研的‘冷板凳’。”
何世豪计划一年完成斯坦福的学业,在这里突破自己的瓶颈,和团队一起在烟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早日回国。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