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中文版

前言

这不刚过完清明节吗,我妈突然和我说:对了,咱们家族的坟墓,位置好像不够用了,到时我和你爸死了葬哪里呢?

我们家族的坟墓,是一家人葬在一起的。

然后煞有其事的和我讨论墓地选址的事情,怎么装修的事情,整个过程就是在讨论一个项目,死亡对我妈来说,就和搬房子似的,那样稀疏平常。

奇怪了,我妈怎么就那么淡定呢,我是非常怕死的人,生了病,问百度,是癌症,吓三天,备遗嘱,然没事的那种人。

还有一种找死的人,最近上热搜的天门山跳崖事件,你应该听说过吧。

天门山跳崖

我就在想,死亡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不怕死的,怕死的,找死的。

所以我想再深入了解一下,死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然后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发现《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这本书的观点很让我颠覆。作者是从哲学的角度看到死亡问题,不是鸡汤文,教你不要害怕死亡,要勇敢面对这样的,也不是那种神叨叨的和你讲大道理,让你云里雾里。他是思考死亡的本质是什么,死亡到底发生了什么。虽然这是一本哲学类的书,他是真正能够对生活有指导意义的,道理非常浅显易懂。

下面我来给你分享一下我的收获,本书的中文版大约34万字,我浓缩成五千字左右。挑两个和我们生活比较相关的话题聊一下

第一,死亡意味着什么?

我们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所带来的剥夺感。

第二,面对死亡,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度过这一生。

感激、体验人生,追求成就感。

一、死亡意味着什么?

死亡它就是剥夺,我们恐惧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所带来的的剥夺感。

这个作者的观点是,人压根就不相信自己会死,死亡本身就不存在恐惧感,恐惧的是死了之后,啥都没有了那种感觉,这个叫做剥夺感。

先说下人不相信自己会死,这是啥意思?这里指的是潜意识里不相信,你要让潜意识相信某件事情,首先他在脑海中得能够想象的出来那种感觉。死亡这种状态是没有人真正体验过的。

那你可能会问,没体验过,是不是都不会相信呢?

也不是这么说,人有联想功能,类体验,也可以让潜意识相信的,比如你没有被酒瓶砸过脑袋,但你仍然会相信,酒瓶砸脑袋会很疼。那是因为你小时候应该被其它东西砸过,那种疼痛感可以关联上。

那你可能又会问,死亡的类体验也有呀,比如无梦睡眠,全麻手术。

这个还真不能够,我们只能记得无梦之前或之后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是体会不到的。

所以人是不相信自己会死的。

但是这个剥夺感,你可是能够切身体会的,你丢过钱吧,失过业吧,分过手吧,经历过亲人永别吧,这些都是局部的剥夺。那假如把这种感受放大到N倍,就是你的死亡恐惧来源,剥夺你的一切,你将会失去你的亲人,你的财产,喜怒哀乐的感受,再也尝不到美食,再也无法和异性摩擦身体,人生中的所有体验,将会灰飞烟灭,死亡会剥夺你的一切。

太可怕了,抽根烟压压惊先。

但死亡真的是让所有人都感到恐惧吗?

其实也不是,对待死亡的态度,大概有三种人,不怕死的,怕死的,找死的

解释这三种心理现象,就按照这个剥夺理论来解释,死亡恐惧感=对世界的期待度,期待的事物越多,你就越不舍得这个世界,死亡带给你的剥夺感越强烈。

怕死的人:你还有很多美食没有尝过,没出过国,没体验过和异性身体摩擦感觉,这些你都没体验过,或者还没体验够,你会非常的不舍得,死亡对你来说,就是剥夺这些体验的敌人。

不怕死人:就比如我妈那样,这个问题我侧面问过他,他感觉是,活着没什么不好,死了也没什么不好。因为死亡对她来说,没有任何剥夺感。说一下我妈的情况,她小学没毕业的,今年六十多岁,没什么远大的追求,对物质欲望不强,我哥是比较有钱的,给我妈打了很多钱,但他也不去用。

她一辈子相夫教子,现在已经是儿孙满堂,我有2个儿子,我哥1儿1女,我姐3个女儿,3个儿女6个子孙。我们三姐妹事业上没什么大的问题,身体也健康。

也就是说,这世上没什么东西值得她留恋了,死亡对她来说,不存在剥夺,那他当然不怕死咯。

找死的人:当生命不再向你提供美好的事物——你没有死去,但你在人生体验上,得到的负面结果总体上压倒了正面结果。死亡对于你来说,没有剥夺,反而可以避免这种痛苦的。

我从头条上搜集了一下天门山事件的人物背景,其中一位刘某,年龄和我相仿,89年出生的,他7岁丧母,10岁父亲脑梗,半身不遂,还有一位90多岁年迈的奶奶,2年前离婚,儿子归女方。职业是保安,收入肯定高不了哪里去。从这些信息可以推敲出来,这个世界应该没什么值得他失去的了。本来人生就没什么值得他期待的,如果身边再加上一点打击,那就是绝杀了。

以上介绍了三种面对死亡的态度,分别是怕死的,对世界体验需求多。不怕死的,体验够了。找死的,痛苦大于期待。

三、向死而生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度过这一生呢?

