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共此时,你在何处赏明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盼团圆。”9月13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有人为了学业,有人为了家庭,有人为了职责,他们选择坚守在外地。
在外地,他们是怎么过节的?心里又有哪些期盼?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虽不能团聚,但维和的中秋更有意义
人物:兰超 异国执行维和任务塞浦路斯时间早晨5时,虽是中秋节,却和往常没有区别,简单洗漱,匆匆吃过早餐,兰超赶往工作的警局,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在缓冲区内巡逻,中午没有休息时间,兰超和同事只能随便吃点零食或水果,然后接着工作。
来任务区快半年了,每天都是警局接班、开车巡逻、撰写报告,很忙碌。有时兰超想给家人打个电话或视频连线,可时差的原因,他下班回去,国内都已经是深夜了,他怕影响家人休息。
“有时候夜晚在缓冲区巡逻,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想念家人,只能是到了休息日,才打个电话。”兰超说,尤其是中秋节这个团圆的日子,更想。
让他意外的是,中秋节这天,受中国驻塞浦路斯大使馆的邀请,他和其他执行维和任务的战友将赴大使馆一起过中秋。
兰超说:“这个中秋节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过,但是我觉得在维和岗位度过这个节日更有意义。亲眼看到战争,才知道和平的意义,我将更加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为祖国争光添彩。”(本报记者 冀文龙
李博孙瑞超文/图)
拍张北京的月亮传回邢台
人物:任永利 北京出差
中秋节当天,已是任永利和同事在北京出差的第5天。
17时,任永利坐公交车从天安门前经过,看到游人摩肩接踵。
“过节这天,怎么比前几天人还多呢。”任永利感叹。车上的乘客告诉他,中秋节放几天假,很多人都选择全家一起出游过节。
回到住宿的地方,一改往日出门吃饭的习惯,任永利和同事们选择点餐。
外卖送到,几个人围坐一起,把外卖拆开摆在桌子上。“丰盛,这才有过节的味道。”同事们笑着说。一起举杯,大家祝愿生活平安,家好月圆。
“这是第一次在外地过中秋。”任永利说,虽然有点儿“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但是,和同事们在一起,也就不觉得那么想家了。
吃完饭,拿起手机,任永利开始和家人视频聊天。
“邢台今天晚上没出月亮,北京怎么样?”“有,北京有。”说到这,任永利赶紧拉开窗帘,照了张月亮的图片,给爱人发过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大吧?亮吧?下个中秋节,咱们一起出游过节,一起看月亮。”妻子点头答应。(本报记者 冀文龙
李博孙瑞超文/图)
独在异乡思故乡
人物:袁明雪 天津求学
“爸妈,节日快乐。再过半个月,到国庆节我再回家陪你们。”中秋节当晚,在天津师范大学读大三的邢台学子袁明雪,在微信上给家人送去节日祝福。
“每逢佳节倍思亲”,谁都希望能在中秋节合家团聚。但是,对于那些在异地求学的莘莘学子,中秋节陪伴在他们身边的不是父母家人,而是室友、同学。
袁明雪回忆说,以前在家和爸妈过节时,一桌美食必然是少不了的。今年中秋当晚,她和室友一起逛街,还吃了螃蟹和大虾,“大家在一起过节,也别有一番滋味。”
“‘望月’是过中秋的重要环节,可能平时太忙碌,很少记得抬头看看月亮。中秋的晚上看着一轮圆月,会觉得秋意浓郁,很有诗意。”袁明雪说,中秋节给她的感觉就是“温暖”和“团聚”,即使身在异乡,心中还是会牵挂故乡和家人。“这也许就是传统节日的意义吧。” (本报记者 冀文龙 李博 孙瑞超文/图)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7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