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学院《肇庆学院“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指出,肇庆学院正式迈出“改大申博”的战略步伐。而在“大学"序列的更名抉择,本质上是高校品牌战略的一次关键转型。民间上肇庆学院若改名的话存在“肇庆大学"与“西江大学"两个争议。客观分析,需平衡历史传承、地域认同与战略突围三重维度,其决策将直接影响学校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轨迹,欢迎大家理性分析!
一、历史基因中的双维密码
肇庆学院的办学基因中蕴含着双重文化密码:1970年肇庆师范专科学校的创办确立了其立足本土的教育使命,而2000年西江大学(专科)、肇庆教育学院等四校合并的历史渊源,则为“西江"品牌的启用埋下历史伏笔。这种双重基因决定了更名选择不是非此即彼的割裂,而是历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肇庆学院的历史沿革
二、空间定位的战略分野
“肇庆大学"彰显的是城市型大学的定位,其优势在于:①强化地方政府支持力度,肇庆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区域教育高地,本土化命名更易获得政策倾斜;②校友认同平稳过渡,现有8万校友的情感联结不会出现断裂;③与肇庆旅游城市品牌形成共振,依托七星岩、鼎湖山等文旅IP提升知名度。
“西江大学"则指向流域型大学的格局突破:①地理范畴覆盖西江流域的肇庆、云浮、梧州等粤桂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经济带高度契合;②突破城市能级限制,肇庆2022年GDP居广东第12位,单独城市品牌支撑高水平大学建设存在天花板;③预留学科拓展空间,可围绕西江生态环境、航运经济、岭南文化等构建特色学科群。
肇庆学院改大条件进度
三、品牌价值的增量博弈
通过百度指数对比,“肇庆"近五年日均搜索量1832次,而“西江"达2475次,且关联词多与“生态"“经济带"等区域发展议题相关。这种认知差异折射出两个命名的潜在价值:“肇庆大学"具备更强的本地认知稳定性,但“西江大学"具有更大的概念延展空间。参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佛山大学的案例,更名后首年录取分数线提升27分,显示地域品牌对招生质量的直接影响。但参照北江、韩江等流域命名高校的发展轨迹,“西江大学"更易获得跨区域资源整合优势。
四、战略突围的第三条道路
在非此即彼的选择之外,可探索渐进式更名策略:第一阶段启用“肇庆大学"完成建制升级,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纽区位优势,重点培育环境科学、旅游管理、电子信息等特色学科;待形成显著学科优势后,第二阶段争取更名为“西江大学",让学校具备跨区域辐射能力。这种“先固本再拓疆"的路径,既能保持地方支持力度,又为长远发展预留战略空间。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肇庆学院的更名决策需超越名称更易的表层考量,而是将其置于区域高等教育格局重构的战略高度。无论选择何种命名,核心在于构建“本土根基-区域特色-国家战略"的三级价值锚点,使更名成为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支点而非终点。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4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