死亡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作者的观点是,人能够获得人生的体验,是非常幸运的,应该要感激。其次要追求人生体验,追求有成就感的事。

为什么要感激呢,这里不是讲大道理,而是逻辑推理出来的观点。

作者把人分成两种状态,生存状态和死亡状态

死亡对于死亡状态的那个人,是没有任何坏处的,因为他本身什么都没有了。

但对于生存状态的人是不友好的,这种不友好是来自于情绪的不友好(恐惧),但这不是客观上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举个例子,你的同事,最近两天,每天早上都给你带茶叶蛋,前天给你一个,昨天给你一个,但是今天没有给你,你是不是应该感到生气?有些人可能会生气,这是人性。但这不合理,因为他前两天都给你带了,你应该感激他。

回到生命这个话题,谁赋予了你的生命? 我们本来是宇宙中的粒子,由于某种原因,组合而成的一个生命体,然后体验了这个生命,最后又化为粒子,回到宇宙中。 这个过程,我们什么也没有失去,但增加了一段奇妙的人生体验,应该是要感激。死亡对你来说是难受的事实,但如果可以意识到你至少曾经拥有过,是和多么的幸运,或许能够抵消这种难受的情绪。

但是毕竟客观和主观,这是两回事,我们最终还是要解决情绪上的问题。

以剥夺感理论为基础,再聊一下三种面对死亡态度的人。

1:怕死的人

我们已经知道了,人为何怕死,如果你现在是这种状态其实是非常好的 ,说明你非常热爱生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你要做的,是减少剥夺感,用魔法打败魔法。那就是拼命的造吧,把所有想玩的都造一遍,尽情的去和 异性摩擦身体吧,合理(伦理)合法(法律)的前提下。玩腻了,你就没有剥夺感了,最后你就可以坦然接受死亡。这个我想是作为人,最好的一种状态了。

怕死的人,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是不是觉得永生是一个好事?

不,作者给出否定的答案,你想象一下,你活了10万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玩腻了,和各种异性(黑白黄,高矮胖瘦)摩擦身体,都摩擦秃噜皮了。那剩下的呢?就是给你带了的是无尽的空虚。空虚感是痛苦的,痛苦大于剥夺感,这样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你怕的不是死,而是没玩够。

2:不怕死的人

这种状态的人,用通俗的话说,应该是玩腻了。那是不是应该先走一步呢?

不是的,虽然玩腻了,但活着也没什么坏处。假如你今年八九十岁了,这种状态没什么不好的。

但是如果你还年轻,就有这样的状态,这个是比较危险的。很有可能是进入了“习得性无助”的这种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助说明:当一个人想做某件事,多次失败,或者阻力非常大,老是失败,为了降低这种挫败感,在行为上会降低任务的难度,减少做事的次数,从而规避这种挫败感。 久而久之,就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如果生活再给你一些负面的事情,你可能就会被推向深渊了。

我们身边不缺少上面那种人,又坏又蠢。就是有一群坏逼(有些父母也是这样的坏逼,老是贬低孩子),把他们逼上绝路。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或事,你可以大胆的说一声(条件若不允许,起码内心上)去Tmd,老子是会死的,不陪你玩儿。

最后尽量做一些可以让你有成就感的事情,不一定是工作上的,重拾对世界的好奇心。

3:找死的人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自杀,是否合理?

本书作者的观点,要分情况。一种是绝症晚期,一种是冲动型。

先说下绝症晚期,有个人今年80岁,癌症晚期,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性,每天都要面对痛苦的折磨。生命中的痛苦体验大于美好体验,这个时候让他本人做一次选择,也许是更好的。

另一种是冲动的选择,自杀的人,生命的体验上基本是处于痛苦大于美好的状态之中,这时候的死亡,可以让他避免痛苦的这样体验,所以做出了这么一个选择。

但是请注意,冲动的选择,这个是不理性的,是绝对错误的,当你有这样的想法是,一定要批判性的思考一下。我前阵子看到过这么一个新闻,一个十多岁的小伙子,因为他妈妈和他爸爸离婚了,然后他妈妈离开了这个家,然后小伙子忍受不了思念之苦,喝了百草枯,最后死了。这个小伙子选择死亡是为了不想经历思念之苦,但是他没有想到,思念之苦是短暂的,时间一长,完全是可以被冲淡或者完全会消失的,他是可以继续体验美好的人生的,非常可惜,他没想到这点。很多人因为失恋,失业,或者其它种种原因,做了一个不理性的选择。一定要批判性的思考一下,加一个时间维度,或者其它的维度,是否真的无法改变了。生命是非常难得可贵的,一定要珍惜。

