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在哪里

吴文博中医药科普

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是中国两所著名的药科大学,两所大学分别建有“中药学院”,都有自己的学科建设,现比较如下:

1.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学科建设介绍:

中药包括中药制剂学、中药分析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资源学、中药生物技术等

1.1中药制剂学

一、学科概况

中药制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学科,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实现中药基础研究向产业化转化的终端学科。该学科面向产业化,培养的人才兼具学术研究与产品研发的综合能力,就业面广,主要为国家培养中药制剂产品研发、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基础研究、中药产业化生产、检验及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并能胜任中药相关的教育、研究、管理、流通、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工作。该学科培养的人才历来在中药学专业类就业质量排名第一。

目前,该学科师资力量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8人,讲师3人,多数具有博士学位及海外背景。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基础研究项目50余项;承担校企合作产品研发项目120余项。先后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各类奖项二十余项。累计发表论文800余篇,主编专著及教材10余部,获得授权专利60余项,获得产品成果90余个。

二、学科研究方向

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中药产品研发、中药组分结构创新中药发现与性质表征、中药药物晶体学与物理药剂学、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及化妆品研发、中药药用新辅料等。

方向一: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密切结合中药制剂的研发、生产和应用中的现实问题,重点研究中药提取、制剂成型、质量控制新技术与新理论,推动中药的传承与创新。

方向二:中药产品研发。按照国家最新中药研发法规与指导原则进行中药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的产品研发,并通过产品研发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本学科相关团队积累了丰富的中、西药产品研发经验,拥有完备的从事中药提取、制剂处方工艺开发与质量控制的仪器设备,符合药品研发规范的产品研发实验室与管理体系,先后40多次接受新药现场核查并顺利通过,创造了迄今产品研发零失败率的傲人成绩。

方向三:中药组分结构创新中药发现与性质表征。遵循中药整体观思想,探寻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创新与性质表征新技术、新理论,为中药制剂设计提供参考。本学科相关团队在该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等数十项,发表论文6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多项。

方向四:中药药物晶体学与物理药剂学。研究多晶型、共晶与共无定形等药物晶体学新技术以及中药提取物的物理药剂学特征与中药成药性的关系,为优化中药成药性,推动中药新药研发与产业化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目前本学科相关团队已在该领域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中药共晶活性成分及复杂组分物质基础研究以及中药共晶分离技术等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

方向五:中药药用新辅料。开发适于现代中药制剂的中药药用新辅料。目前本学科相关团队开发的共晶药用新辅料已获得专利授权并进入到中试生产阶段,是我国首个共晶药用新辅料。

方向六: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及化妆品研发。深入药食同源中药物质的基础研究,药食同源保健产品的开发、药食同源物质在护肤品和日化用品领域的开发应用等。本学科相关团队在该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人社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数项;完成了二十余项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

1.2中药分析学

一、学科概况

中药分析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质量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著名生药学家徐国钧院士与金蓉鸾教授等专家的领导下,我校自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设中药分析学课程,并于1992年成立了中药分析教研室,专门从事与中药分析学相关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2004年,中药分析学作为首批中药学二级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第一任教研室主任为王强教授,曾获得具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及何梁何利奖。目前,中药分析学科已有4名教师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2名教师分别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和“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计划。在教学方面,编写了国内首部《中药分析学》药学类规划教材,中药分析实验教学率先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并出版了国内首部双语规划教材。2020年,刘丽芳教授负责的中药分析学MOOC在智慧树平台上线,次年入选为江苏省首批线上一流课程,2022年获智慧树网“双一流高校精品课程(专业课)”荣誉称号,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强烈反响。长期以来,本学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重点围绕揭示中药功效关联物质群,解码中药起效机制,全面提升中药质量控制水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形成了以下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二、学科研究方向

