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高等学府教育体系下,西湖大学绝对是一个值得观察的样本。作为中国第一家新型的私立高校,她探索了一套“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高校教育模式,打破了中国私立高校的固有印象。
因为小而新,西湖大学可以灵活探索创新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大学管理的体制机制;因为起点高,以培养博士生入手的独特做法将很快使西湖大学赢得国际学术界的瞩目。
▲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学术环,图片来源于西湖大学官网
在最初决定写西湖大学时,一位关注科研成果转化的伙伴告诉橙果局,西湖大学的所有都值得一看,她有一种中国常春藤萌芽的感觉。写下这篇文章,在于解释“西湖模式”,也在于想呈现一种状态:全球TOP级高校几乎全为私立高校,在某种程度上,西湖大学的教育之路、创新之路、转化之路,都会是中国高校的一种新体现和新尝试。
#01
一所新高校,剑指理工生医
2018年,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获得教育部正式发函,改名为西湖大学,其前身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和王坚等七人发起创办,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筹资成立,该基金会背后的捐资人中,王健林、马化腾等赫然在列。
▲ 西湖大学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图片来源于西湖大学官网
西湖大学成立后,召开了首届董事会,董事会名誉主席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担任;董事会主席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四任院长、文科资深教授钱颖一担任;董事会副主席则由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担任。首届董事会确认了施一公当选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不同于中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西湖大学是一家民办的专注高精尖研究的新型大学,借鉴了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模式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为定位,设立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三大核心学院。
若要探究其原因,我们或许能在施一公教授首部作品《自我突围》中窥得一二,“理学、工学、生命科学三个学院的尖端研究已经深入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方面面。”
事实上,三足鼎立的院系设置支撑起西湖大学的科学研究框架。
生命科学学院中100位PI围绕生命现象和疾病机理,以及研发生物医药新技术和疾病诊治新方法开展科研工作,独立实验室涵盖了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研究与细胞治疗、神经和行为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其中结构生物学、生长调控及转化实验室分别是由施一公、许田教授担任主任的浙江省重点实验室。
▲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点/核心实验室,数据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西湖大学的另一大学院“理学院”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等系,70位PI研究领域涵盖数论、分析、代数、几何、凝聚态物理、量子物理、原子分子与光物理、催化化学、化学生物学、材料化学、超快激光光谱学等。其中功能分子精准合成、量子材料实验室分别是由邓力教授、何睿华博士担任主任的浙江省重点实验室。
▲ 西湖大学理学院重点/核心实验室,数据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西湖大学的最后一大学院则为“工学院”,该学院下设四个学术分支——人工智能、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与资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对应未来本科和博士课程的4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目前,工学院已建成多个实验室,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科学、先进制造、纳米、新能源、海洋、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生物工程、微电子学等领域。2019年,工学院正式获批成立了浙江省3D微纳加工和表征研究重点实验室,由仇旻教授担任主任;2021年,工学院又获得浙江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了浙江省海岸带环境与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 西湖大学工学院重点/核心实验室,数据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02
