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学习,去探索
步履不停,永远向新
盛夏时节,600多位EMBA新生从各地奔赴复旦,在此开启他们追求卓越、实现梦想的新征程。
他们重返校园,以积极的心态谋求变革,开启未来两年的求学旅程,共同探索科创大时代下企业成长的本质,迈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
数读新同学
这一届同学
平均年龄40.3岁
平均管理年限12.4年
来自制造业的占比超过24%
其次是电讯与信息产业
有近10%来自医药及生物科技领域
在不确定的时代
如何带领企业保持竞争力
如何跨越新技术与商业之间的鸿沟
他们深知
自己的成长,也是企业的成长
“持续创新”
“更敏锐的眼光、更豁达的心境”
“更系统地吸收管理知识”
……
时代对管理者们提出的挑战
同学们将如何回答
对课堂、对未来
他们又有哪些期待
▼
01
在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在传统产业保持竞争力?
放眼全球,政治错综复杂、经济格局持续变化、科技突破层出不穷,这些都带来了飞速变化的商业和技术环境。同时,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也在逐渐丧失,高速成长难以持续,取而代之的是行业“内卷”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要如何做才能保持竞争力?
何胜斌是深圳市兆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他给出的答案是“持续创新”。作为逆势成长的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制造商之一,该集团每年的销售额按一定比例固定研发投入,储备了多项核心技术,并持续锤炼产品设计和整合能力。在消费市场低迷、相关产品“内卷”严重的情况下,何胜斌负责的两个业务板块成为集团最大的营收部门,规模分别跻身国内国际前三的位置。
“当企业进入业内第一梯队后,需要比拼的是研发创新能力和产品的快速量产能力以及市场推广能力。”何胜斌说,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阶段,管理者更需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才能找准对的方向。
来自台湾的“企二代”陈喨浠,执掌的厦门虹泰光学有限公司比她还大两岁。陈喨浠成为总经理后,跨领域开拓转型高阶智能镜片,与美国指标性公司合作,同时导入新的电子业质量及制程标准化管理体系,逐步改善公司过去专注开发但缺乏数据标准化的问题,为日后可能引进的大数据智能制造建立基础。在此过程中,她发现传统制造与数字工厂的管理思维及策略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差异,这触发了她吸收管理知识的渴望。
高翔来自阿里巴巴犀牛智造,立志于打造“让时尚应需而生”的平台,让商家能够像使用云计算一样使用云制造服务“按需生产”,解决传统制造业所面临的市场变化快、成本高利润低的问题。作为联合创始人、总经理,高翔带领团队在摸索中发现,一家兼具实业制造和数字科技的公司,要把体系、理念截然不同的两大板块调至同频,这对企业管理者是提出了非常高的挑战。
系统化地学习管理知识,让企业经营成本下降、质量上更有竞争力,在这个时代变成了企业的基本任务。把握技术革命的底层逻辑,善于打破常规并建立新的常规,看清大势,做对决策,将是企业转型升级成败的关键。
■ “数字化时代,传统企业如果还是固守原来的思维,就会认为这个时代充满了危机,但如果你更新认知,就会发现很多机会。”复旦EMBA授课教授凌鸿说道。
02
寻找技术与商业鸿沟之间的桥梁
在2023级复旦EMBA新生中,来自集成电路产业链、生物医药、新能源、工业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等硬科技前沿领域的学生比例比去年有大幅度提高。驰骋新赛道的科创企业,往往打破了传统企业固有的商业假设,除了会遭遇和传统企业相似的问题,也会因为不尽相同的成长模式和规律而遇到许多新的挑战。
今年3月,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刚刚入选全国首批200家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即将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总经理王勇是从一线工程师转型而来的管理者,曾参与起草10余项标准、18项发明专利,获得省部级奖9项,担任制造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物流技术分中心主任、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如今摆在王勇面前最迫切的课题,就是如何预判及处理企业上市后发展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战略和技术明明已经领先,企业为什么还会经历波折?”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汪德鹏,创立北京希望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有11年,公司在行业里既有口碑,也有技术的“护城河”。但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经历了不少困难。汪德鹏的强项是战略、营销与技术转化,他曾以为管理知识短板对于技术创新型企业来说并不会构成很大的影响,但现实却狠狠给了他教训。“我觉得自己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管理知识的学习,将自己和企业的短板做有效的弥补。”
与汪德鹏所见略同的,是“教授创业者”南京正大天晴制药研究院院长徐丹。最近5年,带领团队研发硕果累累,共收获近30项新产品批文,发明专利突破200件,新产品仅在2021、2022年就给公司带来了20亿元的销售额。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作为从一线研发成长起来的团队管理者,身兼中国药科大学产业教授的徐丹越发感到,产业研发团队管理,与研发、与教学,都是截然不同的逻辑,伴随着接触到的业务半径越来越大,关联新生事物越来越多,也让他体会到了系统性管理思维的重要性。