方向一:中药分析新技术、新理论与新模式研究。围绕中药基原鉴定、谱效关联分析与质量评价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建立了固相离子化与直接离子化技术用于中药基原的快速鉴定,并通过构建依赖质谱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解决了中成药中植物基源的溯源问题;建立了系统的中药成分谱与中药多元药理效应表征方法学,并构建了符合中药作用特点的谱效关联分析模型;建立了非对照品依赖的“一测多评”RCF生成算法,形成多元质量控制模式。以上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Anal Chim Acta.、Talanta等分析领域一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

方向二:中药复杂体系作用模式解析研究。该研究方向涉及化学物质、体内过程、作用机制三个核心环节,是揭示物质实体与生命活动交互作用规律的关键。中药分析学科成员聚焦于构建系统的方法学体系解析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建立了中药成分质谱文库与代谢反应库驱动体内体外物质基础表征技术,解析中药复杂成分的体内代谢与暴露特征;围绕疾病相关功能代谢物构建方法学体系,从整体观出发,以免疫炎症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为疾病模型,深入探讨中药及复方制剂对内源性代谢通路的调控及效应机理。本研究为中药调节整体功能状态的作用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在Anal Chem.、J Med Chem.等经典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

方向三:中药活性组分及作用靶标解析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基于中药的传统功效及现代应用,对中药的活性组分及作用靶标进行解析是开发创新药物的重要策略。传统的“单成分、单靶点”的药物研发模式存在局限,不适用中药复杂体系。因此,该方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虚拟筛选、高内涵成像分析、现代药理学技术建立中药活性成分快速识别体系。同时,以活性化合物作为小分子探针,集成组学、化学生物学手段,发现其作用靶标组,进而筛选得到中药活性物质组,形成“活性成分-靶标组-活性物质组”的研究模式,为创新中药研制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先后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在Br J Pharmacol.、Pharmacol Res.等经典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转让临床前研究1项。

1.3中药炮制学

一、学科概况

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一级学科中独有的二级学科;自1983年刘成基教授组建中国药科大学中药炮制教研室以来,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初步建立了“专职+兼职”的中药炮制学教学、科研团队,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中药炮制学于2020年恢复研究生招生,目前有导师5人。学科团队规模不大,但在教学科研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主编或参编《中药炮制学》及《中药炮制学实验与指导》多个版本的规划教材;杨中林教授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炮制学科”首个重点项目,深入研究了“中药盐制入肾”的现代科学内涵与生物学基础;贾晓斌教授团队首先开展了基于中药ADME的炮制原理研究、创建了基于体内多相态增加难溶性药效物质溶解度促进胃肠吸收的炮制辅料增效机制研究新技术,建立了中药炮制原理现代系统实验研究的技术体系。

二、学科研究方向

中药炮制学科的研究重点围绕“基于临床价值的中药炮制原理现代系统解析研究”、“结合信息化与智能制造的炮制工艺规范与技术创新”以及“基于炮制原理的饮片特色质量标准研究”三个方向联合攻关。

方向一:基于临床价值的中药炮制原理现代系统解析研究。基于临床有效中药饮片,开展炮制机理研究。该方向主要聚焦炮制辅料(羊脂油、酒、盐、蜜等)干预下的中药炮制机理研究,如羊脂油炙淫羊藿、蜜炙黄芪等。构建以药物变化及机体应答为双轨的中药炮制机理现代系统研究体系,创新性地从药剂学及生物药剂学角度探究中药炮制机理,并结合体内自组装胶束形成及肠吸收屏障网络作用,阐明中药炮制过程中“加热”及“辅料”作用下炮制增效的科学内涵。

方向二:结合信息化与智能制造的炮制工艺规范与技术创新。聚焦“炮制工艺指标主观模糊,饮片生产有待信息化及智能化升级”关键问题,创新红参炮制工艺及蒸制技术;数字化表征炮制过程中颜色、纹理、气味等核心技术要素,规范炮制工艺;系统搭建基于近红外、机器感官及智能制造技术的炮制过程在线监测技术体系,提升饮片生产的信息化及智能化程度。