大师之大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所有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二是有一套支持一流教授队伍培养人才、进行尖端科学研究的体制及政策(即软环境)。
在2023年半年多的时间里,李波、柴继杰、管坤良、Dieter A. Wolf、付向东、马秋富、杨健、程钢等8位资深生物学家先后加盟西湖大学。目前,西湖大学的人才队伍聚拢了200余位世界级科学家,其中90%以上直接从海外引进,师生员工总数接近3000人。
至少在教师招聘方面,西湖大学是成功的。
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饶毅在公众号“饶毅科学”中表示,北大、清华都出现过与西湖大学竞争人才的情况,其范围并不限于生命科学。
从领导层面来看,作为私立高校,西湖大学的管理模式和国际知名私立大学相同——校长权利最大。
“施一公不主张‘武大郎开店’,无论校长水平多高,不能以校长为高限。西湖大学在施一公领导下,全面打破以校领导限高、不容忍优秀的落后习俗,任人唯贤,招聘优秀人才,才是真心为国,而不是为自己建立土围子、自己关起门来做土皇帝。”饶毅教授公开表示。
除此之外,软环境的建设也是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的关键因素。
▲ 科学研究的体制及政策(软环境)
在西湖大学发布的全球学术人才的招聘公告中显示,西湖大学将参照国际一流大学相应职位,根据具体情况,为入选者提供有国际竞争力的,能够使其安心学术的协议薪酬、安家补助和其他待遇等。
既然引进了国际一流人才,西湖大学同样也参照国际一流大学相应职位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微博上一段子戏称:“Junior faculty,除了启动经费外,西湖大学会保证科研人员未来5年持续的经费支持(5年内完全不用写经费申请);Senior faculty,除了启动经费外,西湖大学会保证科研人员未来10年持续的经费支持(10年内完全不用写经费申请);并且不查每年的论文发表数量,你大可以非常稳定安心的去攻关你感兴趣的世界难题。”
做有意义的研究。
施一公教授会对每位入职的年轻人、年轻的博士生导师说,在西湖大学不需要有发文章的压力。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几年之后做出来的工作能自成一体。虽然学校有评估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研究人员能证明自己是在“坐冷板凳”,全力以赴地探索一项世界前沿课题,那他一定会得到时间的延长。
而对于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来说,高质量的博士研究生都是中坚力量。西湖大学起步就是招博士研究生,不受现有学历、毕业年限和年龄的限制,来培养学者,培养能够拥有改变世界技能的人。目前,西湖大学在校博士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600人,他们能获得政府资助、西湖大学资助和社会资助。
▲ 博士研究生资助来源,数据来源于西湖大学官网
作为一所十分推崇基础研究的高校,西湖大学在平台设施上也下足了功夫,建立了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先进微纳加工与测试平台、高性能计算中心等科研公共服务平台,这些优秀的科研平台设施支撑着西湖大学生命学科、理学科和工学科的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高晓飞见证了西湖大学的突飞猛进。“我是2017年夏回来组建实验室的,当时科研楼里面还没有装修好,我进来的时候要戴安全帽。现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基本齐全了,研究进展得也很顺利。”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当时,他还与浙江省儿童医院的医生们联合探索治疗一种儿童罕见病——纯红细胞再生胞障碍性贫血,尝试“老药新用”,让红细胞恢复再生功能。
两年后,在高晓飞科研成果基础上,中国首个红细胞疗法公司——西湖生物营运而生。
▲ 西湖大学校级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来源于西湖大学官网
在科研体系中,行政制度发挥组织管理、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等重要作用,保持科研系统的流动性。政学分离的行政制度便是为西湖大生命科学长期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一步,秉承“教授治学,行政理校,学术导向决定行政服务”的治校理念,西湖大学职业的行政服务使教师免于事务性工作的繁文缛节,高校的科研平台保证了高端科学研究的顺利运行,教师则负责指定大学治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交由行政团队和科研平台具体执行。
回过头来看,无论是人的态度、钱的流向、平台的搭建还是制度的调整都是为一流教授团队服务,而一流的教授团队能解答世界范围内的难题,不断推进人类的知识前沿。
