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博中医药科普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中药学院(系)之一,现有中药学和药学两个一级学科。中药学学科是首批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国家“211工程”与“985”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项目,2017年和2021年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共涵盖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临床中药学、民族药学等9个二级学科。截至2017年9月,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前1%。近年来,中药学学科不断加强整合与交叉,推动新兴学科发展,创建了新兴交叉学科航天中医药学、中医药信息学和系统中药学。2012年航天中医药学和中医药信息学被确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19年系统中药学获批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中药学学科设有中药学、中药制药2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全国最早获批中药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术学位授权点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药学学科设有药学1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
2.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前身为中药系,1972年建立,1996年更名。中药学院下设中药创新药物研发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中药药效物质”E-研究院、以及8个教研室,1个中药创新药物研发实验室,现有教学科研人员近百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近全院教职员工总人数的90%。中药学院分别于1981年和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中药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全国首批授予点之一。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中药学学科列“A+”档,彰显学科建设基础和实力。学院现有中药学博士点,中药学、方剂学、药理学、药剂学、生药学和中药学专业硕士点,设置本科专业有四年制中药学专业、四年制中英合作办学药学专业。目前在读硕士生、博士生250余名,本科生超过800名。学院依托全国一流学科的优势资源,陆续建设了天目山野外见习基地、益大本草园实践基地等野外见习基地,上海养和堂中药饮片公司等3家中药炮制学传承教学实践基地,1家中药制药实践教学联合中心,以及包括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等23家医院药学实习基地,并建设了包括中科院上海药物研所.
3.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类别 学科名称 批准时间(年)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药学学科群 2017 国家重点学科
中药学 200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中药学 2011 江苏省重点学科
4.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未查到信息
5.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未查到信息
6.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未查到信息
7.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7.1. 纳米给药系统设计及分子机制分析7.2. 靶向制剂的研究与开发7.3. 心血管药理学
7.4.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7.5. 绿色有机方法学研究7.6. 功能性生物材料合成等研究
8. 浙江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学科专业概述
药学院目前开设有中药学、药学、食品卫生与营养、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临床药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中药学、药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食品卫生与营养、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为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有中药学、药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药学博士点和中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
中药学学科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两轮滚动建设)、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浙江省“十四五”优势特色学科,药学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为ESI全球前1%学科;中药资源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中药资源工程学、中药药效毒理学、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为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9.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我校中药学专业1960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7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获全国首批中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3年获临床中药学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92年获批省教委重点专业,2001年获批省级普通高等学校重点专业,2007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2008年获批教育部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于2015年顺利通过验收。2006年和2011年分别获批湖南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药药剂学、药用植物学及中药炮制学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2.研究方向及负责人
我校中药学学科经过59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下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
(1)湖湘中药资的品质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立足于湖湘特色中药资源,筛选其防病治病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研究。在湖湘特色中药的有效成分研究方面,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对麻口皮子药、天名精、檵木叶、湘大青叶等20多种湘产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已鉴定了800多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70多个;在湖湘特色中药的标准化研究方面,依托国家中药饮片标准化建设项目等,对湘产中药玄参、百合等进行标准化研究,起草标准或规范20多个。坚持中药资源“源头安全可控-药材生产规范-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思路,多年以来,广泛开展了中药资源调查、质量评价、保护、开发利用及规范化种植等系统研究。