方向三:基于炮制原理的饮片特色质量标准研究。针对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同中药材的质量评价现状及中药饮片质量评价以“以点代面,以一代全”的单成分评价模式,聚焦炮制过程化学动力学,探究炮制前后及不同炮制过程的药效物质“组分结构特征”变化,建立中药质量标准多指标评价模式,构建区别于中药材的中药饮片特色质量标准。

1.4中药药理学

一、学科概况

中药药理学科依托中药药理教研室,后者成立于1987年,系全国首批成立的中药药理学教研室之一。1989年,在全国首次开设了五年制中药药理学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本教研室负责起草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规划,承担了主干课程的讲授工作,培养了三百余名中药药理学技术骨干,遍布全国各地,对发展我国中药药理学事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扩大了我校在中药药理学术界的知名度。中药药理学科在1985年就设立中药药理学硕士培养点,1996年设立博士培养点,是我校中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药理学科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均拥有博士学位。

承担《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生理药理学》、《药学基础》、《皮肤药理毒理学》、《神经生物学概论》、《中西药药理学比较选论》(博士)、《中药药理学特论》(硕士)、《免疫药理学》(硕士)、《免疫学原理与技术》(硕士)课程。主编/副主编省高校重点教材/规划教材4本及专著2本。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人才培养质量与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中药药理学》课程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中药药理学慕课于2018年在智慧树课程平台在线运行,累计选课高校32所,选课人数接近8000人,互动约7.8万余次。2021年,中药药理学入选“全国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典型教学案例”,本课程的思政案例也上线新华网,已有4764人参与学习。《中药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被评为全国医药研究生精品课程,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指导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指导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先后获得江苏省教育成果特等奖(排三)及二等奖(排二)。

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科技支疆计划项目等。人才项目:1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2人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先后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二)、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排二)、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四)。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Theranostics、Redox Biology、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Stroke、Science Signaling、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Immunology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6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3项,授权国际专利 8项。已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学、中药皮肤药理学、中药心脑血管药理学、离子通道药理毒理学、中药抗代谢性疾病药理学。

二、学科研究方向

方向一: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学。主要开展抗类风湿关节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疾病的分子靶向新药开发和机制研究。1)在国内外首次报道,阻滞滑膜血管生成是东莨菪素等中药活性成分抗类风湿关节炎的独特机制,佐证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在类风关的治疗价值;2)从调节肠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角度针对多种中药活性成分口服给药后呈现的“药效学-药动学不相关现象”进行相应的阐释;3)揭示了中药积雪草既能促进创面愈合又能抑制瘢痕形成的效应物质基础,为中药双向调节的研究提供了示范;4)中药抗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方向二:中药皮肤药理学。主要研究方向是从精神调控角度展开皮肤药物多系统调节、多靶点筛选方面开展新模式研究,如首次提出基于皮肤—免疫—神经多系统药理机制的天然药物治疗皮肤疾病的多途径生物功能研究模式,建立了从细胞内网络调控和细胞—细胞间调控的角度探讨天然药物多靶点作用的生物功能研究模式。以白癜风为适应症,结合生物信息学理论从神经网络计算角度开展中药活性物质群发现及活性物质群成分之间协同作用的研究。同时,也从事以天然本草为活性成分的功效化妆品的开发工作。

方向三:中药心脑血管药理学。主要开展:1)中药有效靶点发现和中药及复方作用机理研究,已识别中药有效成分的特异性结合蛋白NMMHC IIA是调节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功能蛋白;2)优化生脉散抗心肌缺血缺氧的有效成分群配伍比例,阐明其调控各自关键功能蛋白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等多途径发挥心肌保护效应的作用机制,为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组方及中药复方的二次开发,提供新的研究实例和技术方法参考;3)基于“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临床诊疗模式,结合信息学技术,挖掘生脉散主治疾病共同病理环节,阐释益气养阴方生脉散的作用特点与配伍原理;4)综合利用中药有效成分靶点发现和功能验证技术结合代谢组和转录组学等多组学整合技术,挖掘出心衰气阴两虚证和血瘀证的生物学特征和代表性生物标志物。

