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中文版

前言

这不刚过完清明节吗,我妈突然和我说:对了,咱们家族的坟墓,位置好像不够用了,到时我和你爸死了葬哪里呢?

我们家族的坟墓,是一家人葬在一起的。

然后煞有其事的和我讨论墓地选址的事情,怎么装修的事情,整个过程就是在讨论一个项目,死亡对我妈来说,就和搬房子似的,那样稀疏平常。

奇怪了,我妈怎么就那么淡定呢,我是非常怕死的人,生了病,问百度,是癌症,吓三天,备遗嘱,然没事的那种人。

还有一种找死的人,最近上热搜的天门山跳崖事件,你应该听说过吧。

天门山跳崖

我就在想,死亡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不怕死的,怕死的,找死的。

所以我想再深入了解一下,死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然后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发现《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这本书的观点很让我颠覆。作者是从哲学的角度看到死亡问题,不是鸡汤文,教你不要害怕死亡,要勇敢面对这样的,也不是那种神叨叨的和你讲大道理,让你云里雾里。他是思考死亡的本质是什么,死亡到底发生了什么。虽然这是一本哲学类的书,他是真正能够对生活有指导意义的,道理非常浅显易懂。

下面我来给你分享一下我的收获,本书的中文版大约34万字,我浓缩成五千字左右。挑两个和我们生活比较相关的话题聊一下

第一,死亡意味着什么?

我们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所带来的剥夺感。

第二,面对死亡,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度过这一生。

感激、体验人生,追求成就感。

一、死亡意味着什么?

死亡它就是剥夺,我们恐惧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所带来的的剥夺感。

这个作者的观点是,人压根就不相信自己会死,死亡本身就不存在恐惧感,恐惧的是死了之后,啥都没有了那种感觉,这个叫做剥夺感。

先说下人不相信自己会死,这是啥意思?这里指的是潜意识里不相信,你要让潜意识相信某件事情,首先他在脑海中得能够想象的出来那种感觉。死亡这种状态是没有人真正体验过的。

那你可能会问,没体验过,是不是都不会相信呢?

也不是这么说,人有联想功能,类体验,也可以让潜意识相信的,比如你没有被酒瓶砸过脑袋,但你仍然会相信,酒瓶砸脑袋会很疼。那是因为你小时候应该被其它东西砸过,那种疼痛感可以关联上。

那你可能又会问,死亡的类体验也有呀,比如无梦睡眠,全麻手术。

这个还真不能够,我们只能记得无梦之前或之后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是体会不到的。

所以人是不相信自己会死的。

但是这个剥夺感,你可是能够切身体会的,你丢过钱吧,失过业吧,分过手吧,经历过亲人永别吧,这些都是局部的剥夺。那假如把这种感受放大到N倍,就是你的死亡恐惧来源,剥夺你的一切,你将会失去你的亲人,你的财产,喜怒哀乐的感受,再也尝不到美食,再也无法和异性摩擦身体,人生中的所有体验,将会灰飞烟灭,死亡会剥夺你的一切。

太可怕了,抽根烟压压惊先。

但死亡真的是让所有人都感到恐惧吗?

其实也不是,对待死亡的态度,大概有三种人,不怕死的,怕死的,找死的

解释这三种心理现象,就按照这个剥夺理论来解释,死亡恐惧感=对世界的期待度,期待的事物越多,你就越不舍得这个世界,死亡带给你的剥夺感越强烈。

怕死的人:你还有很多美食没有尝过,没出过国,没体验过和异性身体摩擦感觉,这些你都没体验过,或者还没体验够,你会非常的不舍得,死亡对你来说,就是剥夺这些体验的敌人。

不怕死人:就比如我妈那样,这个问题我侧面问过他,他感觉是,活着没什么不好,死了也没什么不好。因为死亡对她来说,没有任何剥夺感。说一下我妈的情况,她小学没毕业的,今年六十多岁,没什么远大的追求,对物质欲望不强,我哥是比较有钱的,给我妈打了很多钱,但他也不去用。