2022年,陶亮团队等在《CELL》期刊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对“超毒力分支的简单梭菌如何导致疾病”这一难题进行解释;同年,蔡尚课题组首次证明乳腺癌组织中纯在独特的胞内菌,并揭秘胞内菌如何帮助肿瘤转移;2023年,吴建平团队发现了小鼠和人的精子鞭毛微管二联体复合物的冷冻镜结构,并鉴定乐多个精子特异的微管结合蛋白……
#03
涌现的“西湖系”创新企业
依托于一流人才队伍、一流科技成果、一流服务体系及一流赋能支撑,西湖大学培育和孵化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其中包括于洪涛教授创办的西湖制药、郭天南教授成立的西湖欧米、陶亮教授成立的西湖迷微……
▲ “西湖系”创新企业,数据来源于西湖大学官网、动脉橙、企查查
对标斯坦福大学这类拥有科研成果转化传统的世界级高校,西湖大学正在把学校变成科研项目最好的伯乐,最大限度地发掘科研成果的价值,推向市场。2019年,西湖大学正式还成立不足一年,便成立了成果转化办公室和西湖大学发展有限公司,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由王廷亮教授担任西湖大学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人,展开西湖双螺旋服务体系工作。
▲ 西湖双螺旋服务体系,图片来源于西湖大学官网
“实验室与市场的直接对接可能会存在断层,学校的技术转移机构可以为双方提供完整的商业化辅助。”王廷亮教授曾公开表示。
秉承着“更早的介入、更全的信息、更准的判断,自然而然演化出来的就是更‘全’的辅助”的转化工作理念。在科研项目立项之初,王廷亮率领的成果转化办公室就开始进行筛选和跟踪。2019年,西湖大学成果转化办公室密切交流了近20位团队带领人,最终顺利推进3个作为第一批进行转化的重点项目。
西湖大学公开信息显示,在西湖生物医药创始人高晓飞的科研项目启动之初,成果转化办公室就同步布局了从专利申请、法律咨询到投资人谈判等服务,加快项目落地的速度。
而在确定项目之后,成果转化办公室又作为转化团队,为成果发明者提供整个转化体系全链条的服务,从公司注册、专利布局、法律咨询、融资路演、交割谈判到项目转化公司落地,弥补科研人员在市场运作、政策制度、管理知识等方面的不足。
“科研人员除了专心科研,不需要将多余的精力放在如何成立一家公司上。”王廷亮教授公开表示。从科研人员提出想法开始,到商业辅助支持,再到资本入场都有学校同步规划。
过去的许多例子都告诉王廷亮和西湖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不能仅有学校,政府与资本的加持必不可少。
据了解,杭州市西湖区已经为西湖大学的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提供了两个孵化基地,共6万平方米空间,其中就包括西湖大学城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镓谷园区)。
“西湖大学的教授本身有比较好的科研项目,而他自身的实验室已经无法承载这个体量了,那我们就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情况,在镓谷园区内提供相应的场地。等到项目可以实现产业化之后,在西湖大学城内我们还将打造产业园。如果项目已经完全成熟并且已经上市,那我们还可以供地,造总部经济大楼。”西湖大学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杭州云谷发展中心)副主任韩斌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这样一来,教授的项目从实验阶段到孵化阶段再到产业化阶段,甚至到总部经济的四个阶段,都可以在“科学家之城”实现落地。
和美国的MIT、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科技实力雄厚的大学一样,2020年,西湖大学加入风投队伍,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西湖大学(杭州)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并获得中基协基金管理人登记资格。这意味着西湖大学可以对外募集各类资本,设立创投或股权投资基金,直接进行VC/PE投资。
为何西湖大学鼓励教授们做转化?
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教授一次会议上给出了答案:“西湖大学的教授会把公司一部分捐给西湖大学,通过成果转化反哺学校发展,所以学校也鼓励基础研究和教学都做得好的教授,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去做转化。”从高校创新转化到企业反哺,西湖大学形成了一个良性的转化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大学不允许教授做公司里面实质性的管理工作。在鼓励成果转化的基础上,清楚转化界限,让教授仍保有科研人员的底色,突破前沿科学。
历经五年,西湖大学已经打造一个一流的学术团队,培养了一批一流的学生,做出一流的成果,孵化一批创新企业。这些成绩让施一公和西湖大学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可能:在中国土地上,或许也能成长出与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全球顶级高校比肩的民营高校。
归根到底,西湖大学的成功在于创新,在于转化,也在于不失本源。正如施一公教授所言,“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没有好的基础研究,一定不会有杰出的技术创新。”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