方向四:离子通道药理毒理学。主要开展:1)离子通道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如Nav1.7、SERCA2b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调节机制研究;2)新型离子通道配体的发现以及在疼痛及瘙痒中的治疗作用,从汉桃叶中发现汉桃叶皂苷C通过激动SERCA强效镇痛,从鸢尾中发现Nav1.7抑制剂显著缓解组胺依赖性瘙痒;3)离子通道在神经毒理中的研究:首次证实发育早期的神经元对溴氰菊酯暴露具有高敏感性,同时阐明溴氰菊酯是通过直接开放利阿诺定受体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证明溴氰菊酯围产期暴露,通过异常调节电压门控钠通道与NMDA受体,介导了妊娠期遗传毒性。

方向五:中药抗代谢性疾病药理学。主要开展:1)维药毛菊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创新中药开发工作,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工作,正在申请临床研究;2)六味地黄丸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药效学及靶点的发现;3)中药多酚与黄酮类成分抗炎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4)在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疾病背景下,研究人参皂苷成分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线粒体稳态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探索黄芩-人参配伍特色及改善心肌纤维不良重塑的药理活性。

1.5中药资源学

一、学科概况

中药资源学学科创建于1985年,我国著名中药资源学家周荣汉教授在国内率先创立了植物化学分类和中药资源学研究室,进行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和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2004年在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立了中药资源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药资源学科在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综合实力得到了提高,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2人,其他人员3人。

二、学科研究方向

本学科根据国家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凝练了以下五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方向一: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评估,种质资源收集、整理、评价及新品种选育研究。运用现代生物学、化学、药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对常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评价,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及种内分化、变异规律,为优质中药材良种的培育奠定科学基础。在广泛收集整理常用中药材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生物学、药学、农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和手段,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和多倍体育种等新技术和遗传杂交等常规育种技术以获得具有含量高有效物质、产量高、抗逆性强中药材优良品种。本学科承担的科研项目如:中药材种子种苗和种植(养殖)标准平台——射干、玄参等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研究;国家药用植物种质保存与利用支撑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药科大药用植物园在地物种信息补充完善更新;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江苏省部分市县(区)的中药资源普查等。“太子参的种质资源与品质评价”科研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方向二:常用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的生物学和药学基础研究。对常用和重要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进行药用植物栽培中的生理、生态学原理探讨;药用植物栽培的质量评价研究;栽培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和贮运的标准化研究等。本学科承担的科研项目:“射干生长发育和采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动态变化规律与分子机制”,“麦冬采收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方向三: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亲缘关系及功效相关性的系统研究。针对常见和重要药用植物进行资源化学研究,对重要药用植物科属进行化学分类学研究,探讨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亲缘关系及功效相关性。本学科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中国鸢尾属植物的资源化学和化学分类学”,“中国蓼族植物化学成分、遗传基因与其系统位置的相关性研究”。

方向四: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研究。根据亲缘关系相近植物可能具有相似化学成分的化学分类学原理,民族药物学等多学科方法整合,挖掘新的天然药物资源,进行中药新药创制基础和中药保健产品应用开发、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等研究。进行中药材的加工工艺,中药提取物的提取工艺和标准化研究。本学科承担了“罗汉果基于AMPK-TLR4信号标本兼治肺纤维化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中药材墨旱莲双靶调控肺纤维化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密蒙花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中日天然药物健康品研究联合实验室培养项目”等。

方向五:中药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研究。该研究方向是本学科发展的新生长点之一。通过植物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的整合应用,并结合结构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等技术手段阐明常用中药材基原植物主要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和机制以及代谢调控机制,最终实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有效控制中药材质量,或通过代谢工程技术工厂化生产自然界中稀缺的天然产物。本学科近年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有:银杏内酯生物合成途径相关P450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茉莉酸甲酯对银杏内酯的代谢调控及分子机制研究、三七皂苷R1生物合成相关木糖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AP2/ERF 类转录因子在三七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调控机制研究;白花前胡佛手酚氧甲基转移酶的理性设计与应用、前胡香豆素生物合成中关键异戊烯基转移酶的功能验证及催化机制研究、前胡香豆素母核生物合成中关键酶 C2’H 的功能鉴定与定向进化、决定四种不同类型香豆素合成的关键酶的催化机制;射干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下游通路关键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研究。

