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生命科学,每个人或许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大到生物的生存繁衍,小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生物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医学、农业、食品、环境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自2020年步入中国农业大学校门起,李佳怡曾无数次问自己:“选择生命科学专业的意义是什么?”在生物学院学习的这四年中,她在实践中求索、在求索中前行,用实际行动回答着她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现已成功保研至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李佳怡,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
披星戴月,执笔生花
生命之书,斑斓而优美。李佳怡和同学们求学在生物科学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从分子、细胞、个体、群体到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探究生命的起源、演化、遗传、发育、袁老、疾病等奥秘。
在专业学习方面,李佳怡坚信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程对于未来的科学研究具有“地基”一样的作用,脚踏实地、勤奋好学,四年累积必修GPA3.93,学习成绩排名3/95。课内学习中,她共有43门课程取得A+或A的好成绩,每一门课都记录整理了完整的学习笔记以及思维导图。
“于我个人而言,梳理知识体系并搭配课外习题比较有效,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谈及生物专业的学习经验,李佳怡说道。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实践是其科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利器”。因此,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李佳怡不忘积极参与科研实践。
2022年4月起,她作为CAU_China 2022的一员参与了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 (iGEM),和其他队员一起完成了课题《“COM-ON”护石传说》,项目用工程化微生物产生的草酸钙保护石质文物的研究。这一合成生物学与文物保护的创意联动获得了评委高度的认可,最终团队获得了全球TOP10、赛道第一、金牌在内的六项荣誉,打破了学校参赛以来的最好记录。
行之以诚,持之以恒
学习和科研都需要长久的坚持和付出。第一次在科研中的小小成功给了李佳怡莫大的鼓励,也更加坚定了她在生命科学领域继续深造的强烈愿望。
大四毕设期间,李佳怡主要参与了与基因编辑工具的研发有关的工作,凭借着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满腔热情和认真态度,她一点点做起,在学习实验操作的同时,深入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领域;在学习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对课题进行思考。
日复一日的积累让她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当初那个“科研小白”已摇身一变成了“科研小能手”。如今,李佳怡有一篇作为共同一作的学术论文已被《自然·通讯》接收。
煦暖如明灯,温润如碧水。李佳怡是默默耕耘于实验室的科研追梦人,是持之以恒不断探索的赛场强者,也是热心志愿活动、积极服务同学的“小太阳”。
作为生物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三年中她参与举办文体活动30余项,以期给同学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作为校学生会常任代表委员会委员,她听同学所想,予同学所需,关于完善西区体育设施的权益提案也得到了学校层面的正面反馈与积极推进;作为试验231班的班主任助理,她积极配合学院工作,辅助新生教育……
在社会实践方面,无论是通过社区公益性互动课堂,还是制作科普性讲解视频,她积极带领小队成员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科学魅力;在志愿服务方面,她连续三年担任迎新志愿者、校内战“疫”志愿者以及科技馆志愿者,时刻保持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中国农大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除2022年国际基因工程及其大赛 (iGEM) 获包括全球Top10等六项奖项之外,李佳怡还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崇德先锋奖学金、文体优秀奖学金、阎隆飞奖学金、寻梦未来学习奖学金、香港崇正奖学金以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三好学生、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北京市大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C类二等奖等荣誉奖项,在逐梦之旅上从不妥协退让,勇敢坚毅地迎接着一个又一个挑战。
少年自当扶摇上,揽星衔月逐日光,中国农大这一站,星河璀璨,每一步都有意义。对于未来,李佳怡满怀热情与憧憬,力求在生命科学这条道路上步履不停、躬耕不辍,真正做出对人类健康有意义的工作!
欢迎关注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部分素材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官网/官微、中国农业大学招办官微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9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