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
唐中慧
录取结果
宾夕法尼亚大学 UPenn
MLA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MLA 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CB
MLA 2
华盛顿大学 UW
MLA2
弗吉尼亚大学 UVa
MLA path2.5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 IIT
MLA 2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 POLIMI
MLA
背景信息
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本科
GPA:3.96/4.0
TOFEL:102
GRE:322+4.0
虽然很早就搞定了托福,我却长期摇摆在保研与出国之间,因为相比保研,出国留学充满了不确定性,相当于放弃了一条平稳轻松的路。我的经历可能对于绩点较高但觉得自己个性不明显的同学更有参考价值,我最大的问题不是拖延癌,而是焦虑。
我的时间线
托福:2018年3月开始准备,7-8月集中准备,8月底考试
GRE:2019年2月集中准备,3月初考试
作品集:2019年3月开始准备,8月起集中准备
文书:2019年10-12月
我觉得申请的时间规划是非常个性化的,参考别人的时间线后,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出规划。一般而言英语还是要尽早准备,给自己留至少3个月专注地准备作品集和文书。如果英语基础还不错,托福和GRE其实是可以放在一起准备的,比如在大三的寒假,这样既可以尽早摆脱语言考试的压力,又可以避免占用申请前最后一个暑假,这个本该用于丰富经历、扩展视野的时间。
我的文书写作建议
写文书的过程是一个梳理自我、发现自我的过程。从抓住自己的兴趣与特质,把这些模糊的感受变得清晰,到结合自己的经历阐明自己的个性,再到通过这些个性体现自己的潜力,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反复的思考。准备文书的两个月,我每天都要经历“人生三问”,然后搜景索观设计学杂志和申请院校的项目寻找答案。
我建议文书可以尽早考虑,在开始准备作品集的时候就可以思考这些问题:我的特点、兴趣和优势是什么,我的专业倾向是什么,哪些经历可以佐证这些,申请的学校有什么导师或课程吸引了我,以及我想要在申请的院校实现怎样的成长。在这些事情不断变得清晰的时候,自己也会不知不觉走过很多路,尽早摆脱本科阶段的幼稚,同时也有助于对作品集产生更加整体性的控制。事实上,我的作品集的整体构思就是在思索文书主线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我的作品集
有时我觉得作品集就是变相的、可视化的文书,比文书更细腻地展现了个人特质。
我的作品集主题是The Traces of Life,试图通过四个项目展现我对景观、场所认同与社会公平的思考,这四个项目分别来自:
1. 学校的暑期课程Mapping Beijing
2. 大三春季学期的城市设计课程
3. 凯诺设计室“大地艺术发电装置竞赛”
4. CHSLA竞赛
事实上,每个项目都已经修改得面目全非,虽然借了或课程设计或竞赛的背景,但从主题、构思到空间、图纸都重新打磨过。
所以我认为课程设计的项目并非完全不可用,事实上,通过重新思考和设计,让过去糟糠的课程设计重获新生,是一个新鲜刺激的过程。在这里分享的就是我改自课程设计的两个项目,整个改造的过程中蔡伊凡老师 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A STORY OF STONE
City Park Design Outside the Old Summer Palace
A STORY OF STONE ©唐中慧
A STORY OF STONE ©唐中慧
Foodscape
Urban Design for Food Market in Central Beijing
Foodscape ©唐中慧
Foodscape ©唐中慧
Foodscape ©唐中慧
我的申请总结和建议
准备申请是一个充满艰辛与温暖的过程,我把最想分享的经验和踩过的雷分条写在这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关于作品集:“什么作品都可以放进来。”(蔡伊凡老师 )“但不是作品的集锦,而是要展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UPenn客座教授Valerio Morabito)
2. 关于时间规划:作品集一定要尽早开始,在预估的时间外留一定的余地,因为意外的事情总是层出不穷。控制出图节奏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从整体到局部地完成图纸,控制整体效果,最后再抠细节。
3. 关于申请:申请是对综合能力的系统性的考验,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控制时间,如何毫无差错地递送所有的申请材料等,所有细节都是影响申请结果的参数,这句忠告是给所有像我一样容易粗心大意的朋友。
4. 不要高估自己的水平,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如果有留学计划,尽早开始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要拖延到申请季。
5. 最后是一句来自初中物理教辅的忠告。实现目标的过程就像用电壶烧水,前面积累挣扎的时间很长,后面达到沸腾只是一瞬间的事,所以千万不要在破坏分子引力的阶段放弃一壶看似不再升温其实即将沸腾的热水。
回顾整个申请的过程,从3月份参加凯诺设计室每次被多多老师 提醒关闭麦克风,到6月份忧愁脸去面基专门等待我的雪诗老师 ,到10月份在伊凡老师 的帮助下完成第一个作品,到最后两个月每天工作19小时,申请就像是一次蜕变,变得足以淡定地面对一切。
感谢连
这可能是一个有点长的感谢连。
感谢我的主带伊凡老师 ,每当我遇到阻碍,和伊凡聊过就会豁然开朗。伊凡带给我的不仅是作品集的指导,更是一次又一次的挽救了我崩坏的心态。电话那端的她好像永远都是气定神闲,仿佛再大的问题都不是事儿。没有伊凡,我的作品集可能就是烂尾工程。
感谢李其轩老师 ,耐心地帮我理清文书的思路,分析主次关系,并且非常细致地帮我逐字逐句地斟酌文书的内容。
感谢雪诗老师 ,一直给我鼓励和陪伴。不论是面基还是微信聊天,雪诗总是给我满满的正能量。
感谢“大地艺术发电装置竞赛”设计室的多多老师 和中奇老师 ,帮助我从对作品集几乎一无所知到最后完成一个有趣的作品。多多老师 极其严格,让我认识到很多我曾经忽略的问题,几乎每次设计室都会非常认真地超时。以及温柔认真的中奇老师 ,永远很认真地回答我的问题,对我的设计室成果不离不弃。
感谢月辰老师 ,帮助我梳理方案的思路,给了我很多有用的思考方法。
感谢教务的板砖老师,是我时常骚扰的对象。
感谢有爱的凯诺圈,潜水在群上的我获得了很多重要的信息。
也要感谢帮助我的老师和朋友们~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