1.6中药生物技术

一、学科概况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生物技术学为中药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是以中药学、药学和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进行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技术制备、药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及次生代谢调控、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基于生物技术的创新药物研究,药物先导化合物作用机制。中国药科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展中药生物技术系统研究的机构,丁家宜教授开展的人参生物技术研究、高山林教授开展的中药材脱病毒和快速繁殖研究、余伯阳教授开展的中药活性成分的组合生物催化研究、周锦祥教授开展的番红花繁殖与复壮研究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主编了我国第一本《中药生物技术》(余伯阳主编,2005)规划教材。30余年来,在老一辈中药生物技术专家奠定的良好基础下,中国药科大学中药生物技术团队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人才培养质量与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已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利用与生物技术,中药新药研发与生物技术,中药活性成分体内过程与生物技术等。

二、学科研究方向

方向一:中药资源利用与生物技术。主要开展中药痕量高效活性物质的生物转化制备、中药活性物质的生物转化与合成、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糖基化修饰及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化学组合结构改造等研究工作,构建基于生物技术方法的中药资源利用及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方向二:中药新药研发与生物技术。主要进行基于中药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方法的建立、先导化合物成药性评价及临床前初步研究。构建基于酵母表面展示与核酸适体的药效物质发现等药效物质筛选新方法,开展基于中药药效物质(群)的创新药物研发。

方向三:中药体内过程与生物技术。主要进行“靶标-药物-探针”三元一体疾病精准诊疗体系构建与应用、基于肠道菌群代谢的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发掘。开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诊疗前药开发及 天然药物靶向给药与疗效监控一体化及可视化探索研究。

2.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学科建设介绍

中药学学科简介

一、学科历史沿革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科始建于1958年,1998年批准为硕士点,2003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先后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8)、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2009), “中药分析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12)。“中药药理学”为辽宁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9)。2017年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省级双一流学科。

二、学科内涵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04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32人,9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拥有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科院百人、省特聘教授、教学名师、科技领军人才等28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拥有中药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学科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3个,5年来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2项,省部级课题85项,横向课题111项,科研经费合同额近1.1亿元。5个品种获新药临床批件、1个获新药证书。获教育部科研奖励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1 项、教学成果奖5项;5年发表论文1100余篇,其中SCI论文804篇,JCR一区273篇,中科院1区文章66篇。学科30余人次担任国内外学术组织职务。包括美国药典委员、美国中药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药典委员等。多次承办,协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十三五”期间主编教材14部,主办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Journal of Polyphenols两本英文期刊,在国际发行。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哈佛医学院、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常态化、实质化。

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和学术素养,肩负中药传承创新职责,具备一定独立从事中药学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解决中药学科及中药行业领域问题的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拔尖人才。2016年至今已累计培养中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65人,硕士研究生260余人,中药博士后17人。

三、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

中药学科主要有中药资源研究开发与中药鉴定技术研究、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中药饮片炮制机理及质量控制研究、中药现代制剂技术及新药开发研究、中药质量标准化及体内代谢研究等研究方向。在中药资源研究与开发、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中药现代制剂技术及新药开发研究、中药质量标准化及体内代谢研究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0938.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17日

相关推荐

  • 全美五星高中生排名_

    库珀-弗拉格 直播吧01月03日讯 露天看台选秀专家Jonathan Wasserman近期评选了全美十大高中生。 文中提到,随着NBA球探对2024年选秀关注度的下降,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到了高中生球员身上。未来三年的选秀都会有更多值得期待的球员。 排名具体如下: 10、科阿-皮特(Koa Peat) 16岁 前锋 未承诺大学 9、VJ-埃奇库姆(VJ Ed…