她一辈子相夫教子,现在已经是儿孙满堂,我有2个儿子,我哥1儿1女,我姐3个女儿,3个儿女6个子孙。我们三姐妹事业上没什么大的问题,身体也健康。

也就是说,这世上没什么东西值得她留恋了,死亡对她来说,不存在剥夺,那他当然不怕死咯。

找死的人:当生命不再向你提供美好的事物——你没有死去,但你在人生体验上,得到的负面结果总体上压倒了正面结果。死亡对于你来说,没有剥夺,反而可以避免这种痛苦的。

我从头条上搜集了一下天门山事件的人物背景,其中一位刘某,年龄和我相仿,89年出生的,他7岁丧母,10岁父亲脑梗,半身不遂,还有一位90多岁年迈的奶奶,2年前离婚,儿子归女方。职业是保安,收入肯定高不了哪里去。从这些信息可以推敲出来,这个世界应该没什么值得他失去的了。本来人生就没什么值得他期待的,如果身边再加上一点打击,那就是绝杀了。

以上介绍了三种面对死亡的态度,分别是怕死的,对世界体验需求多。不怕死的,体验够了。找死的,痛苦大于期待。

三、向死而生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度过这一生呢?

死亡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作者的观点是,人能够获得人生的体验,是非常幸运的,应该要感激。其次要追求人生体验,追求有成就感的事。

为什么要感激呢,这里不是讲大道理,而是逻辑推理出来的观点。

作者把人分成两种状态,生存状态和死亡状态

死亡对于死亡状态的那个人,是没有任何坏处的,因为他本身什么都没有了。

但对于生存状态的人是不友好的,这种不友好是来自于情绪的不友好(恐惧),但这不是客观上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举个例子,你的同事,最近两天,每天早上都给你带茶叶蛋,前天给你一个,昨天给你一个,但是今天没有给你,你是不是应该感到生气?有些人可能会生气,这是人性。但这不合理,因为他前两天都给你带了,你应该感激他。

回到生命这个话题,谁赋予了你的生命? 我们本来是宇宙中的粒子,由于某种原因,组合而成的一个生命体,然后体验了这个生命,最后又化为粒子,回到宇宙中。 这个过程,我们什么也没有失去,但增加了一段奇妙的人生体验,应该是要感激。死亡对你来说是难受的事实,但如果可以意识到你至少曾经拥有过,是和多么的幸运,或许能够抵消这种难受的情绪。

但是毕竟客观和主观,这是两回事,我们最终还是要解决情绪上的问题。

以剥夺感理论为基础,再聊一下三种面对死亡态度的人。

1:怕死的人

我们已经知道了,人为何怕死,如果你现在是这种状态其实是非常好的 ,说明你非常热爱生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你要做的,是减少剥夺感,用魔法打败魔法。那就是拼命的造吧,把所有想玩的都造一遍,尽情的去和 异性摩擦身体吧,合理(伦理)合法(法律)的前提下。玩腻了,你就没有剥夺感了,最后你就可以坦然接受死亡。这个我想是作为人,最好的一种状态了。

怕死的人,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是不是觉得永生是一个好事?

不,作者给出否定的答案,你想象一下,你活了10万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玩腻了,和各种异性(黑白黄,高矮胖瘦)摩擦身体,都摩擦秃噜皮了。那剩下的呢?就是给你带了的是无尽的空虚。空虚感是痛苦的,痛苦大于剥夺感,这样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你怕的不是死,而是没玩够。

2:不怕死的人

这种状态的人,用通俗的话说,应该是玩腻了。那是不是应该先走一步呢?