全面掌握了湖南中药资源基础数据信息;建立了湖湘大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和珍稀濒危药材仿野生种植技术体系及其药材质量标准体系;与企业对接,将成果应用于中药材基地的生产实践中,从源头上确保了原料药材质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湖湘中药功效活性物质筛选与应用研究:以湖南省中药活性物质筛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为依托,以湖湘特色中药物质基础筛选与功能机制研究为核心,以治疗重大疾病、疑难病的中药及复方中药筛选为突破口,基础与应用结合、研究与开发并行为特色,开展中药活性物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该方向团队与哈佛医学院、美国国家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等搭建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平台,建立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3)临床中药学研究:以中药及中药复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主要方向,以阐述中药及其复方治疗抑郁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偏头痛、痛风等疾病的科学内涵以及中药的不良反应为主要研究领域。一方面针对中医优势病种,开展了中药及其复方抗抑郁、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作用的系统研究;另一方面,针对中药的不良反应展开深入研究。目前已经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并与企业联合建立了湖南首个“抗抑郁工程中心”。
(4)中药靶向制剂及中药大健康产品的研究:以研制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使用方便的现代中药制剂为目标,主要围绕中药新药创制、中药制剂共性关键技术、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设计及其物化表征、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等内容开展研究,并在中药新药临床前药学研究、壳聚糖絮凝澄清与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研究、肝肿瘤主动靶向中药纳米载药系统研究、中药粉体研究及基于血清药物化学的中药复方制剂指纹图谱用于中药制剂整体质量评价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优势。
(5)湖湘中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主要在中药有效成分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效应及机制、干细胞中药调控、中药有毒物质快速检测与脱除、中药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展了荷脂细胞胆固醇蓄积、跨膜转运与炎症的关系及中药绞股蓝、烟酸姜黄素酯的心血管药理作用、中药有毒物质防控等研究。2010、2015版《中国药典》已收录连翘、罗汉果、干姜、夏桑菊颗粒等研究成果成为国家标准。
10.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中药学学科创建于1958年,分别于1981年和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中药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山东省唯一的中药学研究生学位点。
学科特色: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基于“产学研”密切结合与科教协同,深度融合科研优势资源、行业优质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重点研究山东道地药材及其制剂,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国家和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
主要研究方向:立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经过多年积累形成了5个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①中药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②中药质量控制研究;③中药新剂型和制剂新技术研究;④中药炮制现代化研究;⑤中药药理及体内过程研究。
中药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 聚焦山东道地药材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生物、化学等技术,开展资源调查、资源预警、资源评价、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质量控制与综合开发利用等领域研究,在确保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实现道地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与产业化,促进中药行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本方向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真菌类中药鉴别与资源、山东道地药材与饮片商品鉴别等领域研究,研究重点是中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中药品质评价方法和检测指标等。质量是中药的生命,本方向针对中医药临床和发展需求,与企业实际生产需要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和中医药发展,与经济、社会需求吻合度较高。
中药新剂型和制剂新技术研究 本方向依托现有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聚焦中药制药技术提升,研究内容包括中药药效物质提取纯化、中药新药开发、中药新剂型新技术等,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
中药炮制现代化研究 本方向聚焦中药炮制研发关键技术,通过多学科交叉,重点研究中药炮制原理、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中药饮片药效物质发现与评价、中药配方颗粒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等。
中药药理及体内过程研究 本方向以中医药新药研发及作用机制为切入点,运用基因组学、功能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现代技术,开展中药及复方作用机制与安全性评价研究,探讨复方配伍特点及药效物质基础,促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依托已有的学科资源优势,瞄准学科的国际发展前沿,围绕中药学学科前沿和山东省创新驱动需求,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中的医养健康方向,针对制约中药发展的瓶颈问题,完善中药质量控制与产业技术链条。开展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可持续开发利用—规范化生产—质量控制—综合开发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经典名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和中成药二次开发,研发中药新药,推动重大新药创制;推动中医药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加速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推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在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药炮制技术传承与现代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发现与评价、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的药效与机制研究、中药新药研发新技术等领域引领学科发展和行业进步
学科面向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主动对接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校地共建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已经投入运行,深入在中医药抗病毒研究、经方深度开发和海洋药物研发等研究,同时在中药理论应用、中医药卫生与健康管理等中医药理论创新与中医药软实力建设方面进行拓展。
近五年承担“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0余项,科研经费达8000万;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2项。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5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