    2024年4月26日
  • 芬兰留学费用(芬兰留学费用一览表)

     芬兰,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较低的留学费用使很多留学生前往,今天云学教育集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留学芬兰读研的费用,以及芬兰留学研究生学制。 芬兰读研费用 学费 芬生的研究生课程基本都是学制2年,目前免学费,生活费每年7-10万元人民币。 学费新政策:近日,芬兰议会通过了一项新规定,决定收取非欧盟学生的学费。根据规定,对非欧盟学生的收费将于2017年8月1日…

    2023年10月20日
  •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qs排名)

    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留学期间,租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解决留学生在墨尔本租房的问题,Awehome为维多利亚大学的留学生提供了一款专业的租房app。这款app拥有众多墨尔本的租房资源,提供简单快捷的预订流程和周到的服务,能够帮助留学生在墨尔本快速找到合适的住房。 【墨尔本留学为何需要租房】 墨尔本作为澳大利亚的文化和教育中心,吸引了大量的留学生前来学习。…

    2023年11月4日
  • 加拿大理发多少钱

    世界各国理发价格排名,伦敦理发价格高出你的想象。 国际频道。 全球各国男士理发价格: ·第一、挪威64.60美元。 ·第二、日本56美元。 ·第三、丹麦48.21美元。 ·第四、瑞典46.13美元。 ·第五、澳大利亚46美元。 ·第六、美国44美元。 ·第七、瑞士42.96美元。 ·第八、法国37.05美元。 ·第九、韩国36.94美元。 ·第十、英国35….

    2024年6月29日
  • 临沂大学改名鲁南大学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临沂大学 日前,有山东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反映,拥有庞大人口规模的鲁南经济圈是省内高教的“洼地”,区域内本科高校共6所,其中仅有曲阜师范大学和临沂大学较强,但两校的建设也面临着诸多内部与外部问题。 在这名网友看来,临沂知名度较低,由于“沂”字属于生僻字,国内不认识“沂”字的人众多,其中就包括名校学生。此外,有些人虽识临沂,却不知临沂…

    2025年3月6日
  • 犹他大学怎么样

    犹他大学(The University of Utah),简称U of U,是美国犹他州高等教育的旗舰型学校,也是一所享誉世界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学校始建于1850年,坐落在盐湖城的沃萨奇岭山脉脚下。作为美国西部最著名且最古老的公立大学之一,犹他大学被卡耐基教育基金会归为特高研究型大学(Top-tier Research university),在美国所有的约…

    2024年5月23日
  • 都灵有名的大学

    2024/2025学年 申请时间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TORINO 都灵大学24/25学年 申请时间公布! 快来一起看一看吧! 介绍 Introduce 都灵大学(意大利语: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Torino),简称UNITO,位于欧洲汽车工业基地意大利-都灵市中心,始建于1404年,已有600多…

    2024年7月27日
  • 澳洲国立大学研究生含金量

    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1-2年‌,具体学制取决于专业和课程类型。‌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含金量非常高‌,学校与众多知名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制几年(参考) 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1-2年‌,具体学制取决于专业和课程类型。‌研究式硕士的…

    6天前
  • 加拿大排名前100的高中_加拿大排名前100的高中私校

    Top 10 best high schools in Canada 加拿大10所著名高中(含大学内高中)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here are the top 10 best high schools in Canada, including their location, number of stude…

    2024年3月18日
  • 新加坡留学的政策要求(新加坡留学的政策要求是什么)

    近年来留学人数大幅度上升,其中新加坡因多元的文化环境、健全的教育制度,深受学生、家长青睐喜爱,新加坡国际学校也因此成为了香饽饽。 东陵信托国际学校 新加坡东陵信托国际学校建校于1925年,是新加坡有近百年历史的老牌英国国际学校。 东陵信托国际学校向3岁到18岁之间的学生提供全英式教育,提供国际课程。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预科。 学校约有2800名学生,…

    2023年11月23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