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顶尖美本只有优秀的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许多优秀的大学在录取学生时都有一套独特的评估方法。比如哈佛大学会把学生的创造性、求知欲和好奇心作为决定是否录取学生的标准之一。这些软性实力,离不开背景提升,只是,目前市面上的背景提升项目鱼龙混杂,如何选择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背景呢?
一、什么是背景提升?
美国留学背景提升就是在你的学术成绩之外,通过参与各种活动、竞赛、科研等方式,来丰富你的个人经历,提升你的综合素质。这些经历不仅能够让招生官更加全面地了解你,还能让你在申请美本的面试和文书写作中更有话说。
二、为什么要做背景提升?
每年都有大量中国学生及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申请国外高校,如果仅仅关注标准化考试成绩,国外高校很难对学生进行精准衡量与区分。背景考察将帮助学校从更多维度来评估学生考试之外的综合能力,由此发现学生个性化的优势和闪光点。
1、怎么冲击美本排名前二三十的大学
成绩:优异的学术成绩是基础。
推荐信:来自老师或导师的有力推荐信。
文书:展现个人特色和经历的精彩文书。
活动:参与的课外活动能体现你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竞赛:科研竞赛、学术奥林匹克等能证明你专业能力的竞赛。
2、关于背景提升活动(4类)
科研类:参与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等。
实践类:实习经历、创业项目等。
社会类:志愿服务、社区帮扶等。
竞赛类:数学、物理、编程等学术竞赛。
3、背景提升注意事项
(1)真实性:在申请中展示的经历一定要真实可信,不要虚构或夸大其词。招生官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他们能够看出你的经历是否真实。
(2)深度:不仅要追求活动的数量,更要追求活动的质量。选择几个你真正热爱并投入精力去做的活动,深入其中,展现出你的热情和才华。
(3)匹配性:背景提升的目的,是为了让招生老师看到“这个学生很适合我们学校”,所以选择尽量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园文化相契合,与专业能力相匹配,也就是从学校和专业需求出发去优化个人简历。
(4)持续性:背景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时兴起就能完成的。你需要持续不断地参与各种活动,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
(5)反思与总结:每次参与完活动后,都要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收获和不足,以便在未来的活动中做得更好。
三、不同类型的活动如何选择
在Common Application申请系统中的活动部分中,美本申请中最主流的四大类课外活动形式分别:夏校活动、学术竞赛、科研项目和公益活动、校内活动、个性化活动。具体每个类别的活动有哪些特征?适合怎样的学生?
1、夏校活动
夏校Summer School是指每年6-8月,由美国众多大学为国内外高中生、本科生和社会人士开设的专业课程,常被称作申请美国藤校的“直通车”。
当然,申请上藤校的夏校不等于就能申请上藤校,但是可以让你要申请的学校招生官知道你是被筛选过的“潜力股”。这一点在申请Top30-50、甚至是前30的学校时将大有助益。
夏校的全部课程结束后,学生参加考试并收到一份成绩单。有些学校会同时授予学分,这些学分可以转入将来正式的大学学习中,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会建议学生去参加目标大学的夏校,对申请十分有利。
2、学术竞赛
学术竞赛是就一门或多门学科根据不同规则进行的超出课本知识的考试/竞赛,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做题型”竞赛和“科研型”竞赛。竞赛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术能力。如果参加过含金量高的比赛,在国际比赛中拿奖,学生的学术能力能够得到非常好的展现。
做题型竞赛
AMC、奥林匹克、物理碗等比赛目前在国内都被大家所熟知。如果孩子可以在不花费过多精力的情况下拿到不错的成绩,一定要参加此类竞赛,尤其是理工生。
科研型竞赛
不同于做题型竞赛,此类比赛不是刷题就能出结果的,在国内也相对不普遍。其通常要求学生进行前沿课题的研究,并写出学术论文或进行学术展示。所以这类竞赛的难度更高、获奖数量更少,含金量也更高。
3、科研项目
开展科学研究,包括文献阅读、文献综述、设计课题、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成果展示等环节。
要成功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光靠个人是不行的。在项目中都是团队分工,学生越主动,投入的越多,分担的也越多。以跨学科项目举例,项目涉及建模、心理学、公共关系、计算机算法等。学生如果有建模和计算机基础,这两个方面就都可以参与。
常规科研流程:选定方向—文献阅读—文献综述—设计课题—制定计划—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撰写报告/论文等。
学生在学期中参与,一般要持续3-6个月;学生在假期中参与,一般要集训1个月。加上前期准备,后期写论文、发表等流程,持续性是有保证的。
国内市场上的高中生科研项目良莠不齐,挑选合适的项目至关重要。优质的科研项目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学生参与科研前一定要面试,给导师和学生一个相互选择的机会。
建议学生遇到合适的科研项目一定不要错过,除了自身成长、科研成果外,还可参加科研型竞赛,一举多得。
4、公益活动
美国招生官特别强调需要做有意义且持续的社区服务:“持续”的定义是至少一年的时间;“有意义”是要能够激起同理心和利他行为 (empathy and altruism),让年轻人深入去了解自己身边的世界。
无论你本身是什么背景专业的学生,公益活动的方向都可以跟专业相关联。以近几年常申专业之一的心理学为例,除了在学术方面进行相应的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和科学研究之外,在公益活动方面也可以多多“学以致用”,比如针对留守孩子的心理纾解等,由此积累自身在这方面的实践成果。
除此之外,领导力也是美国大学看重的学生特质之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自己的领导力创建一个公益项目或社团,发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某项公益事业中来。如果原本自己一直某个公益组织或项目里,后续也可以考虑发展成为部门领导或项目负责人,从而体现公益活动的发展性以及个人的成长。
总结来看,无论是优秀的考试分数、还是亮眼的背景,其最终指向的还是孩子自身的热爱、渴望与追求,是孩子内在优势与潜能的体现。“包装”诚可贵,“真诚”价更高。毕竟,孩子参与各种课外活动的终极目的,不只是为了某所大学的offer,更是为了打开眼界、找到真正的自己,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留学信息,可以关注公众号“丁博士出国留学”。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