不是的,虽然玩腻了,但活着也没什么坏处。假如你今年八九十岁了,这种状态没什么不好的。

但是如果你还年轻,就有这样的状态,这个是比较危险的。很有可能是进入了“习得性无助”的这种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助说明:当一个人想做某件事,多次失败,或者阻力非常大,老是失败,为了降低这种挫败感,在行为上会降低任务的难度,减少做事的次数,从而规避这种挫败感。 久而久之,就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如果生活再给你一些负面的事情,你可能就会被推向深渊了。

我们身边不缺少上面那种人,又坏又蠢。就是有一群坏逼(有些父母也是这样的坏逼,老是贬低孩子),把他们逼上绝路。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或事,你可以大胆的说一声(条件若不允许,起码内心上)去Tmd,老子是会死的,不陪你玩儿。

最后尽量做一些可以让你有成就感的事情,不一定是工作上的,重拾对世界的好奇心。

3:找死的人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自杀,是否合理?

本书作者的观点,要分情况。一种是绝症晚期,一种是冲动型。

先说下绝症晚期,有个人今年80岁,癌症晚期,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性,每天都要面对痛苦的折磨。生命中的痛苦体验大于美好体验,这个时候让他本人做一次选择,也许是更好的。

另一种是冲动的选择,自杀的人,生命的体验上基本是处于痛苦大于美好的状态之中,这时候的死亡,可以让他避免痛苦的这样体验,所以做出了这么一个选择。

但是请注意,冲动的选择,这个是不理性的,是绝对错误的,当你有这样的想法是,一定要批判性的思考一下。我前阵子看到过这么一个新闻,一个十多岁的小伙子,因为他妈妈和他爸爸离婚了,然后他妈妈离开了这个家,然后小伙子忍受不了思念之苦,喝了百草枯,最后死了。这个小伙子选择死亡是为了不想经历思念之苦,但是他没有想到,思念之苦是短暂的,时间一长,完全是可以被冲淡或者完全会消失的,他是可以继续体验美好的人生的,非常可惜,他没想到这点。很多人因为失恋,失业,或者其它种种原因,做了一个不理性的选择。一定要批判性的思考一下,加一个时间维度,或者其它的维度,是否真的无法改变了。生命是非常难得可贵的,一定要珍惜。

三、结语

你该如何度过这一生,你应该知道你会怎么死。

感谢你能阅读到最后,说明你没有刻意回避这个另人不愉快的话题,哪怕你不同意以上的观点,但我想你也对死亡的本质进行了一次思考。

对于我来说,认识了死亡,就有了生命的边界感。

接下来的余生,我会拼命体验人生,最后心怀感激,坦然接受死亡,化身为粒子,若干年后(或许时间没有任何意义了)在地球,或奔向其它星系,人马星座,黑洞,再次成为宇宙中的一份子。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0906.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16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16日

相关推荐

  • 日本上高中需要多少钱

    现在日本的高中留学也处于不断升温的状态,所以想要到日本读高中的学生也非常多。那么学生们现在去日本读高中需要的费用是多少?这就到彼洋留学来看看日本高中留学的费用以及条件。  一、日本高中留学费用 高中生日本留学学费情况: 1、日本语言学校学习语言课程的费用每年70万日元左右。 2、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的每年学费为国立75万日元、公立大学86万日元、私立大学100万…

    2024年6月28日
  • mba学校最新排名_

    免费留学咨询表(留学监理网不是留学中介,所以能给你最客观的建议) MBA是一个含金量非常高的项目,很多商界大佬都进修过这个学位。对于致力于在商界有一番作为的学生来说,一个名校的MBA学位不只可以帮我们“镀金”,更能结识到很多强有力的人脉,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近日,《金融时报》(简称FT) 发布了2024全球MBA排名,赶紧看看全球商学院们的表现吧! 这…

    2024年3月4日
  • 美国南加州大学是公立还是私立

    我们都清楚,美国大学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公立与私立两种类型!那么,打算本科留学美国选校申请的我们,是选择公立院校呢?还是私立院校呢?其实,想要解答本科留学美国选校这一问题,并不困难。不过,首先我们需了解它们的差异!由此,优弗教育小编就为计划前往美国留学就读本科的孩纸们,带来了以下内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是公立还是私立,相信一定可以对你有所匡助! 本科留学…

