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不读好书的人与文盲无异”。 但是世界很大,书也很多,要想成长为更好的父母,其中最大的捷径就是只读一流的书。
大家好,我是知树堂的青澜博士,家有儿女的教师妈妈。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为什么很多高知家庭,不愿意生二胎?”
周末和几个好友在梦想小镇一起吃火锅,畅聊小聚,非常惬意,
其中一个好朋友可妈,她前年从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毕业之后,在德国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回到杭州,目前在高校工作。
她先生也是德国大数据方面的博士+运营专家,目前在杭州一家互联网巨头公司从事高管工作。
典型的高知家庭,两夫妻年收入加起来超过200w+.但是我这个朋友却直言,她不敢生二胎。
为什么呢?原因,我朋友表示:
第一,因为生养第一个孩子太辛苦了,感觉失去了很多自我,不想再来苦一回;
第二,自己在工作方面,处于起步期,还是想有所追求,觉得如果生老二,会耽误自己的职场晋升速度;
第三,尽管家里她先生很想生老二,但是先生属于互联网公司的9-9-6,加班常态化,除了周末,平时压根儿顾不到孩子。
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可妈发现自己儿子身上有很多“独生子女”存在的特征:“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竞争意识不足,不够皮实,抗挫折能力较弱。”
所以也有点动摇,二胎究竟是生,还不是不生。
然后我以亲身经历为现身说法,和她说了一下我的育儿逻辑和观点:
第一,因为孩子影响了女性职场晋升? “孩子不背这个锅”。
很多妈妈会觉得:孩子是自己事业发展的“碍脚石”,觉得自己为了孩子就要牺牲工作和职场晋升。
对此,我不完全同意,孩子的确是会分散一部分精力和能量,但是,不能让孩子完全来背这个锅。
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孩子,妈妈就一定能火箭速度实现职场晋升,实现财务自由了吗?
不一定。没有杰出成果的宝妈,如果回到“无娃时代”,大概率照样出不了杰出成果。
因为优秀本质上是一种习惯,正如美国柯维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给所言: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本质上和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密切相关。
没有孩子的时候,那些闲暇时光,很多妈妈们,不也是用来刷剧,逛街到处浪,过掉了吗。
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妈妈的格局和生命状态,其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身心灵成长。
其实,就养娃的难度系数而言,我个人认为,养两个孩子,比养一个孩子要更容易,因为两个孩子有伴了之后,对妈妈的黏性反而减少了。
但是养一个孩子的话基本上是“众星捧月”常态是非常6+1(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母+宝宝),孩子各种粘妈妈,各种要求陪,养一个孩子,3岁,妈妈陪,5岁,妈妈陪,7岁,妈妈陪。
但是很多时候,小朋友感兴趣的那些游戏“玩水,玩沙,堆乐高,我们大人发自内心来说,并不是那么的喜欢玩。”
而大人作为“陪玩师”在孩子眼里看来,也是很无趣的,孩子最喜欢的还是和“同龄人”玩。
从某种意义上,生了老二,反而解放了老母亲,因为老大有了固定的玩伴了。
总之,因为孩子影响了职场晋升,我认为“孩子不应该背这个锅”。
第二,对孩子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一是父母的生命底色是一个非常绽放的状态,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那种喜乐和愉悦感,每个妈妈都应该活出自己的颜色。
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妈妈,我们还是我们自己,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梦想要去实现,当了妈妈之后,不要失去自己的本心。
有了孩子之后,妈妈们会有更大的动力去精进自己,有了更新的视角去丰富人生。
我身边有不少妈妈,在有了孩子之后,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职场方向,有些甚至实现了财务自由,比如之前浙大的小学妹年糕妈妈,三个孩子的妈妈的李一诺,从金融投行转行到自媒体大V的苏妈,都是当了妈之后,更加清晰了人生地图和发展方向。
二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手足的环境,其实孩子是非常非常需要玩伴的,
而在现代城市环境,很难找到固定的玩伴,往往是你们家在练习钢琴的时候,别人家宝贝还在睡觉,要找到同频的宝宝还真的是挺难的。
但是家里如果有两个孩子,不管相差2岁还是四岁,以我们家为例子,尽管有时候也吵吵闹闹,他们大部分时候还是可以实现亲密无间,相亲相爱的。
再者,生老二其实最受益的还是老大,因为老二的到来给了老大一个充满“竞合”的天然环境,TA需要学会分享资源,并且某种程度上学会竞争,获取父母亲的关注。
汪培珽女士的那篇文章《您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文中写道: 即使父母可以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当独身子女长大到需要同伴和玩伴时,填补这个空缺,是不是就变成父母的责任?
所以在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展翅飞翔之前,做父母的在心理上,会不会一直背负着这份责任?
