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座城市的大脑。
高校,也代表着一座城市发展的最前沿。
高校在哪里,一座城市的未来就在哪里。
近日,南阳理工学院迁建事宜对外公开,新校区位于高铁片区。
据悉理工新校区计划在三年内完工,总规划用地不低于3000亩,可容纳约3万名学生,同时要为2000名教职工配建教师公寓。
南阳理工学院的整体迁建,为南阳高铁片区的发展,再次注入强心剂。
01
南阳高校的布局,长久以来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
卧龙岗和白河南枣林片区。
南阳师院,从最早的东区,发展到后来的中区和西区,目前在校生达3.1万多人,教职工达1700余人。
南阳医专,也在原址进行了扩建,目前分为主校区和东校区,在校生达1.4万多人,教职工3000多人。
两个学校加上配套的教师公寓、住宅,几乎占据了卧龙岗片区的一大半。可以说是逐步填满了卧龙岗片区。
理工学院,也历经扩建。早在2010年,借助农运会的契机,添建了新的体育场馆,后又在2020年扩建东校区,面积达290亩,预计容纳6000人。
二十年前,卧龙岗和理工附近的枣林,给人的概念是郊外、村。
十年前,随着师院、医专和理工学院的扩建,卧龙岗和枣林街也逐渐融入了主城区,成为了市区的成熟板块。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微观的变化,例如,十二里河综合市场变成了美食城,经纬国际写字楼、酒店、公寓落地,万德隆入驻。
枣林街也入驻了商超、家具城等配套,周边也建设了多个楼盘。
高校对于一个片区的带动,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聚集大量人口消费。
一个高校,动辄几万人,每日的吃穿住行,极大拉动了周边消费。对于一个片区的快速成熟,具有相当的推动作用。
二是能够快速促进片区配套形成。
高校的背后,是对交通、科研、产业、教师住宿、商业配套的强需求。师院和枣林片区,曾经都是南阳市的边缘地带。
但正是由于高校大量人口的入驻,使得片区能够快速成型和发展,大量的师生消费,也带动了周边大小商业的落地。
02
高校扩建和迁移,在许多城市新区的建设中,都是重头戏。
例如,郑州大学。当年郑州筹建高新区,郑州大学也顺势西迁,2002年建成如今的新校区。
当时的郑州高新区,只开发了7平方公里,仅郑大新校区,就占了4845亩(323平方公里)。郑州大学新校区的落地,直接给高新区带来了4万人口,带动了8万人就业。
如今郑州高新区,凭借郑大和其他高校的迁建、落地,发展出了高新产业园区,国家级超算中心、大学科技园,以及众多高新企业机构。全区生产总值548亿元,常住人口55.68万人。
(郑大目前有四个校区)
我们再看洛阳的高校与新区。
洛阳过去二十年,有两次跨河发展,每一次,都有高校的迁建紧随其后。
第一次是跨洛河,建立洛龙区。洛龙区2000年正式成立,在2002年,河科大开元校区开建。
随着洛龙区的发展成熟,河科大开元校区的一期、二期、三期也逐步推进建设。
河科大开元校区,为洛龙区注入了人口和早期消费,也与紧邻的洛阳高新区形成了积极互动。
(河科大校区布局紧跟洛阳城市发展)
洛阳的第二次跨河是跨过伊河,在2011年成立了伊滨区。同一年,为了支持伊滨区的发展,洛阳师院从关林新校区,逐步搬迁到了伊滨区。
如果留意伊滨区发展,会发现伊滨区不仅有迁建的洛阳师范学院,还有新建或迁建的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河南枫叶国际学校等多所学校。
(从伊滨区的规划里,可以明显看出粉色大学城和棕色产业区的强互动)
从郑州和洛阳的高校迁移案例里,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发展思路的转变——
早期的城市规划中,侧重考虑地价低廉、少占耕地、为扩建预留空间,许多城市都倾向将高校布局在偏远的郊区,高校发展与城市建设相隔离。
但后来事实证明,高校作为产业和消费的强带动,已经成为城市片区发展的定海神针。
03
在新一代的城市规划理念里,几乎所有城市发展新区,都清一色地把高校人口注入,作为必备条件。
就河南省几个有代表性高校的地市来说,郑州、洛阳、开封,无一例外。
城市新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郊区,而是城市发展的新高地。
以南阳为例,“职教园区”规划变更,就是一个抢占城市新区的案例。
2014年的旧版规划,曾把职教园区规划在了卧龙岗片区西南边。
但是这一片区向西受到铁路线和南水北调运河的切割,发展受局限,对南阳城区的带动作用有限,作为城市的功能新区并不是很合适。
于是,随着快速路的通车,南阳最后将新的职教园区,定在了原来的鸭河工区。
此次理工学院迁建高铁片区,是南阳发展新区思路的重大调整。
南阳新区的人口注入,一直是个关键问题。
其他城市的寻常操作,是将市、区级政府,大中专院校、重点学校分校迁往城市新区。
这之中,尤其以市政府和高校的迁入,最具带动作用。
对于南阳来说,新市政府已经在过去十年内陆续迁入了东区,并没有选择跨河,而跨河的新区,就需要有更强带动作用的高校迁移。
理工学院整体搬迁至高铁片区,可以说是南阳发展新区重要的举措。
即将高校发展,与城市发展积极绑定,用高校的人口、人才、产业带动,押注城市发展的未来。
道理很简单,我们只需要看地图。
目前理工学院的位置,到高铁站驾车在13.7公里左右,半小时车程。
现有的人口导入方向,其实与南阳发展新区背道而驰。
高铁站好不容易聚集了客流,但是最终还是要将客流导入到旧城区。
而最为关键的是,理工如果停留在白河南枣林片区,后续的发展要受制于周边的拆迁和地价,成本较高。
如今整体向新区迁移,则意味着拥抱高铁交通,拥抱更高级别的路网和配套,未来周边产业园、商业落地,都将带来理工学院配套的升级,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落户。
从未来十年发展的角度看,理工学院搬迁,既给学校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极大刺激了南阳高铁片区的跨越式发展。
04
对于新区的高铁片区来说,理工学院迁建落地,至少带来三方面好处:
1、为周边注入人口,升级区域功能;
2、推动优化周边交通路网;
3、为周边产业园做好人才储备和科研配套。
理工学院的整体迁建,虽然相比于郑州、洛阳等兄弟城市晚了十年,但也意味着南阳新区发展,真正有了重量级配套和实质性的消费能力注入。
为下一步新区商业、产业的落地埋下伏笔。
南阳师院、南阳医专、河南工院等,其实也面临着是否向新区布局的问题。
因为高校的发展,与一座城市是强关联,谁都离不开谁。
没有了高校迁建,新区发展就缺少人才支撑;
没有了新区升格,高校发展将故步自封。
再说直白一点,对于高校资源稀缺的三线城市,城市的新区在哪里,这所高校的校区和人才,就势必要对这一区域做影响力覆盖。
否则,新区产业所需人才和劳动力,就会和片区实际居住的人口不匹配,就会失衡。(职住平衡,即片区产业所提供岗位和片区居住的劳动力相匹配)
一个城市的新区,如果不能在规划上提前避免职住失衡,新区的发展就举步维艰。
未来十年,南阳中心城区的人口会持续向新区迁移,如果南阳的其他高校依然固守旧城区,不做提前布局,势必会形成新的割裂。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
大家看好南阳新区的未来。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8980.html