    2024年11月17日
  • 香港岭南大学算985吗

    香港岭南大学在港校八大里是老二,尴尬的倒数老二[捂脸],在很多平台被吐槽说是八大里最水的学校, QS排名拉到胯骨都裂了,招生门槛低,就业不认可… 岭南大学只有大喊“憋骂老子了!”的份儿~ 当然了,如果你是手持港校前六任意一所和香港岭南大学的双offer,那你肯定不纠结,毕竟当下学历社会,学校的排名越高名声越响,起码你的简历关会更好过。 可如果你只有岭南一个o…

    2024年12月16日
  • 英国留学专业中介机构

    英国留学申请23fall现在基本就是进入尾声了,再过段时间就是24fall英国申请的早期阶段! 现在这个时间各位24fall的崽崽们是不是热火朝天的忙着找留学机构呢! 今天就来助你们一臂之力,一下介绍八家英国留学中介,让你们看个够~ PS:本篇介绍仅供参考,并没有排名先后之分,只有参考价值! 【1】新东方前途留学 留学市场的头部留学机构,可以说是规模蕞大,名…

    2024年1月27日
  • 最新回应!马云前助理:马云肯定不做预制菜 但很想吃他的“马家秘制老鸭煲”

    这两天,马云又开新公司了,马家厨房备受关注。 11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马云办公室处获悉,马云前助理陈伟今天在朋友圈称,马家厨房不做预制菜。 陈伟表示,昨天看到媒体报道马家厨房要做预制菜,“我看了差点把饭喷出来”。他明确表示,马家厨房肯定不做预制菜。“但做什么,我们还真不好说。” 11月22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杭州马家厨房食品有限公司…

    2023年11月26日
  • 价格“腰斩”不改行业扩产步伐 磷酸铁锂遭遇产能“变现”难题

    近日,A股锂电池行业两家上市公司赣锋锂业和安达科技双双披露公告,宣布达成合作协议,拟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以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项目。公告显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安达科技持股60%,赣锋锂业持股40%。合资公司项目建成后,双方应按市场价或双方约定的价格和比例优先保障合资公司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 今年以来,磷酸铁锂产能快速爬坡,现货市…

    2023年10月19日
  • 加拿大萨斯卡通大学

    今天要说的,是加拿大中部三省:阿尔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曼尼托巴省。 他们也被合称为加拿大中部草原三省,分别简称阿省、萨省、曼省,其中阿尔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是加拿大仅有的两个不靠海的省份,曼尼托巴省西北部濒临大西洋。 这三个省资源丰富,石油、矿产、农业都比较发达,而且由于人口密度相对更低,实行较为友好的移民政策。 阿尔伯塔省 阿尔伯塔省位于加拿大西部,西临…

    2025年1月6日
  • 休斯顿社区大学(休斯顿社区大学排名)

    四年制学校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国际学生可能出于多种原因决定在美国读两年制大学,包括学费更便宜,以及英语学习者可以在社区大学获得更多的支持。根据美国《2021年国际教育交流门户开放报告》的数据,这10所提供证书课程和副学士学位的学院在2020-2021学年报告的国际学生人数最多。然而,由于与冠状病毒大流行有关的边境关闭和全球范围内的关闭限制了留学,这些数字普遍…

    2023年10月30日
  • 洛克菲勒大学没有本科吗

    【编者按】 对于以学术为志业的人而言,博士生涯是他们必须走过的一段漫长旅程,朝向知识圣殿的光亮,艰辛而孤独地前行。象牙塔之外的人们看向博士的眼光是复杂的,有仰慕歆羡,有敬而远之,随着从女博士的污名化到博士生的心理问题等负面话题的反复出现,更多的是疑虑和不解。 在这样的背景下,澎湃新闻思想市场栏目特别推出“象牙塔之巅”专题,邀请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博士们讲述自己…

    4天前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