您要应付孩子的玩乐需求——扮家家酒、拼图、堆乐高积木、下棋、骑车、捉虫……还有一堆天方夜谭的胡言乱语。这些您能一一做到么?
您能陪孩子跑来跑去、玩鬼捉人么?您能陪孩子玩大富翁、陆军棋、跳棋、西洋棋么?
您能陪孩子玩水枪射人、倒地装死么?您能陪孩子玩得客厅一团乱,而不歇斯底里地喊“收玩具”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捉金龟子么?您能陪孩子一起跳房子么?您能陪孩子一起嘻嘻地傻笑么?
假使这些您都能做到,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不懂;等孩子一天天大了,他们会发现,原来大人根本不喜欢玩这些东西。
还有更多的时候,大人的活动,其实孩子也一点兴趣都没有。什么吃饭、什么逛街、什么买东西……
但父母非得拖着孩子一起去,不然您留他一个人在家多寂寞。手足能给的,你不能。
或许您会说,“孩子虽然没有手足,可是有爸爸和妈妈的全心陪伴啊!”这就好比假设——虽然妈妈少了爸爸,可是有孩子啊,为什么有了孩子,妈妈还是觉得不够呢?孩子光有父母的陪伴,是不够的。孩子还需要手足,就好比我们还需要另一半。
第三,二胎的出生,会影响物质生活品质吗?
财务问题:我朋友表示老二的出生可能会影响到生活品质,因为他们家老大出生之后,吃穿用基本上都是国外品牌,上幼儿园也是国际全英文幼儿园,兴趣班再报一报,养一个孩子一年保底花销在30多万。
孩子纯粹是“碎钞机”,说得一点也不假。
但是关于财务问题,我是这么解读的,其实财富水平都是相对的,在10年前,我们自己读书的时候,当初觉得200万,好大一笔钱啊,但是到了现在,是不是觉得200万,相对变少了。
因为每年的通货膨胀,和人民币的加剧贬值,都导致财富的数量级其实是动态和相对的。
过去十年,我身边很多小伙伴的财富收入水平,实现了指数级增长,但是,就个人幸福指数而言,并没有实现指数级增长。
想要幸福感,我们可以增强正念练习,正如英国知名喜剧演员Ruby Wax在《精神问题有什么可笑的》一书中,写道: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正念练习提升生活的喜悦度:
例如,重新审视内心,自我调节的视觉和嗅觉疗法。找到一个能够让自己安心的东西,比如一张照片,一看照片心情就会变好;听一首喜欢的歌,让自己平静下来;
保持好奇,准备一个笔记本,在上面记上你每天遇到的新鲜玩意和事情,一天写三个;
把自己值得感激的事记录下来,比如说,感激自己还有两条腿,感激自己还活着,感激自己还拥有家庭;
转移注意力,比如,当你情绪要失控的时候,尝试从一数到一百,然后倒过来再一遍;
用心倾听和倾诉,两人一组,大家认真地看着对方,听对方讲话,很投入地感受对方说的每一句话,你会发现,你变得更加幸福,这就是交流的乐趣。
最后,21世纪,什么才是最贵的资产呢?人才。
宏观层面也高度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国家出台的人口政策,也带有这种预判。
赚钱是无止境的,工作精进也是无止境的,我认识一个企业家,目前81岁,每天还持续奋斗在第一线。工作如果身体好,工作到70,80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作为女性而言,真正的黄金生育年龄,其实非常有限,我身边的很多高知女性,都是在30多岁生一胎,等到想生二胎时,也快35,36了,再拖个两三年到四十岁,也就差不多到了高龄产妇年龄了。
开复老师在诊断出癌症之后,就有非常深刻感触:“从生命意义而言,我们每天忙忙碌碌,追寻的物质财富,最终我们是带不走的。我们能够留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是我们的孩子。”
100年之后,我们曾经住过什么房子,开过什么车子,变得无关紧要,但是我们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却是至关重要。
最后,和大家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以始为终”这一章节的一句话:
“请思考约瑟夫·爱迪生(Joseph Addison)的话:当我面对伟大人物的墓地,妒忌之心荡然无存;
当我阅读历代佳丽的碑文,贪婪的欲望顿然消失;当我在墓碑旁遇见泣不成声的父母,禁不住悲从中来;
当我看到父母的坟墓,忍不住想到那些自己将追随的人的悲伤的空虚;
当我看到王者与其废黜者的墓碑并肩而立,生前为不同观点唇枪舌剑的文人墨客的遗体相邻而居,不禁感到那些内讧、派系斗争、人间是非的渺小。
再查看墓碑上的日期,发现有些就在昨日,有些却可追溯到600年前,于是又忍不住想到最后审判日那天,我们都将同时接受上帝的审判。”
因此,不管选择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总之,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就好。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