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中国近代大学的起源,大部分人或许第一时间想起的是“京师大学堂”,即现在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但其实,第一次真正站上世界舞台的是之后成立于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
当时的著名学者胡适在当时的中央大学演讲时说:“北大久不为北大”,而中大“经费较昔日北大多三倍有余,人才更为济济。我希望中央大学同人,担任北大所负之责,激烈的谋文化革新,为全国文化中心。”
国立中央大学国门四牌楼正门
曾经偶然翻开过一本书《重回民国上学堂》,书中形容当年的国立中央大学是“无可匹敌的超级大学”、“有着纯正的高贵血统”,或许这些形容词放在如今的“清华、北大”身上也恰如其分,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我们回首百年前的的旧中国时,能有这样一所大学是足以让当时的中国人引以为豪的。
国立中央大学起源
让我们先把目光转回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吧……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清政府败得一塌糊涂,自此丧失了亚洲大国的身份,此后的戊戌变法便在教育上撒刀阔斧的开始了改革,以“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三江师范学堂”为代表的新式学堂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两江师范学堂手绘全景 1905年
在1902年,由身为晚清重臣、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在南京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学堂初建伊始选址于明朝国子监的旧址之上,这也是为什么说“国立中央大学”在成立之初就沾了些许的皇族贵气的原因。
南京高师一字房 1909年
国立中央大学正式成立
在1902年至1928年间的数十年间,国立中央大学几经易名,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最终国民政府行政院定校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平息了热极一时的“易名风潮”。至此,国立中央大学成为了当时全国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下设8个学院34个系科,已经形成了工、农、文、法、师、商、理、医齐全的学科体系。
国立东南大学 1921年
国立中央大学宏大的规模与充足的经费是分不开的,当时的财政部每年拨款约莫161万元,校内的建筑、图书、仪器、设备等更是耗资将近190万元,图书馆藏书逾40万册,中英文各半。
单纯看这些数字仿佛并不能让人惊讶,那让我们对比一下1934年的国立武汉大学,当时国立武汉大学想要建工学院大楼,预算大概是40万元,但国民政府却只拨了20万元,学校又动用了庚子赔款的12万元,最后还是由平汉铁路管理局连续10个月补贴8000元才凑成了剩余的8万元才建成。这么一看,国立中央大学的地位就可见一斑了。
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礼堂 1930年
国立中央大学的繁荣发展
如果说财力充盈是政府重视,那教授、学生的大量汇聚,更对当时社会对于国立中央大学的认可了。1934年,北京大学只有教授56人,清华大学只有教授87人,而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就已经高达200余人,而国际驰名的协和医学院也仅仅只有十余名教授。重庆国民政府时期,教育部两次遴选出的声誉卓著、具有特殊贡献的"部聘教授"45人中,国立中央大学入选12人,其人选人数超过了总数的四分之一。
国立中央大学一家的年度经费、系科数、学生数、教职员数几乎相当于当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总和。在抗战初期,全国大学名校联考"统一招生中,更是有将近三分之二的考生将国立中央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来填报,即使是多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大”也与中央大学有所不及。
国立中央大学旧址(今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 图书馆
评价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除了跟国内同类高校相比,还需要来自国际社会的认可。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浙江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和协和医学院的文、理学士,毕业成绩平均在80分以上者,可享有牛津大学之“高级生资格”(Senior Status),即免除9学期学习中的3个学期。当时,更有许多学者称国立中央大学为“远东第一高校”。
国立中央大学 毕业证书
国立中央大学的学术成就
截止1947年,国立中央大学的全校职员达到了1266人,学生更是达到了4066人。同时也拥有着豪华的教师阵容:在中国文学方面有黄侃、王伯伉、胡小石、吴梅、陈中凡;西洋文学方面则有吴龙、梅光迪;艺术方面有徐悲鸿、陈之佛;教育心理学方面有陈鹤琴;哲学方面有汤用彤;建筑方面有刘敦桢、杨廷宝;土木工程方面有茅以升;地理地质方面则有竺可桢等等……
国立中央大学 礼堂遗址
在国立中央大学的讲台上,你不知道又会有谁来校讲学,又会有哪位大师为你上台讲课,在这里你几乎可以学到民国最顶尖、最权威的学术知识,而除此之外,像梁启超、杜威、罗素等人都曾应邀到校亲自发表演讲。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连印度大文豪泰戈尔也曾来到这里讲学,而当时为他当翻译的又是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可以说,国立中央大学当仁不让的民国第一学府的傲然霸气,无以比拟的超豪华大师阵容,即使放眼当今国内顶尖一流高等学府,也无一能出其右!
国立南京大学师生走出校门庆祝“南京解放” 1949年
国立中央大学消失于历史长河
令人惊讶的是,国立中央大学仅仅存在了22年,即1927年5月20日创立到1949年。1949年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翌年更名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陵大学原址。原南京大学工学院并入多所学校的部分系科,在四牌楼原址组建了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历史沿革
作为院系调整的五大母校之一,经过建国后多轮的院系调整,被拆分出了多所985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211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和江南大学等)+3所新”双一流”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其他著名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现在台湾中央大学等)。
其实还有些系并入其他大学,如经济系并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电子工程系并入后来的电子科技大学等等。如若细究,上海财经大学的源头也是国立中央大学,是1932年的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也可以追溯到1935年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