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1934/1935年—2018年),祖籍福建漳州,是享誉全球的华人学者、国学大师,被誉为“中国式管理之父”,其一生融合教育、管理、文化研究与传播,深刻影响了华人社会的管理哲学与文化传承。
一、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曾仕强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为漳州华安一中的首任校长,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小学就读于漳州新桥小学,后随父迁居厦门完成中学教育。20世纪50年代赴台湾,考入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此后,他游学欧美,先后获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以及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为其跨文化研究奠定基础。
### 二、学术与职业生涯
1. **教育与管理实践**
曾仕强曾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智慧大学校长等职。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长期研究中西管理思想差异,提出“中国式管理”理念,主张以中华文化为核心,融合西方管理科学。1979年在新加坡讲学时首次系统阐述这一思想,强调“用中国人的方法解决中国人的问题”,迅速引发关注。
2. **文化传播与公众影响**
他通过《百家讲坛》栏目普及传统文化,主讲的《易经的奥秘》《胡雪岩的启示》等系列节目,将深奥的经典转化为大众可理解的生活智慧,收视率与图书销量均创纪录。2013年,他在函谷关现场讲解《道德经》,吸引2000余名听众,进一步推动道家文化的现代诠释。
3. **国际影响力**
作为“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曾仕强多次受邀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演讲,其著作被译为多国语言,成为全球华人企业家的管理指南。他主张“领导比管理更重要”“成全是美德”等理念,深刻影响了东亚企业管理模式。
### 三、思想贡献与学术成就
1. **中国式管理哲学**
曾仕强认为,管理科学无国界,但管理哲学需植根本土文化。他提出“以中国管理哲学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强调伦理、人情与制度的平衡。例如,他将《易经》的“三才之道”应用于组织管理,主张天、地、人协同,形成动态平衡的管理体系。
2. **经典诠释与创新**
他对《易经》《道德经》的解读跳出玄学框架,聚焦于现代生活与职场应用。例如,他将《易经》的“变易”思想与企业战略结合,提出“持经达变”的管理策略,主张在坚守核心原则下灵活应对变化。
3. **教育与社会责任**
2016年,他在广东罗浮山创办国学院附属学校,倡导“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传统智慧与现代视野的新一代。他还担任鹿邑文化宣传大使,义务拍摄《道德经》专题片,推动传统文化的公益传播。
### 四、晚年与精神遗产
2018年11月11日,曾仕强在台湾安详离世,享年84岁。即便晚年病重,他仍通过微博分享人生感悟,如“情绪是警示灯,需及时调整自我”,展现豁达的生命态度。他的离世引发全球华人悼念,网友称其教诲“终身难忘”。
**总结**:曾仕强一生以文化传承为己任,架起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的桥梁。他不仅重塑了华人社会的管理思维,更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其思想跨越时空,持续影响着企业管理、教育实践与个人修身的各个层面。正如他所言:“我们的老祖宗讲的话没有一句话是错的,只是我们记错了、实践错了。”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