三、结语

你该如何度过这一生,你应该知道你会怎么死。

感谢你能阅读到最后,说明你没有刻意回避这个另人不愉快的话题,哪怕你不同意以上的观点,但我想你也对死亡的本质进行了一次思考。

对于我来说,认识了死亡,就有了生命的边界感。

接下来的余生,我会拼命体验人生,最后心怀感激,坦然接受死亡,化身为粒子,若干年后(或许时间没有任何意义了)在地球,或奔向其它星系,人马星座,黑洞,再次成为宇宙中的一份子。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0906.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16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16日

相关推荐

  • 斯德哥尔摩大学学费_斯德哥尔摩大学学费硕士

    瑞典,这个北欧的王国,以其高质量的教育、独特的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然而,在决定踏上瑞典留学之旅前,费用问题无疑是许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那么,瑞典留学一年到底需要多少钱呢?本文将从学费、生活费、奖学金等多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 一、学费篇 瑞典的大学主要分为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公立大学的学费相对较低,而私立大学的学费则较高。一般来说,…

    2024年3月26日
  • 留学英国如何申请

    时间已经来到4月份,不少申请英国留学的同学已经准备去英国读语言班了,启程之前,申请英国Tier 4学生签证成为了留学生们最为紧迫且必须面对的问题。那签证办理的流程是怎样的?跟着汇英留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申请英国学生签证概括来说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就是在线申请、交费、预约签证时间;第二步就是带好材料,前往签证中心递签。 在线申请交费、预约签证时间 1、在线申…

    2024年4月23日
  •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位置_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地址

    地理位置 –澳洲最南端的州,拥有温和的气候和分明的四季 –距离墨尔本的飞行时间是1小时15分钟 –首府霍巴特,在原始纯净自然边上的现代城市 –朗赛斯顿,塔州历史悠久的第二大城市,提供现代的校园设施 难忘而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留学体验 –世界一流的教育 –我们整个岛屿都是学生的校园 &#82…

    2024年2月28日
  • 哈佛医学院课程

    作者 | 姜飞熊 来源 | 医学界 医生实习轮转可以选择去附近的动物园,这种操作见过没有? 没见过也别奇怪,因为全世界只有一家医学院这么干了,那就是哈佛大学医学院—— 他们在学生的医院实习阶段,设置了这样一个可选课程,叫做One Health,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去医学院附近的动物园轮转。 别看是去动物园,每天的日程还蛮紧凑的,课业要求是天天4-6小时的动物临床…

    2024年8月10日
  • 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博士几年

    来源:新浪财经-鹰眼工作室 12月17日,圣湘生物公告,聘任连政先生为公司副总经理。资料显示,连政先生,1976年9月出生,中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浙江大学硕士,曾先后于国企及民企担任高管、上海市奉贤区发改委等政府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目前兼任:民革中央专委会委员、民革上海市委专委会副主任、民革浦东新区区委委员、河南省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委员、浦东新区政协委员,…

    2025年1月3日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认可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一所神奇的大学,虽为双非院校,知名度一般,但该校毕业生薪资水平却是超乎你的想象! 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位列第25,超过众多985、211院校,令人惊叹。2022年更是高居薪酬排行榜第15位。为什么这么高,个人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中国薪酬网发布 1、该校在上海的认可度非常高,毕业生有70%是留上海工作的,…

    2024年9月12日
  • 利物浦大学和昆士兰大学哪个好

    信息来源: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官微 原创分析:中国教育在线国际教育频道 2024年5月14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官宣发布2024年度世界年轻大学(建校时间不超过50年)排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排名世界第一,中国香港三所高校进入全球前10名。澳大利亚高校整体表现也很突出。中国教育在线国际教育频道针对此次排名做了相应分析、解读,特别推出中国大陆高校、中国香…

    2025年1月15日
  • 在南阳上大学是什么体验

    沧海横流显砥柱, 万山磅礴看主峰。 在时代的澎湃浪潮中, 总有伟人高瞻远瞩指引方向, 1979年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决策下 广播电视大学仿若春笋破土, 在华夏大地上星罗棋布, 开启了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历经文化荒芜之苦, 恰似久旱盼甘霖。 不论地域遐迩, 无论年岁长幼, 更不管职业差异, 莘莘学子纷至沓来, 跨入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孜孜不倦地寻求知识的…

    2025年1月15日
  • times世界排名_Times世界排名

    (观察者网讯)9月2日,英国高等教育报刊《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THE)公布2022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国高校排名再次上升,首次有两所大学进入前20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并列第16位,同时也并列亚洲地区高校排名第一。 《泰晤士高等教育》网站消息截图 根据最新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所英国大学和8所美国大学…

    2024年3月19日
  • 弗吉尼亚军事学院难考吗

     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创立于1839年11月11日,是美国第一所州办军事学院。学院位于弗吉尼亚州列克星顿市郊。当时只有23名新生入学。第一任院长史密斯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他执掌校务达半个世纪之久。南北战争期间,学校遭北军炮轰,校舍被毁,史密斯院长经过艰苦的奋斗,重建弗吉尼亚军校。 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办学宗旨是造就文武合一、品质优良的青年。该校最重要的特色在于它并…

    2024年12月26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