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写给驻日大使馆主题为“有一种自豪叫我是中国人”的感谢信引发共鸣。作者名叫李梅,是来自德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的一名老师,同时也是山东师范大学文学专业在读博士,于2019年10月赴日本二松学舍大学作访问学者,将于今年10月份返回中国。
“当收到健康包的那一刻,除了感谢感恩之外,更多的是亲切,这些来自祖国带着温度的关爱,让我们的归属感愈加强烈。”4月28日,李梅在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电话采访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从新年伊始的在日本购买防护物资寄回国内,到当地“口罩危机”之际收到祖国的“健康包”,李梅用自己的经历诠释着中国海外学子的担当与自豪。
跑遍大街小巷收集防疫物资
陆续寄回国内数千只口罩
和所有海外学子一样,在2020年伊始,远在日本求学的李梅听闻祖国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得知祖国缺少防护物资,从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一开始,便想方设法帮助祖国渡过难关。
“从市区到郊区,从商超到药店,我们转遍了东京的大街小巷,就为了能够多买一只口罩。”回忆起筹措防疫物资的过程,李梅还是记忆犹新,“一开始还能买到,后期当地也开始限量购买,我们就分散行动,每天早上五点去排队购买。”
“为了能快速到达国内,我们邮件都是加急处理,虽然由于防空工作的开展比平时慢一些,但是快一分是一分。”李梅说
就这样,李梅和朋友们“各显神通”,穿梭于采购和邮寄之间,紧急筹措医用物资,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而努力,到2月底陆续寄回防疫物资达数千件。
“我们在口罩面单上写了“天佑中华,人人平安”的字样,祝福祖国的同时,承担起责任,为祖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电话那头,李梅淡然道。
感谢之外更多是亲切与自豪
没想到形势开始发生转变,当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时,疫情在日本逐渐蔓延,口罩短缺到了令人抓狂的程度。当李梅围着代替口罩的围巾跑遍了东京大大小小的药妆店时,看到的总是“口罩售罄,入荷时间未定。”失望与不安交织而至。
“就在我们还想继续筹措口罩时,发现当地已经买不到了。”东京大学的朋友雪中送炭给了李梅六只口罩。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梅靠东京大学的朋友雪中送炭给了自己六只口罩出门。一直用到起毛,仍然舍不得换新的。
情况愈加危急。4月8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东京等7个都府县进入紧急状态,防护物资短缺的李梅更加焦虑。“深处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当时除了害怕,甚至有点绝望的感觉。”
在最无助最彷徨的时刻,李梅接到大使馆通知,首批1万个装有口罩、消毒纸巾、连花清瘟胶囊和防疫指南的“健康包”于4月16日傍晚从祖国运抵使馆。大使馆工作人员连夜分装打包,17日通过直送、快递邮寄等方式送往101个分发点,18日开始即可陆续发放到有急需的1万名学生手中。
“大使馆工作人员通过了网上报名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需求,通知我们留学生前去领取。”4月17日,李梅被选为代表,参加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举行的留学生“健康包”发放仪式,拿着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放的“健康包”,看到“健康包”里面的口罩、如“定心丸”一样的消毒液、预防药品和防疫指南,李梅心中感动、感激、自豪、温暖等情感一股脑化为了滚烫的泪水夺眶而出。
与此同时,看到整理工作如此繁重、负责,李梅立即参与了健康包的打包工作,直到当天10点才回去。
“自己经历了才知道物资到我们手中是多么的不易。”李梅说,物资从国内生产、打包、运输……到日本之后,工作人员开始连夜打包,每个包裹中除了口罩、莲花清瘟颗粒、消毒湿巾之外,还包括之前统计的急需健康包的留学生名单及地址、信封、邮寄地址、封装带、纸袋、大使慰问信、封装清单、健康包标识、志愿者使用的胶皮手套、胶带等等。
“此时此刻,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身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电话的那头,李梅似乎有些激动,“为了表达感谢之情,收到健康包后,我写了这封封感谢信,几乎一气呵成,就是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感恩之外,更多的是亲切,从国内到国外,从亲戚朋友到工作中的同事,很多人为自己的留学生涯默默服务着、付出着、就像亲人一样关怀自己,希望自己学有所成,不负众望。”说到未来,李梅回国心切,“好想吃一口德州正宗的扒鸡。”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记者 王金刚)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