科学家与企业家在思维模式上有本质的差别,科学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想化,但企业家必须要落地。而落地的最大前提是找准方向、洞悉本质,并对大势进行研判。学院于2020年率先启动科创战略,最早开始关注科创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独特问题如战略定位、治理构架、股权变革等。
■ 在复旦EMBA授课教授凌鸿看来,对于科创企业来说,如何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模式,是这个商业时代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企业家普遍感到困惑的地方。创新导向、高科技含量、高风险、高回报、人才和知识产权怎么管?资金怎么管?这些都需要突破现有的认知。“你永远无法赚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03
重返校园,一个“刷新”自己的机会
对于已经在各自的行业里有所成就的企业家来说,重返校园,来自于内在刷新自我的需求,这是自我驱动和外部驱动的双重结果。他们深知,自己的成长,也是企业的成长,唯有不断解构、重塑、建立新的自己,才能迭代、进化、适应新的环境。
“身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有更敏锐的眼光、更豁达的心境得以从中掌握市场脉络、开发成长新动能。”陈喨浠觉得长期深耕家族企业,独断的决策不利于个人眼界的开拓和成长,她期望藉由攻读复旦EMBA,与专业师资和各界菁英同侪交流,可以更系统地整理自己过去的经验,突破局限,提升领导力以及公司治理的层次与视野。
正处于上市关键时期,王勇决定重返校园,“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社会责任”“中国资本市场和股票投资分析”“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等都是他求知若渴的课程,“复旦EMBA首创的双体系培养模式,从人、文、商、道四个方向来组织课程、如影响力、团队协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风险、战略管理、智能制造等全方位多维度的知识体系,这些都是我目前非常需要的。”
“期待着复旦EMBA‘商道人文,融汇贯通’的教学和启发,能让我换一种更高的战略思维看待和处理工作。”徐丹也期待借助复旦EMBA平台拓展国际化视野,与经验丰富的老师,各个领域的商业精英相互交流和分享,拓展人脉。
■ 复旦EMBA的授课教授们,也准备好与企业家一起,洞悉这个科创大时代的商业本质和历史使命。“任凭世事变幻,唯创新者永生。现在是一个秋收冬藏,储蓄自己内部能量,积累丰富自己的时点。”在复旦大学EMBA授课教授孙金云看来,“顺势谋发展,逆势保安全”。而管理者唯有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才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平衡好企业的稳健与创新。
师长寄语
▲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先梦涵在开学典礼上致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践行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将企业家个人品格、企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进步完美结合,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希望同学们通过复旦大学EMBA的学习,获得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问题、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期待大家在这里不仅能成就自己,成就企业,而且能推动中国商业文明的进步;不仅做社会与产业界的标杆,更要努力做引领时代的向上的力量。”
▲ 陆雄文院长代表学院欢迎新同学们。他表示:科创时代也带来了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推动整个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复旦管院在中国管理教育界率先启动科创战略,提出“无科创,无未来”,助力企业全过程发展。而2023级新生能够“近水楼台”,关注科技演进,关注科创知识,关注科技对产业的影响,希望与诸位同学共赴新时代,享受学习的时光,在学习中成长,以复旦为新的事业平台,成就对梦想的追求。
▲ 自从2010年以来,复旦与台大合作推出海峡两岸第一个高端中文双学位EMBA项目,专注培养大中华地区产业领袖。台湾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胡星阳也在疫情之后首度来到开学典礼的现场,他用“0”和“1”两个数字寄语新生:0代表归零,希望收起自己在社会上的经验,抱着开放的心态重新学习,1代表知行合一,希望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
▲ 如何在EMBA学习生涯中真正学有所获?任课教授代表包季鸣教授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在与时俱进的“悟道”“致道”上狠下工夫。
第二,在把握商业的底层逻辑上狠下工夫。
第三,在用好复旦的独特资源上狠下工夫。
他希望同学们用“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豪气、“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骨气、“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志气、“栉风沐雨自担当”的锐气,去汇聚个人梦想与追求的正气,以管理的道和术,把个人追求和企业命运、国家前途紧密结合,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