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是战国时代齐国的都城,在这里,有一座被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的“稷下学宫”,深藏在历史的烟云之中。尽管经过了两千年的岁月沧桑,但是它在历史长河中曾经的辉煌和灿烂,依然光彩夺目。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为聚集人才,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将学者封为“大夫”。学宫延续至末代齐王田建时期方才衰弱,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才消失。“稷”是齐都临淄一处城门名,“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学宫因处稷下而称“稷下学宫”。
这座存在时间长达百年的学宫,在中国古代学术争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甚至成为了“百家争鸣”的代名词,自由论辩的学术风气使其成为那个时代的学术圣地。各个流派的学术精英往来穿梭,学多流传后世的著作在这里写成,而且,造就了一代代以政论学为主业,以思辨为风尚,个性鲜明的“稷下先生”。正是他们,直接参与、促成了这一时期最热烈、最持久、最有影响的“百家争鸣”。而“稷下先生”,也由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个特殊的名词,它代表着一个学术思辨的群体,一段特殊的文化贡献,一种特殊的文化人格。
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人们称稷下学宫的学者为稷下先生,随其门徒,被誉为稷下学士。
这样一个学术沸腾的中心出现在齐国并不意外。从齐国的经济状况来看,齐国自步入春秋之后,就成为当时的大国强国,齐桓公时任用管仲为相,九合诸侯,居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到了公元前481年,田 成子 杀死齐简公取代姜齐之后,齐国的国势更为强大;其疆域辽阔,成为国土面积为方圆二千里 的“四塞之国”,曾与西方的秦国并称为东西二强。据历史记载,当时齐国的农业之富,“粟 如 丘山”;鱼盐之利“通输海内”,实业之厚,“冠带衣履天下”。齐国都城临淄农工商并重 ,经 济繁荣,人丁兴旺,已是拥有“七万户”的大都市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为稷下学宫的产生奠 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齐国统治者雄心勃勃,素有“以一服八”的壮志,为了实现以齐国王天下的雄心壮志,他们急需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需要通过办学的方式为统一大业奠定思想基础和人才准备。
齐威王即位,为革新政治,选贤任能,广开言路,进一步扩建了稷下学宫。齐宣王时期,采取了更加开明的政策,“趋士”、“贵士”、“好士”,稷下学宫的规模和成就达到顶峰(滥竽充数这个典故就和齐宣王有关)。齐宣王对稷下学宫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四方游士、各国学者纷至沓来,“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儒、道、名、法、墨、阴阳、小说、纵横、兵家、农家等各家学派林立,学者们聚集一堂,围绕着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王霸、义利等话题,展开辩论,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稷下学宫达到鼎盛。世称“百家争鸣”。对此,司马光在《稷下赋》中说:“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然而,齐闵王后期,不听谏言,邹衍很快离开齐国去了燕国,随后,齐几乎为燕将乐毅攻灭。齐襄王时期,齐国重建,虽然努力发展稷下学宫,但是稷下学宫仍然没有能够恢复到鼎盛时期的面貌。
稷下学宫最有名的两个人是孟子和荀子。两人都曾在稷下学宫任职,荀子在齐襄王时期曾三为“祭酒”。当时稷下学士上千人。稷下学者待遇极高,齐宣王曾赐76“上大夫”头衔。给他们修建高大的住所。还将淳于髡、孟轲、荀况还被尊为卿。那个时候孟子出趟门都差不多有十几辆车跟着,学生上百人,十分风光。
稷下学宫本身有很多功能:其成员即可以充当政府的智囊团,又著书立说进行学术研究,由于广收门徒,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是一所非常成功的大学。战国时期,三晋纷乱,楚则保守落后,秦虽是新兴,文化未盛,齐几乎始终领导文化潮流。而中国自秦以后的各种文化思潮,差不多都能从稷下找到源头。如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学,基本上是孟、荀两派理论的交替使用;再如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一直在中国盛行,并且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此外还有在汉朝早年流行的黄老思想。
在中国几千年历时中,稷下学宫学术氛围之浓厚,思想之自由,成果之丰硕,都是独一无二的。从稷下学宫的施行方针及其成果意义来说,稷下学宫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所大学,第一所学术思想自由、学科林立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创始于齐桓公田午执政之时,先后经过齐成王、齐宣王、齐饷王、齐襄王、齐王建六代,历时一百四五十年,其创办之早,持续时间之长,对后世影响之大,在世界教育史上是无与伦比的。
正是在稷下,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达到了高潮顶峰。直到今天,历史的烟云和时间的尘埃,依然遮掩不住它的包容、宽松和思辨,尽管“稷下先生”的真知良言已经浓缩成了历史的只言片语。
壹点号 鲁先聖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9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